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佝偻病是怎么回事?

fF青cc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导致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不正常,造成以骨骼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儿童佝偻病的类型

宝宝佝偻病的表现

佝偻病在发病前期没有明显的病症,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宝宝一旦患病,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早期表现一般发生在6月龄以内,特别是3月龄以内,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多汗、夜惊、爱哭闹等;

2、继续发展可能导致骨骼改变:6月内可出现颅骨软化,7~8个月可出现“方颅”,1岁左右下肢呈“O”型或“X”型畸形;严重者出现鸡胸(胸骨向前凸)或漏斗胸(下端向内凹陷呈漏斗状)的胸廓畸形。

佝偻病对宝宝危害大

宝宝患佝偻病后,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波及到成年后的健康。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1、胸廓畸形使胸腔体积减小,严重时压迫心、肺组织,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2、骨盆畸形导致女性成年后可能发生难产;

3、造血功能易受影响,出现肝脾肿大,贫血严重者也会有各种并发症;引起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还与某些成人期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哮喘、多发性硬化等。

宝宝患佝偻病的常见原因

佝偻病的本质是维生素D或钙缺乏导致骨矿化不良与骨形态异常。

对于宝宝来说,母乳和配方奶中含有丰富钙,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但容易缺乏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常见原因如下:

01

日照不足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宝宝如果缺乏户外活动可能导致日照不足,阻碍维生素D的合成;

02

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少,即使纯母乳喂养也难以达到所需量,仅依靠食物来获取维生素D远远不够;

03

宝宝需求量大

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骨骼和牙齿的生长需要大量维生素D,如果消耗量大于摄入量,容易出现体内贮存不足;

04

疾病因素

肝胆、胃肠道慢性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

05

药物影响

苯妥英钠、糖皮质激素等可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与功能。


如何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的预防要从围产期开始,1岁内宝宝为重点,持续到3岁,切记以下几个要点:

1、孕妈要多进行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它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800IU/日)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维生素D,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额外补充维生素D剂。中国营养学会 2015 年发布的《0~6 月龄内母乳喂养指南》中明确指出,足月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该每日补充维生素D剂 400IU,可一直补充到2~3岁。


儿科医生鲍秀兰


如今放开二胎了,很多家庭已经变成了四口之家。在抚养二宝的过程中,妈妈们付出了更多的精力,辛苦也是不言而喻。有些宝宝晚上总是哭闹,到了晚上就特别折腾人。其实,这可能是佝偻病引起的。佝偻病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来预防?

大众对于佝偻病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O型腿、X型腿上,其实这些骨骼症状是佝偻病较为严重的症状,在佝偻病初期出现的仅仅是神经症状,严重时才会引起一些骨骼方面的症状。佝偻病的发生是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症状表现。

维生素D缺乏的初期,宝宝仅仅会表现在睡眠不好。比如晚上容易哭闹,睡觉的时候出汗比较多,宝宝枕着睡觉的小枕头上往往会出现汗渍。随之而来的就是宝宝头部环形脱发,也就说大家所说到的枕秃,这些症状是非常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的初期症状。

如果宝妈在宝宝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初期没有及时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就会加重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引起宝宝出现维生素D缺乏较为严重的骨骼症状。比如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O型腿、X型腿等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形象和身体健康。

维生素D缺乏不仅仅会引起佝偻病,也会造成钙的缺乏,影响到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对于宝宝的骨骼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许您可能遇到身高特别矮的人,却发现他们的智力正常,原因就是佝偻病引起的生长发育出现问题。

有些家长对于宝宝出现维生素D缺乏感到困惑,自己给宝宝喂养的是母乳,为何宝宝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原因在于维生素D是不能通过母乳传送给宝宝。宝宝想获得维生素D只能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或者通过饮食来补充。

大多数家庭很少会把两三个月的宝宝抱到室外,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更是几乎不出门。而宝宝添加辅食一般是在6个月之后,这段时间内就会非常容易造成宝宝出现维生素D缺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可以选择鱼肝油,鱼肝油的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经常会用来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或者是在医院里直接注射维生素D3。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王桂真,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欢迎您关注【王桂真营养师】头条号,一起聊聊健康,让我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营养师


佝偻病是一种代谢性骨病。这是由多种因素(常见的是维生素D和钙缺乏)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异常,最终导致体内骨骼处于病态,儿童发生了较佝偻病,成年人发生叫骨软化病。

一、佝偻病什么症状?

佝偻病的表现主要分三个方面:

1.精神层面。小婴儿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出现多汗、烦躁或者哭闹不安、易激怒等等;入睡以后孩子头部多汗,由于汗液对皮肤的刺激,所以宝宝经常在枕头上摩擦导致枕秃或者环形脱发。

2.骨骼层面。比如头部可能会出现颅骨软化、肋骨珠串、胸廓畸形;四肢脊柱因为在体重称重而弯曲变形等等,比如XO型腿、脊柱侧弯。。

3.其他方面。比如胸廓畸形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而引发肺炎;发育不良、神情呆滞,或者还伴有消化功能障碍。

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且医生诊断为佝偻病的话,那么治疗的目的就是提高血清维生素D和钙的水平:

1.加强护理,合理饮食,增加户外活动并多晒太阳(6月龄以下宝宝要避免阳光直射哦)。

2.药物疗法。佝偻病的活动期可以口服维生素D2000~4000U/d,接连补充一个月之后可改为每日400~800U/d;同时遵医嘱监测血清钙、磷、25-(OH)D的水平,这样可准确知道宝宝是否仍然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如果口服困难,可改用肌注。如果口服或者肌注一个月之后仍然没有改观,那么要考虑其他疾病。

比如钙剂的补充。维生素D与钙同补,效果会更好一些;同时应该调理饮食,补充含钙食物。当然佝偻病时还伴有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锌、铁含量降低等等,所以也要注意补充。

这就是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zj


小苹果儿科医生


佝偻病全称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主的慢性营养性疾病。从全称上不难看出,患儿出现低钙血症只是表象,其根本在于维生素D的不足。

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有:

1、母体-胎儿的转运,这部分维生素D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

2、食物: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少,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瘦肉和鱼肉的含量也很少,动物肝脏、蛋黄、鱼油、蘑菇中维生素D含量较多,因此添加辅食时需注意。

3、皮肤的光照合成:但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的量与日照时间、暴露皮肤的面积等诸多因素有关。

佝偻病初期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恼、多汗,由于汗液刺激头皮而摇头或出现枕部脱发,疾病进展到活动期(激期),则会出现骨骼改变,如乒乓颅、肋骨出现串珠样改变、鸡胸畸形、膝内翻或外翻等,如果不及时纠正治疗,到后遗症期,则可能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对于初期患儿,可服用维生素D1000-2000U/天,中度可增加到3000-4000U/天,重度每日可达5000-6000U,恢复期的治疗剂量同初期。治疗疗程一般为1个月,1个月后行生化检查及腕骨X线摄片,如痊愈,则改预防剂量,如进入恢复期,则按恢复期继续治疗1个月,1个月后复查,痊愈则改预防剂量。如果婴幼儿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应适当补充钙剂。

由于佝偻病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因此预防大于治疗!妊娠期注意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妊娠后期适当补充维生素D(800U/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双胎,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U/天,3个月后改预防剂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U/天至2岁。

所以依靠大骨头汤补钙是不科学的,晒太阳确实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必须太阳直接照射,而且需暴露较大面积的皮肤及保证有效的时间,有利也有弊,效果因人而异且不稳定,因此应多方面结合健康补钙,预防大于治疗。


涌鑫健康之家


一个妈妈要十月怀胎,经历脱胎换骨的痛苦才生下一个宝宝,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啊。就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孕妇跳楼事件,说实在的,哪有一个母亲会拿自己孩子性命开玩笑的呢?我想她做出这样的原则也一定事出有因吧,我不想过多的去评价。可是母亲冒着生命危险生育的宝宝,有时候会因为母亲的疏忽而导致无法补救的后果啊。

“小儿佝偻病”,一说到小儿佝偻病,大概很多妈妈都会说“我孩子是不是缺钙啊?宝宝很能吃奶,你看长得白白胖胖的,怎么会是佝偻病呢?”。如果有这类疑问的不管是当了爸爸妈妈,还是准备当爸爸妈妈,还是单身的你们,请耐心的看下去,也请记住我所说的,因为这会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小儿佝偻病,从某个通俗的话说就是小孩子骨质发育不好,导致骨骼畸形,但不是因为缺钙,实际上是缺乏维生素D,儿童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钙和磷代谢紊乱,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生长板和骨基质矿化不全导致,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接下来小编教大家宝宝的什么表现会提示患病的可能呢?

刚出生的小宝宝饿了就醒吃饱了就睡,如果你的宝宝最近容易哭闹 无法安抚 易惊(容易被外界很小声音吓到一抖)可以结合以下内容作为参考。

头部:出牙迟(1岁出牙,2.5岁仍未出齐),前囟增大(正常大小对边连线在1~2cm),前囟闭合延迟(就是小孩子出生头顶有一个软软的地方,一般最迟长到1.5岁会完全闭合,如果1.5岁还未闭合为闭合延迟),方颅(8~9个月宝宝好发),颅骨软化3~6个月宝宝好发)

胸部: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均在1岁左右好发)。

四肢:手镯.足镯(大于6个月好发),“O”型腿或“X”型腿(大于1岁好发)

脊柱有后弯.侧弯(一般在学坐以后)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上的症状,加上孩子长期在室内,没有补充任何维生素D的话,可以考虑佝偻病,到相关科室检查。疾病需早发现早治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羟色胺5HT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fF青cc


佝偻病是怎么回事?爸妈对这个是否清楚,很重要

\n

{!-- PGC_VIDEO:{"video_md5": "70e4ad727ddd668c3fd9601effc7bfd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