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練習書法卻找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應該怎麼做?


臨摹學習書法過程中不能發現問題,確實學習書法的一個大問題。不能發現問題,意味我們的學習尚淺,方法不對。

怎麼才能自我發現問題呢,這就需要我們心中有標準,沒有標準自然談不上發現問題,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對初學者來說,非常正常,因為我們對書法方面的技法知識本身不多。可是不要忘了,我們有字帖,我們學習書法是有範本可依的,字帖就是這個標準。如此以來就簡單了。如果我們臨摹的字與原帖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問題所在。我們臨摹過程中,不斷進行與原帖的比較,,就可以發現我們自己學習書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不能發現問題,說明我們沒有學會讀帖。不會讀帖,學習書法的結果就是抄帖。抄帖,是臨摹學習書法的大忌。

孫過庭說:察之者貴精,擬之者貴似。這是學習書法的最基本的要求。當然學會讀帖,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掌握豐富的書法技法知識和理論沒有理論的支撐,我們讀帖的深度就不夠,只能停留在膚淺的表面。


翰墨書道


如果從實踐看找問題主要是臨摹好創作,最容易想找問題而找不到問題。我們就從臨摹和創作兩個方面來談談。

首先,臨摹書法的時候,就要有學習書法的針對性。

我們學習書法,儘管目前的方法很多,各有各的道理,但是,缺乏一個有效的驗證方法。

就是,我臨摹的字帖,怎麼證明與字帖的筆法結構差距在什麼地方?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完整的最科學和有效的方法。

啟功先生髮明瞭一個方法:為了檢驗臨摹字帖到底哪裡有問題?啟功是這樣做的:他把臨摹的字,寫在一個透明的膠片紙上,然後,在重疊在字帖上看,到底筆法結構哪裡有不合適的地方。


啟功這個辦法對不對?千里馬認為也是一個筆法,但是,不能認為這就是檢驗學習書法的辦法。

千里馬提出一個“四法三筆”的方法,完全可以準確檢驗臨摹字帖的問題在什麼地方。

怎麼檢驗?首先檢驗“你是怎麼寫出來的”,字帖是“怎麼寫出來的”然後對比一下。

我們用“起筆、行筆、收筆”檢驗筆畫對不對,這本身就有很大的難度。

因為看起來這是最簡單的,但是,書法的起步就卡在這一步上了。

如果我們認真對應字帖的筆畫是如何起筆、行筆、收筆的,那麼,一定會找到問題的。


我們看這個隸書臨摹,這是清代書法家篆刻家吳熙載臨摹的《乙瑛碑》。

我們看“子”這個字,字帖第一筆橫畫是一個水平走勢,但是,臨摹是一個弧度,當然臨摹不對。

然後是折筆,字帖上與橫畫的銜接非常有節奏,因為橫畫的收筆,筆畫細了,所以,折畫的起筆就重了一點,但是,臨摹全部錯誤。

再看豎勾這個筆畫:起筆有一個小彎頭,然後略有向左的斜勢,寫到下方收筆,收筆比較長,是左向的橫勢寫出,而且是露鋒,但是,臨摹不但筆勢沒有力量,而且收筆是藏鋒了,嚴重有臨摹字帖的問題。

如果你想檢驗臨摹字帖的問題,就要這樣分析,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都對不對。

我們再看“為”字最長的一筆“撇畫”。這一筆,起筆就不是很好,行筆比字帖粗了,特別是收筆部位,字帖是一個方筆出鋒收筆,臨摹有寫成藏鋒收筆了,完全沒有字帖的味道了。

為你最後看“廟”字,第一筆點的筆法臨摹就是一個錯誤。字帖是隸書筆意,臨摹居然是行書的點畫筆意。

然後第二筆橫,字帖是蠶頭燕尾筆意,臨摹沒有寫出。

第三筆豎撇,字帖是露鋒起筆,略帶草書筆意,而且比例不對,所以,臨摹比字帖的豎撇長了。這個字的問題很多,就不一說了,例如“月”的第一筆收筆,字帖是頓筆露鋒收筆,臨摹沒有了這一筆。


我們再看一看董其昌臨摹的楊凝式《神仙起居帖》中的字。圖片右是楊凝式的字帖。例如這個“兩”字,楊凝式的,字帖橫畫長,然後,比較垂直行筆下來。而董其昌,不但橫畫短,而且,也不是垂直寫下來的,起筆-行筆、收筆都不對。

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之所以,一眼就能看出來,就是因為我們是用筆畫結構“起筆、行筆、收筆”來分析的。

但是,除了用“起筆、行筆、收筆”,我們還要注意“接筆”。我們把“起筆、行筆、收筆、接筆”合起來就叫“四法”。

其中“起筆、行筆、收筆”主管筆畫一個單位。無論點橫豎撇捺,我們都要用“起筆、行筆、收筆”來分析 。

例如我們前面分析對照的臨摹,筆畫對不對都是按照起筆、行筆、收筆分析的。

這是因為一個筆畫的重點,都在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上。

起筆管一個筆畫的開始,行筆管一個筆畫的過渡,收筆管筆畫的完成後下一筆的交代。

我們把寫一個字“下一筆”的起筆,就叫接筆。這個動作非常重要,關係一個字的結構。


例如,我們舉例的《乙瑛碑》臨摹的“廟”字,點、橫、豎撇“下一筆”的起筆都不對。還有“子”字的橫折與豎勾的“接筆”即起筆也是不對的。

我們就是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四法”基本上把問題就找出來了。

如果還找不出來,那麼,我們就啟動“三筆”來檢驗臨摹。

什麼“三筆”?這就是筆法、筆意、筆勢。

我們把“筆法、筆意、筆勢”叫做“三筆”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意義厲害。筆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筆意就是例如:蠶頭燕尾啊,藏鋒、露鋒、行書筆意,篆書筆意,楷書筆意,垂露、懸針啊,這些筆法的特點。上面我們已經做了這樣的分析了。


最後筆勢。我們簡單說,筆勢就是水平,垂直度等等。

我們寫字,不可能都是水平垂直的筆畫,但是,水平垂直是我們分析筆勢都主要參考。

筆勢就是筆畫的空間感。這是臨摹字帖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

所以,如果我們有“四法”,又有“三筆”,臨摹找不出問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千里馬,就是通過“四法三筆”訓練了一雙,一眼就看出來的本領。

我們學習書法,應該用“四法三筆”去臨摹字帖,應該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進步很快。


我在頭條上也是多次的在說這個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學習書法的快樂。

最後我們簡單提一下創作書法作品,如何給自己找問題。

創作書法作品是在有較好臨摹基礎上的書法學習,也是對自己書法學習的全民檢驗和考試。


所以,大家學習一段時間的臨摹字帖以後,就要對自己“考試”一下,以檢驗學習成績。

開始就按照自己學習的字帖,寫一首短詩。例如寫個20個字的五言絕句就可以了。

儘量安排整齊,不要勉強花裡胡哨的亂寫。如果能夠寫的工工整整,端端正正,就算沒毛病。

當然,這時候寫的字肯定問題很多,那麼,我們還是用“四法三筆”來檢查筆畫和結構對不對。發現問題,就想辦法糾正。糾正不過來,拿出字帖來,對比字帖是怎麼寫的。方法仍然是用“四法三筆”。

以上方法僅僅給大家提供一點建議和參考,不知是不是適合大家都學習方法。謝謝大家的閱讀,歡迎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練習書法卻找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該怎麼做?

這個問題相信是所有學習書法的朋友都關心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擔心。為什麼?如果知道改正的方法,自己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而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自然也不會知道糾正錯誤的方法。

很多專家會給出各種各樣的修改建議。我不能說他們的建議不對或是不好。書法每一個運筆的動作,不論你的功底有多深,要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去寫新的用筆方法,卻需要一個適應期,由生疏到熟練。功夫深的人適應期短一點。時間用的長短而已。不可能別人給出來的建議,立馬見效。而正是因為不能立馬見到成效,大部分人都不能堅持吸收他人的建議,在嘗試了一下之後,又回到老路上去。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很難更改。

書法需要自悟。你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當面對批評意見時,沒必要全部虛心接受。先確立自己的審美標準,按自己的標準去修正自己的目標。我覺得,這就可以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b12fa3d0345409788577975e6abc547\

子衿書法


那是因為眼中只有方塊之地,而未能覺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如井底之蛙,如何解決這個為題,顧名思義與古人對話強調兩個字,“臨古”精選古帖,找到喜歡的字帖就如找對象一樣,前提是你首先得喜歡他,這樣才可以與其對話,在對話之間摸索他的脾氣,優點與缺點,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如膠似漆,摒棄不好的,吸收優美的線條為我所用,自然就能寫出好的作品,當你在臨習古帖時,臨不像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字沒有字帖好看,那麼說明你的眼界提高了,可手上的功夫跟不上,那就要不斷強化訓練,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那就百遍,直到臨像為止,當你臨像字帖的時候,也就找到了你本身字的不足之處了。

這也就是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意思吧。



薛根元書法


個人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單個途徑可以嘗試一下

一,找一個水平更高的老師給你把問題指點出來

二,去讀讀書法理論方面的書,包括書法技法理論及書法審美理論,這兩方面的書都是讀,讀過之後眼界自然會有提高,就能看出以前的問題了。在這裡推薦兩個人的書,一是邱振中先生,他的《中國書法147個練習》、《書法的形態與闡釋》、《書法》,這三本是寫的蠻用功的,另外一位是熊秉明先生,他的《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寫的尤為經典,可以說是關於書法審美讀物的不二之選。

三,拿自己練習的字不斷地與字帖比對,看看自己的字與字帖的字差別在哪些,然後去揣摩字帖,看看作者原來書寫是是怎樣的一種用筆狀態。然後調整自己的用筆狀態,不斷靠近古人。


縱橫書法


首先我先闡明自己對於學書法的觀點:學書法,切莫閉門造車,不然不知不覺路就會走偏,需要找一位專業的書法老師指導,這樣學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學書法找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種情況應該是存在在各個階段,有的甚至是學的時間越長,越會感到迷茫。例如,學書法的初級階段,會對基本用筆、結字等感到迷茫,具體一點,知道自己基礎不牢,但是具體差在哪卻不清楚,很多問題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就豁然開朗了,這時候也就需要一位老師做指導,稍加點撥,也需就會一日千里了。有一種不知自己問題所在是出於傲慢和無知,這類人往往基礎都很好,但是,正是由於這一點,總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總是活在自我滿足之中,所以,也就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了,最終也就導致了進步緩慢。
無論那種情況,如果有一位專業的老師,時不時的從旁指導,進步都會更快。


古風書法


你能觀察出下面兩字的不同,就能發現你說的問題。

如果發現不了。那麼就是讀帖讀完後,寫時只跟印象寫,自我感覺還可以。

少了一步回頭去跟原帖對比觀察,可能出現

1,入筆出露鋒問題,

2,筆畫粗細沒變化,

3,輕重提按不明顯,

4,空間分佈不準確,部首各部遠近不正常,

5,出筆方向,收筆草率不受控。

6,結體筆順未讀出,書寫不順暢

7,握筆姿勢不好,中鋒側鋒轉換不利或用錯

臨帖儘可能保持原貼味道,才能體會人家的變化和心理。



凌峰山顛


書法練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為中國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首先得準備好書法工具(包括:筆、墨、紙、硯、字帖等);其次,就是練習的方法問題。1.選帖(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我們儘量要選擇古人經典的碑帖因為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呼中得其下。我們只有以古人為師,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才可能逐步練好書法)2.臨、摹結合(所謂摹,就是用透明的紙覆在字帖上寫;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旁邊照著寫。)當然,在臨摹的過程中還得不斷的讀帖,只有仔細的讀帖,不斷琢磨找出規律,這樣才能寫得好,寫得像。3.博採眾家(在選擇一個古代書法家的字帖臨摹一段時間後,也就是能夠寫出作品了,再換其他字帖來臨。只有通過博採眾家,最後才能開拓視野,寫出風格。)



菻偉滒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人練習書法都找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什麼地方呢?


我想有一句古詩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古詩完全可以解釋練習書法的時候,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在那裡。我們在練習書法的時候,總是說要脫離自己原有的筆法,完全按照字帖的內容臨摹。可是要做到這些又談何容易,多年以來形成的書寫習慣對於初學書法者來說,差不多已經是根深蒂固,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隨著書法練習的持續,我們會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水平好像越來越差,可又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裡。這讓我們初學書法者困惑不解,這時候我們需要請教專業老師來指導一下,經過指點我們就很快的發現自己的毛病在哪裡。可是像我們這樣的書法初學者,沒有老師指點又怎麼辦呢!那就只好靠自己了,根據個人練習寫字的經驗,總結出一些不算是經驗的經驗,僅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不可能所有的字都有毛病,那麼就不必單字排查了,寫一篇範文以後,仔細觀察自己的字,認真對照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寫的有什麼差異,這種辦法雖然比較笨,可是最實用的方法。可以時時的對照自己的缺點,發現並且改正。有時候即使這樣對比,也是不容易發現自己的毛病所在,只要多臨帖多練習,多對照多改正。就可以慢慢的發現自己的毛病並且及時改正錯誤了。

在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只要精心鑽研認真臨帖,就沒有發現不了的缺點,沒有改正不掉的錯誤。


雨夜構想


書法練習是修身養性的苦差事,想有所成就本就不易,若想成為書法大家,既要功力深厚,更要機緣!

回望歷史,諸多大家莫不如此!

但普通愛好者,自然要求就不同了。但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在書法習作上有所建樹,可謂是正常的追求和積極的態度。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這隻分享幾條幹貨:

一、臨摹苦練。所謂實踐出真知。大量的臨帖,反覆比較,自我提升!

二、加強學習。任何一門技藝,都有傳承,書法更是如此。現如今,網絡發達,只要你細心、耐心,能搜來各位名家的帖子,更有很多高手在網上分享精湛技法的心得,多看多學習,差距和不足不難找出。

三、高人指點。這點可遇而不可求,但若遇到,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子!

總之,處處留心皆學問,祝你和各位書法愛好者早日得償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