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愉快的生活工作,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不免會為生活、工作等遇到的事情而煩惱。也許有的人會因此而抱怨老天的不公,讓自己這樣受罪,但是我們如能平心想想自己的處境,再和元末的朱元平璋比比,我們有什麼理由再抱怨呢?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說到朱元璋,我們都會不自覺地想到是大明皇朝的開國皇帝,這有什麼好比的呢,他就在天上,我們就在地下。但是你要是瞭解到他的過去,再看看他取得的成就,也許你會改變對他的看法,同時也會讓我們從中找到了我們的方向、目標,如你現在就處在這樣的一個處境。不妨靜下心來看看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在相當無助之時做出一個正確抉擇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叫重八,只要是他出生那天正好是八月初八,所以本來就是貧農的父親朱五四,就直接這樣給這個第四子起了這個名。本來朱家人一直就是貧農,貧窮到雖說自己是農民,可是卻沒有一塊地是自己的,這叫貧農真有點對不起朱家。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你說他們斗大的字不識一個,所以朱家祖上的名字都是什麼五四呀,初一的,所以這樣叫朱重八也不能怪父母了。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正是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朱元璋想有一個好的前途那就是做夢一般難。正是朱家祖上就沒有一塊地,從祖輩起就不得不給當地的地主做長工討飯吃。而朱家連續四兄弟的吃飯問題就是一個大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中的其它問題了。加上當時所處的時代又是一個當政者昏庸無道、賦稅重重,加上天災人禍時有發生。就是有地種的人家都無米下鍋,更何況朱家這樣的家庭。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朱元璋從小就很獨立,什麼農活、粗活、重活,只要能吃飽肚子都願意去幹。無奈在他十七歲之時,遇上了天災,出現嚴重乾旱、蝗災、瘟疫,最後幾乎就剩下他自己能活下來。在叫天天不應、身臨絕境、孤立無援之時,好心的鄰居才讓出一塊地來讓他安葬家人。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此時的他正是十七八歲,正是青春年少之時,這樣美好的時光,卻讓朱元璋只好出家討飯。社會的動亂,逼使他又不得不四處奔波,行討,這樣的生活看起來很自由自在,可以到處窮遊。但對於當時的朱元璋來說,每天都為一飽肚子而不得不到處低三下四向人行討,換作別人可能都已無法過下去了。但是對於一個經歷過大災大難的朱元璋來說,那沒有什麼不一樣,也許在他心裡,能活下來比什麼臉面都重要吧。然而對於一個二十多歲月的年青人來說,能做到這樣的又有幾個?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到了二十五歲,投靠了當時起義中的郭子興,一來就能成為郭子興的貼身要人,還能在作戰中有勇有謀,屢建戰功。這種種表現,朱元璋那些年在外面絕對不是僅僅為了討一碗飯來溫飽肚子那麼簡單。首先從一開始就選擇去寺廟,就可以看出他有心向善、心懷仁慈,憂國憂民之心躍然可見。正是有這等理想,才讓他有目標地去遊行各地,瞭解實情。


人生到了做抉擇之時,不如學學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軍


正是有這樣的胸懷大志,決然地去投軍,為那些像其父母那樣受苦受累、貧困一生的民眾帶來新的生活。可能我們沒有像朱元璋那樣偉大的理想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至少我們今天比他的好上很多,不能成就那麼的大業,但我們也應該從他身上悟到一點點做人做事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