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過去10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規模一直在增長,成交額和成交面積不斷刷新記錄,繼2018年15萬億的銷售額創造歷史紀錄之後,2019年的數據大概率也會再創新高,我們回頭會專門寫文章來分析。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房企成交額的前三強,仍然是碧桂園、萬科、恆大。

其中碧桂園以排第一,萬科排第二,銷售額6308.4億,恆大以6010.6億位列第三。不過碧桂園公佈的數據很“內斂”,只有5522億,那為什麼它排第一呢?因為碧桂園公佈的是權益銷售額,據業內數據統計其全年合約銷售額達到7715.3億,這一數據超過第二名1400多億,穩居全國房企榜首。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仍然是老配方,但味道頗有些不同。我們看看權益銷售額和合約銷售額有什麼差別呢?

權益銷售額:根據所持項目股權佔比來統計;

合約銷售額:根據企業旗下開發項目銷售合同額統計。

簡單打個比方,假設一個項目碧桂園佔股比例是35%,年銷售是10個億,那麼權益銷售額為3.5億,而合同銷售額則就是10億。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過去數年因為地價不斷刷新,拿地成本、開發成本攀高,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導致很多房企喜歡聯合開發,幾家一起註冊一家開發公司來拿地開發,後續各自根據股權佔比來獲取收入分配,當然一般有分工,也有主要的操盤方,以及單純的財務投資方,這個以後有機會再展開說。總之你明白一點就好:權益銷售額一般要低於合約銷售額,尤其是全國性房企,大量的聯合開發項目如果都統計權益銷售,則銷售數據會“縮水”不少。


真正驚人的是,即使僅公佈權益銷售額,碧桂園仍然能達到5522億元,其宇宙第一大房企的位置難以被撼動,只不過現在楊老闆低調了很多,一方面各個區域項目仍然衝刺銷售額和回款,一方面對外公佈數據則謙遜了很多;與此同時碧桂園持續在機器人制造方面加碼發力,招聘了上百名博士進行研發,今年更是推出了可以鋪裝地板瓷磚的機器人,要知道楊老闆還有規模不小的瓷磚、地磚生產線,依託廣東佛山順德的產業優勢在自己的項目上大力推廣自己的產品額外賺了不少,就是大家在各地碧桂園售樓處、示範區、樣板間都可以看到的那種黃色瓷磚和牆磚。

下圖地上鋪的: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與楊老闆一樣多元化開花的,還有恆大的許老闆,雖然收購賈躍亭的FF汽車以糾紛收場,但是執行力極強的恆大還是在一年內開啟了造車夢,400多億的投入和全員調動進行新能源汽車的製造,也許各位大佬們都在佈局其他領域來進行去地產化的嘗試。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榜首不好當,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排頭兵。各大房企從原先你爭我搶用盡辦法上規模,到現在更加低調,甚至在年中或者下半年就開始調低業績預期。這其中一方面是對市場趨勢的評估和謹慎,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一再刷新的成交額現在也成了行業的一個重擔——跟大方針略有些彆扭啊。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2020年,估計各大房企也許不再那麼執著於規模和銷售額,風險控制、現金流、產品品質和客戶服務才是接下來的主流,不知道前三強在積累了巨大的優勢之下,如何互相“謙讓”榜首的位置。

更多地產專欄文章和行業資訊、樓市分析,歡迎關注:“房地產帶鹽人”


2019年中國房企銷售前三甲出爐,大佬們更低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