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省妇联贯彻落实陈求发书记在同辽宁省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从今天开始,锦绣巾帼将陆续开始展播锦州市三八红旗手及红旗集体事迹。下面请跟随小编,走进她们的故事。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活出精彩。”这是锦州市机关保障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杨越的座右铭,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她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得到了领导肯定、同事认可;生活中,她将所学所知无私奉献,义务为锦州市多家单位撰写各种稿件,无私辅导贫困学生,她先后荣获全国书香之家、辽宁省委统战工作先进工作者、锦州市十佳书香家庭等荣誉称号。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工作中,她大写忙碌

认识杨越的人都知道她很忙,她每天早来晚走,在重要的岗位忙,在清闲的岗位也很忙,下班了,办公室里有她的身影;夜深了,她的电脑依然在闪烁;节假日,她还在敲击键盘……她究竟在忙些什么呢?忙学习。

她深知“知识就是力量”,自锦州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开展以来,杨越由市委统战部划分到了八家单位整合而成的锦州市机关保障服务中心党总支工作,党建、工会、理论中心组、意识形态……各项工作纷沓而至,面对全新的工作,她刻苦专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研党建相关知识,用她的话来说,“只有把政策研究明白了,把党的理论学习消化了,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忙工作。她曾经创造出用三杯咖啡顶着,一天时间整理出25篇解说词的记录;也曾经一个小时写出单位一台晚会十三个节目串词;更是在生病的时候,因为着急工作,一只手吊瓶打点滴,单手敲出单位材料……。忙埋头苦干。杨越拙于言谈,每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配合中心顺利完成队伍的组建、过渡和融合,她所在的机关党总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模式,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事业单位组建工作双促进、两不误。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岗位上,她描写敬业

杨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她从事的都是和写有关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主动担当作为,高标准完成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古塔区委宣传部工作,她参与创办了《古塔信息》报;在市委统战部工作,她又参与创办了《锦州大统战》杂志,创建了《锦州大统战》网站;在市机关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承接了每月为《锦州广播电视报》开设的“机关保障服务信息”版面撰写报道稿的任务,只要是组织交给的任务,她从来不讲任何条件,不计较得失报酬,总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今年以来,多篇稿件分别在《新华社客户端》《辽宁机关事务》杂志、《锦州日报》《锦州晚报》等媒体发表,一篇篇稿件的形成,是她无数个不眠夜晚的结晶;“猜灯谜、闹元宵”有奖竞猜活动、“忆雷锋、话雷锋、学雷锋”微话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先烈”等主题党日活动,一次次活动的举办,是她埋头苦干的成果。加班加点是常事,彻夜不眠也寻常。大家都知道,写东西是最熬心血的,不是杨越精力充沛,是她心中始终有着那沉甸甸的责任感,她无怨无悔,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无私奉献在岗位上。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抗疫情,她挥写担当

创新思路,隔空学习。疫情当前,杨越积极作为,按照“延迟上班,工作不延迟;居家隔离,教育不放松”的工作原则,面对疫情,面对长假,她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迅速做出反应,创新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党建+机关保障服务”模式新思路,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华为云WeLink等平台进行网上办公,采取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模式引导中心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疫情发展变化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她先后在线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到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以实际行动为抗疫工作的开展献计出力。党员管理,在线教育。在居家隔离期间,她注重党员管理,与机关党总支副书记一起在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收看《故事里的中国》,重温《烈火中永生》、《焦裕禄》等经典,使主题教育继续走向深入,鼓舞士气,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自觉践行使命,做好机关保障各项工作。

面对疫情,毫不畏惧。在看到单位发出进入社区进行防控的通知后,杨越是第一个在单位工作群报名参加的,她在群里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是党员”。她不是生而无畏,只是心中有光,她以此为契机,大力引导党员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同时,面对疫情不懈怠、不侥幸,积极应对,高效优质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撰写文章,以笔抗疫。疫情当前,使命必达。杨越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爱弘扬战“疫”精神,坚定战“疫”必胜信心,撰写了大量文章,诗歌《特殊的春节》被《锦州日报》采用,同时被锦州市文联推送到《人民日报》;小说《为爱隔离》被悦读时代杂志采用;散文《抗疫日记》被《全民日记馆》采用;工作稿件《市机关保障服务中心战“疫”履职责两不误》分别被《辽宁省机关事务杂志》《锦州日报》《锦州广播电视报》《市直机关战疫简报》采用;她为战疫情所创作的诗歌被锦州市妇联举办的《伊无恙.侬安好—我相信中国的力量》和锦州市统战系统妇工委以及锦州阅读会举办的朗诵会中被多次诵读。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生活里,她撰写奉献

忙碌的工作没有把杨越压垮,热爱生活的她工作之余热心文学创作,已有散文、随笔、言论、通讯报道等各类文章几十万字,发表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她写赋,锦州市内有《老锦州食坊赋》《中医药文化广场碑记》两篇被刻在石碑上;凌海九华山上也刻有两篇《辽西九华山碑记》《辽西观音洞碑记》;她写歌词,受到专家的青睐和推荐,加入了乔羽主席的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她写诗歌,入选中央台少儿春晚;她写公文,获得锦州市首届公务员公文写作大赛二等奖……大家都知道文字工作是最累人最辛苦的,可是杨越始终吃水不忘挖井人,用自己的笔写锦州,写家乡,写热爱之情,经常是在单位忙完工作之后,又连夜义务为锦州市诗歌春晚、锦州市读书节闭幕式、市妇联、市直机关工委等市区大型文化广场演出、诗歌朗诵会撰写主持词,节目串词。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三八红旗手”事迹展播|杨越: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

献爱心,她书写大爱

杨越一直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所以她很想把这种幸福传递下去。1997年锦州市希望工程刚刚成立,她第一个走进希望工程,资助了北镇市六屯村青堆子小学的一名小学生直至初中毕业;汶川地震,她不仅大力捐款,更是写了一首令人潸然泪下的诗歌《孩子,回家吧》来寄托她的哀思;2014年春节,杨越捐了满满一编织袋的衣服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西区长沙贡马乡小学;她还参加以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为平台的锦州公益行动,定期捐款。杨越在古塔区妇联的沟通联系下,义务为贫困孩子进行辅导,把很多做人做事道理融在故事、游戏中,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服务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杨越把爱心服务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她愿意为这份爱心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给她一支笔,她把人生写满正能量,杨越用平实真诚书写着恪尽职守,青春无悔的真谛,用满腔热忱与无私精神,谱写出人生最美丽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