03.04 还未开学?但"开学第一课",圣菲小学已经准备好了


还未开学?但

3月,气温逐渐回暖,我们已经等到了立春,等到了雨水,等到了惊蛰,再过两周就是春分,即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时候。

疫情到来,延期开学,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场“教育分离”,但教育者们仍然保持思考:如何就当前开展一场教育启蒙?

比如说:“这个春天,我们应该和孩子们,对上一个冬天聊些什么?”

是的,站在终身学习的起点,眼下所发生的一切都值得作为教育契机来讨论和反思。疫情结束后,生活还要继续,并且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让它更好。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陶行知先生


面对“眼前这本教科书”,圣菲小学课程研发中心在周建军老师的带领下迅速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整理研讨了疫情期间值得关注的六个教育主题,设计了以学习主题单形式开展的六堂品格教育课程。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即可进行下载。

还未开学?但

那么在获得资源之后,要怎么使用这份“生活课程”呢?我们邀请你看一段生活课程的自我介绍:

//

PART 1

设计思维!“儿童需求”是灵感!

“设计思维”发源于设计界,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并风靡全球,对于教育者来说,“设计思维”同样适用于课程设计。

设计思维第一步,同理心Empathy。

我们需要了解课程的学习者——儿童,立足于儿童本位,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出发:他们关注什么?喜欢什么?需要成长什么?

还未开学?但

立足于儿童本位的课程架构

接下来,我们给每一堂课设置了主题活动——审辨思考——自我测评与总结三个流程,并以“游戏体验”、“实景重现”、“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富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方式展开,让学习有趣且有料。

/ 部分课程内容展示 /

还未开学?但


科技资讯与媒介素养

环节:主题活动


儿童扮演社区防疫人员,利用大数据统计工具,结合生活经验,为社区里焦虑的居民制作一份疫情通告。

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

环节:审辨思考

尝试在国家政府官员的立场下考虑事件,儿童将作为一名社会记者,公正开放地审辩疫情期间的事件。

还未开学?但


还未开学?但


家务劳动与自我管理

环节:测评总结


放眼世界,也要回顾自我。在Home schooling的体验后,学生可通过一系列时间规划游戏来自省自我管控能力。

我们不打算制造一份“说教目录”,而是尝试将真实的场景、深度的学习和有挑战性的任务植入到课程中,等待“一场谈话”去激发儿童的问题解决、创见、决策等高阶能力。

这便是“设计思维”的下一步:定义Define。

我们把儿童的学习定义为充满自我驱动力的探索,教育者只需要找到匹配的推动力。

//

PART 2

“用户体验”!完整便捷高效!

结合六个学习领域,圣菲小学的课程研发中心为每一堂课配备了主题学习菜单,将具体学习主题、学习达成目标、品格指向、学习导师安排和学习对象清晰罗列。


还未开学?但


还未开学?但


“动物保护与生态意识”领域主题学习单(节选)

为教师授课提供完整操作材料

这是一个拿到就可以立即使用的完整资源包,“课程用户”的另一个群体是教师,我们希望为其省掉一些“复杂的过程”,让彼此的教育智慧,更多地放在对课程的深度挖掘和调整优化上。

◎老师在使用时可根据班级实情做具体调整,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你的感受和建议。

//

PART 3

学科融合,多重教育价值!

六个主题学习菜单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科学素养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自主教育、劳动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多种价值导向。

还未开学?但


还未开学?但


品格实践与公民意识

阅读材料

法制教育内容被纳入到主题学习单中。

个人健康与生活习惯

引导建议


将戴口罩的个人行为辐射到社会关怀的公民意识中去。

在“设计团队”头脑风暴Ideate的课堂点子中,我们尝试让不同学科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的样态。

◎在科学素养教育中,我们引导孩子探索不同口罩的功能,这些知识将成为他们阐述“为何将N95留给一线医护人员?”这一理念的重要论据。

◎在法治教育中,我们指导学生理解疫情期间公民的主要法定权利,并结合生活经历与个人情感反思我们该如何对待“疫区人民”?

//

PART 4

这个春天,一起来聊聊上个冬天

目前,居家隔离仍是一个持续的状态,但并不妨碍我们捧起“眼前”这本教科书,和孩子一起观察、了解、探索、敬畏和创造。 我们邀请每一位教育者,跟儿童一起,破除与世界隔离的“墙”,与真实的生活对话。

/课程概要/

还未开学?但


还未开学?但


还未开学?但

/可视文化 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海报/

还未开学?但


还未开学?但

◎本次课程的共创成员:周建军、郭沁、邹璇、陈思、冯林琳、李竹。

在“生活教育”的课程设计完成后,研发中心的成员也在感慨:从“眼下这本教科书”中,学习和成长的不仅仅是儿童,还有教师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处在终身学习中的教育者,不妨和我们一起接受这个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