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耕好“責任田”織密“防疫網”——鶴壁市淇濱區以網格黨建助力疫情精準防控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 通訊員 肖楊 張萬發

“大家辦出入證時,注意看看戶口本、身份證、房產證、證件照有沒有帶齊,要注意防護,保持好距離。”一個多月來,在鶴壁市淇濱區長江路街道辦事處橄欖熙園小區,總會看到拄著雙柺的退休老黨員、小區黨支部委員張國慶在疫情防控卡點忙碌。

耕好“责任田”织密“防疫网”——鹤壁市淇滨区以网格党建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我們是老住戶,對小區方方面面的情況都比較瞭解,作為老黨員有義務為防疫工作盡一份力。”擔心張國慶行動不便,同樣是老黨員的妻子決定同他一起上陣,為居民們守好防疫“安全門”。

耕好“责任田”织密“防疫网”——鹤壁市淇滨区以网格党建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淇濱區高度重視基層黨支部班子建設,注重發揮退休老黨員餘熱,選優配強小區黨支部‘領頭羊’。目前,全區共有280餘名像張國慶一樣的老黨員堅守在抗疫一線,這支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的帶頭人隊伍,以實際行動感染帶動小區居民、商戶、機關等各類黨員群眾逾6萬人共同戰‘疫’,形成了‘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跟上’的群防群治防控工作格局。”3月6日,淇濱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智勇介紹。

耕好“责任田”织密“防疫网”——鹤壁市淇滨区以网格党建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疫情發生以來,淇濱區依託現有網格化社會治理系統,迅速啟動一級運行機制,縣級幹部全體下沉、靠前指揮,全區8400餘名網格員一呼即應、迅速進入“戰時狀態”。該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49個網格、主要交通卡點成立65個臨時黨支部,啟動黨建聯席“日會商”機制,全力防控疫情;同時,在小區、樓院、街巷、市場、車站等273個微網格,成立了104個小區黨支部、4個街區黨支部、56個“兩新”組織黨支部等“末梢”黨組織,聯合網格各種力量,全方位開展防疫宣傳、入戶排查、卡點執勤、隔離管控等工作,共築疫情防控堅實堡壘。

“依託基層黨組織,我們通過網格化管理快速整合各方力量,實現了社區疫情的精準防控。”淇濱區長江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建軍表示,網格化實現了治理主體間的互聯互動,治理資源和人員有效下沉,依託網格化疫情防控體系,不僅有效打破了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亦有利於採取周密精準、管用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我們社區下設4個網格,共有31名網格員和近130名黨員志願者。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越來越多外地返鶴人員需要辦理健康證明。為了幫大家順利辦好這項業務,黨員志願者和網格員積極主動做好分包樓棟內居民與社區之間的聯絡員,自己多跑路讓居民少跑路,儘可能避免交叉感染;此外,為全力防止輸入性病例,網格黨員對分包樓棟內的外地返鶴人員努力做好健康狀況跟蹤,全力保障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精準、平穩運行。”談及網格化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淇濱區泰山路街道辦事處清華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陳翔說。

“一個網格就是一個責任主體,一個網格就是一個‘全兵種’作戰單位,我們將所有區直單位、全體幹部職工編入網格,定格定人定崗定責,全員入網織網治網。一個多月來,網格內各基層黨組織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全方位開展防疫工作,建起了群防群治的‘橋頭堡’,不僅織牢織密了疫情‘防控網’,也檢驗和彰顯了網格化治理效能,可以說‘小網格’托起了‘大防控’、‘小支部’凝聚了‘大合力’。”淇濱區區委書記李傑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