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康熙皇帝的9個兒子爭奪皇位,為何老三是最大的威脅?

雨微風輕


電視劇《雍正王朝》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老好人”形象的三阿哥胤祉,但是歷史上的胤祉並非如此。

劇中的三阿哥胤祉完全可以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撲在編書上”來形容,儼然一副學者阿哥的形象,將自己完全置身於“九子奪嫡”之外。而他僅有的一次高調出場,就是揭露了大阿哥胤禔用“魘鎮”詛咒太子一事,這既幫了康熙、幫了太子胤礽,同時也狠狠的給了大阿哥胤禔致命一擊。

在這之後三阿哥繼續他的編書事業,直至康熙去世後,胤祉以年長皇子的身份率先跪拜雍正,給予了雍正莫大的支持,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祉獲得了御前免跪的恩典,也獲得了雍正的敬重。

縱觀整部《雍正王朝》,相較於其他皇子,三阿哥胤祉鮮有高光時刻,但是他也算是平穩度日,得以善終,也算是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了。

但是在正史之中,三阿哥胤祉則與《雍正王朝》中所演繹的完全是兩個結局。雍正登基後,在持續對八阿哥胤禩等人進行殘酷迫害的同時,也對他的這位兄長進行了打擊,特別是雍正剛剛登基後,就將其發配去看守皇陵。而三阿哥胤祉最終也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以幽禁致死的悲慘結局收場。

雍正之所以用如此殘酷手段對待他的這位兄長,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九子奪嫡”中,三阿哥胤祉如同八爺黨集團一樣,給雍正帶來的是巨大的威脅與挑戰,這才有了雍正對其的打壓和迫害。


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與雍正相比可謂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這一點贏得了康熙的認可與器重。這一點,三阿哥胤祉同樣是積極貫徹,並且做得比雍正還要“巧妙”。

最開始的時候,三阿哥胤祉是太子胤礽的堅定支持者。之所以如此,也是源於康熙的一次安排。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胤礽後去世,於是康熙安排由當時非常受寵的榮妃馬佳氏撫養胤礽,而榮妃馬佳氏正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也正是因為如此,二人從小關係密切,並且胤祉幾乎每次都會陪同胤礽共同辦差或者外出。

而在康熙“一廢皇太子”期間,看到自己從小相伴長大的哥哥受到了打擊,同時其他的皇子也在躍躍欲試準備繼續落井下石除掉胤礽的時候,胤祉挺身而出,希望為太子胤礽扳回局面。最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找到了大阿哥胤禔“魘鎮”太子的證據,而這也就此拉開了康熙“復立皇太子”的序幕。不僅如此,胤祉還積極開導、勸諫胤礽,告誡其潛心認錯,同時還經常性的在康熙面前幫助胤礽解圍,成為胤礽得以恢復皇太子身份的最大功臣。

由於此時的康熙並不想真正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而胤祉又給了康熙足夠的理由和臺階,幫助其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因而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在恢復胤礽皇太子之位的同時,胤祉也被封為了親王爵位。

然而,由於太子胤礽不知悔改,繼續一意孤行,最終在“託合齊會飲案”之後,被徹底廢黜了皇太子之位。在這之後,胤祉則選擇了低調行事,除了認真署理康熙交辦的事務外,就是潛心編書,通過編修《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贏得了康熙的器重,也贏得了極高的聲望。

可以說,三阿哥胤祉走的是同雍正一樣的路線,那就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將自己的“奪嫡”之心充分隱藏,用努力和成績博取康熙皇帝的好感,而三阿哥胤祉的成績相較於雍正無疑是更加的出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三阿哥胤祉才是對雍正真正產生巨大威脅的人。


實際上,三阿哥胤祉的能力,一直以來都是為人所忽視的。

《雍正王朝》中的三阿哥胤祉是公認的“學者阿哥”,知書達理、學貫古今,是康熙所有皇子中書讀的最好的。

然而歷史上的三阿哥不僅僅是書讀的非常好,騎馬射箭的水平在康熙眾位皇子中,也是出類拔萃的,所以三阿哥也同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一樣,都是文武雙全。並且,三阿哥胤祉不僅是能文能武,在康熙皇帝的授意和安排下,胤祉跟隨朝堂上的西方傳教士,深入學習了幾何、算術等技法,是真正的中西方文化精通。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三阿哥胤祉不僅僅是學貫中西,學識淵博,署理政務上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出眾。以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胤禵平定西北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為例,三阿哥胤祉奉命處理、調配西北大軍的軍需補給,在胤祉的帶領下,各項工作協調開展,大軍調度非常得當,為西北平叛立下大功,就連為人一向高傲的十四阿哥胤禵都對其欽佩不已。

由此可見,從能力上來說,三阿哥胤祉絲毫不比雍正以及當時非常熱門的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差,這對於雍正來說,也是一種威脅的存在。


而從身份和地位上來說,三阿哥胤祉與雍正同樣是不相上下。

康熙“二廢皇太子”後,大阿哥胤禔和廢太子胤礽被圈禁,此時從出身來說,身份最高的是十阿哥胤䄉,其生母為溫僖貴妃鈕祜祿氏,並且背靠著整個鈕祜祿氏家族的支持,但是十阿哥本人能力有限,並且長期依附於八阿哥胤禩集團,基本退出了奪嫡之爭。

除去上述幾位,出身最高的便是康熙“四妃”所生的皇子,即宜妃郭絡羅氏所生的九阿哥胤禟,德妃烏雅氏所生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以及榮妃馬佳氏所生的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的出身太低了,根本沒有辦法和其他幾位比。

但是胤禟和胤禵爵位不夠,只有雍正和三阿哥胤祉是親王爵位。儘管康熙對於十四阿哥胤禵非常的喜愛,但是在康熙去世的時候,胤禵遠在西北。因而在北京能夠在身份和地位上威脅雍正的,只有三阿哥胤祉了。

並且,胤祉相對於雍正還有一個先天性的優勢,就是年齡。

中國古代的繼位原則,一直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按照這一傳統,三阿哥胤祉則更具備“法理性”的優勢。

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的話,胤祉也是雍正的真正威脅所在。


綜上所述,胤祉不管是在能力、出身、地位以及康熙對其的態度上,相較於雍正是隻高不低,我們常說與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胤禵是雍正奪位的最大威脅,甚至說雍正是篡奪了胤禵的皇位,確實有些片面,因為三阿哥胤祉也是雍正的一大威脅所在,甚至其威脅程度遠勝於胤禵。

也正是因為如此,登基之後雍正,馬上對其展開了打壓與迫害,可以說是他最先被雍正打擊的康熙皇子,目的就是為了消除胤祉的影響和威脅。胤祉先是被雍正發配至馬蘭峪守衛皇陵,隨後在經歷短暫復出後,又被雍正將其全家幽禁在了景山,最終在雍正十年(1732年),逝於其禁所,結束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雍親王府


在康熙的皇子裡面,三阿哥胤祉一向以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形象而聞名。

而且,在所有皇子裡面,唯一繼承康熙學術才能的,也只有三阿哥。別的不說,光由他負責主編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是一項中國古代文化的大成就了。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太子胤礽再度被廢后,康熙對胤祉更加信任,父子關係也相當不錯,康熙每年都會去胤祉的私家花園參觀一次到兩次,和胤祉的家人喝喝小酒,聊聊家常,共敘天倫之樂。

在當時,能請得動老爺子的,除三阿哥胤祉外,也只有四阿哥胤禛了。



事實上,也不能說三阿哥對皇儲為由覬覦之心。

比如康熙末年的“孟光祖事件”,恐怕就是三阿哥派下去爭取地方大員支持的。

作為胤祉府上的屬人,孟光祖在下面活動了好幾年,三阿哥說自己一點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說不過去的。

當然,三阿哥確實沒有非常露骨的去爭儲,這點和老四其實有些接近。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但凡出頭的,如大阿哥、八阿哥等,都被嚴厲打擊。

以不爭而爭,恐怕是最有效的策略。

從這個角度上說,當時的儲位如果說還有懸念的,就在老四、老十四,另外就是老三,也存在繼位的可能。



老三的優勢,如前面所說,一是學問好,二是人品好,三是年長。這三點足夠構成奪儲的優勢和可能性。

這一點,恐怕老四也是不得不有所忌憚的吧。

然後,這一切在康熙駕崩時最終揭開了謎底——皇位的繼承人是老四!

值得注意的是,在隆科多宣讀遺詔後,首先向雍正叩首的,不是別人,正是老三!

作為當時最年長的阿哥(被圈禁的大阿哥和廢太子不論),老三的表態無疑起到了帶頭作用,這也導致了其他阿哥包括八阿哥這些人也不得不向雍正叩頭了!

當然,老三的表態只保住了一時的安全。由於他在康熙晚年也受到重用,雍正即位後對他還是有所防備。



譬如打擊老三身邊的人,還有在雍正元年四月,雍正送康熙的梓宮到遵化東陵後,也曾讓允祉在景陵呆過一段時間,其目的大概也是讓允祉遠離京城,防範於未然罷。

之後,老三雖然沒有受到什麼直接的衝擊,但也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的職務。

雍正六年,三阿哥因追索蘇克濟(大臣名)銀兩並咆哮朝廷之上,結果被降為郡王,兩年後才恢復誠親王爵。

但是,僅僅過了幾個月,允祉又因為在老十三的葬禮上毫無哀慼之色而被革爵幽禁。

雍正十年,三阿哥去世,年五十六歲。乾隆二年,乾隆恢復了允祉誠親王的爵位,其後世無發達之人。


坑爹史冊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個兒子,文武雙全,在眾多的皇子裡面,事事表現都是槓槓滴,受到康熙的喜愛,在康熙第一次分封皇子時,胤祉就被封為郡王了,康熙四十八年已是被封為親王了,真是寵的沒治了。



胤祉受他孃親影響,對政治並不感興趣,倒是對文學、書法和科學特別喜歡,還喜歡騎馬射箭的,跟康熙帝比試毫不遜色。胤祉文學素養很高,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識。胤祉在書法、文學方面頗有成就,康熙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就是胤祉所寫。胤祉還編纂了《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等。正是這些博識才學正掩蓋了他的兇殘本性。



胤祉很精明,學識淵博的他開始了明哲保身的道路,但是這一招並沒有成功。皇帝對於老三胤祉一點辦法都沒有。康熙皇帝在位的後期,出現了九龍爭嫡的大事。九個皇子不同程度的捲入了這次風波之中。每個兒子的性格都不一樣,老八胤祀笑面虎,笑裡藏刀。老十三胤祥則性格直爽,老四胤禛勤學上進。都是性格明顯,一看就知道好壞。但是大家都忽視了文才兼備的老三胤祉,其實對於雍正皇帝來說,老三胤祉才是最難對付的,這老三殺人不眨眼。



雍正年間,胤祉兩次獲罪。第一次是向蘇克濟索要賄賂,被人彈劾。雍正訓斥他不懂禮貌不懂世事,把胤祉軟禁起來。第二次是雍正手足兄弟、怡親王胤祥去世。喪禮上胤祉卻遲遲不來,好不容易來了,臉上卻沒有一點悲傷的表情皇帝對老三一點辦法都沒有。

胤祉非常的兇殘,先是盼著太子垮臺,然後等著老大哥失寵,最後自己直接登基。他盤算著老大等垮臺後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康熙可不是一般人看到這些非常惱火的,自己的兒子們窩裡鬥,發展不可收拾地步。從這件事來看,老三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雍正即位後把他發配到康熙陵守墓,後又監禁景山永安亭。

由於以上種種,這老三到死沒能即位。


歷史漫談君


導讀:《雍正王朝》長達20年的經久不衰,讓清代康熙朝晚期出現的皇子奪嫡事件——九子奪嫡,較為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影視劇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聖寵,成功殺出重圍,登上大清皇位,得益於其刻意營造的“孤臣”形象,得益於其一心為國、一心為公的“王道”奪嫡路線。但《雍正王朝》畢竟是一部反應當時社會現狀、帶有雍正皇帝正面形象塑造傾向的影視劇作,有著劇情發展和技術加工需要之下,對於歷史事實的部分篡改和掩飾。

清朝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遠比《雍正王朝》中演繹的精彩紛呈、高潮迭起。皇四子胤禛身邊並沒有一個像鄔思道一樣深通康熙皇帝心意的“大智近妖”的人物,雖然有類似人物——戴鐸存在,但其對於皇四子胤禛的影響和在奪嫡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

更重要的是,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奪嫡”中,並沒有明確自己的奪嫡之心,更沒有被皇長子胤褆、皇八子胤禩等人當成奪嫡對手。而且,真正威脅皇四子胤禛對於皇位爭奪的對手,並不是影視劇中的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而是一個看似文弱、勢力薄弱的書生皇子。


《雍正王朝》對於“九子奪嫡”參與皇子的基本設定是準確的,乃系康熙皇帝的九位皇子組成的五大皇子勢力集團之間進行的皇位爭奪事件。

五大皇子勢力集團分別為:以皇長子胤褆為首的“大爺黨”;以太子胤礽為首的“太子黨”;以皇三子胤祉為首的“三爺黨”;以皇四子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乙亥,次布爾哈蘇臺,召太子,集諸王大臣諭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

也就是說,康熙四十七年,在太子之位上待了三十多年的胤礽被廢黜太子之位,“九子奪嫡”事件隨即公開化。

在太子胤礽被廢的同時,皇長子胤褆首先發起了對皇儲之位的進攻。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允礽既廢,允禔奏曰:“允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禩必大貴。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上怒,詔斥允禔兇頑愚昧,並戒諸皇子勿縱屬下人生事。

就在太子胤礽剛剛被廢黜之時,作為皇長子的胤褆以為自己的機會已經到來,錯誤的判斷了康熙皇帝對於太子胤礽的感情和廢黜目的,向康熙皇帝提出了“誅殺胤礽”的建議,惹得康熙皇帝大怒。

但是,康熙皇帝對於皇長子胤褆的“荒唐”建議,只是予以了訓斥,並沒有明確的懲罰措施。但是胤褆對於皇位的追求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為了將康熙皇帝的怒火轉移到皇八子胤禩的身上,而刻意製造了“張明德案”。

何為“張明德案”?

皇長子胤褆向康熙皇帝彙報,曾經有個叫張明德的江湖術士,曾經為皇八子胤禩相面,說胤禩“日後必是大貴之人”,暗自胤禩會成為國之儲君,未來的大清皇帝。

康熙皇帝本就是一個對江湖術士、相面算命一說極為反感之人,下令追查張明德以後,竟然發現了皇長子胤褆有著謀殺太子胤礽的計劃。這下,不但胤褆得到了更為嚴厲的訓斥,而且皇八子胤禩也讓康熙皇帝認為有了覬覦皇位之心。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翌日,召諸皇子入,諭曰:“當廢允礽時,朕即諭諸皇子有鑽營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所不容。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允礽。今其事皆敗露,即鎖系,交議政處審理。

也就是說,皇長子胤褆的嫁禍皇八子胤禩的目的達到了,胤禩被鎖拿追查;當時,此時的皇長子胤褆還是沒有得到具體的處罰,這個時候,一直靜觀其變的皇三子胤祉出現了。

在皇長子胤褆接連受到康熙皇帝訓斥的時候,皇三子胤祉向康熙皇帝舉報了胤禵魘鎮陷害太子胤礽的罪行。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為允禔厭勝廢太子,允祉偵得之,發其事。上命監守。尋奪爵,幽於第。

也就是說,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一樣,在皇三子胤祉的直接作用下,皇長子胤褆永遠的被動退出了皇子奪嫡事件,一直被圈禁到雍正十二年,死於禁所。

注意,此時皇四子胤禛一直在冷靜地觀察形勢,既沒有公開站出來參與奪嫡,也沒有對任何人落井下石,儼然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

但是,一直以書生形象示人的皇三子胤祉,一出手就幾乎決定了皇子奪嫡的大局形式,在胤褆和胤禩兩敗俱傷的同時,將胤褆徹底扳倒。

這裡,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平日裡和太子胤礽的關係都很密切,胤祥“因廢東宮事波及,削爵圈禁”,而胤祉卻在被康熙皇帝召見詢問以後,被康熙皇帝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胤祉與胤礽往日雖然關係好,然而卻未慫恿胤礽為惡,所以不加罪於他。

康熙皇帝召見胤祉時,胤祉如何回答,我們不得而知,但從處理結果來看,胤祉對於康熙皇帝心意的掌握和其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皇三子胤祉在奪嫡事件中最為恐懼的競爭力還不僅在於此,更在於對康熙皇帝的“至誠至孝”。

早在首次宣佈廢除太子胤礽之時,康熙皇帝就“且諭且泣,至於仆地”,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在宣佈廢除胤礽太子之位的時候,一邊宣佈御令一邊哭,甚至哭倒在地,悲痛異常。再加上廢除太子胤礽以後,皇子之間的奪嫡之爭非常激烈,以至於發展到了手足相殘、直接對抗的地步,康熙皇帝眼見於此,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康熙皇帝病倒以後,拒不服藥,惟求速死。《清實錄·聖祖實錄》記載了此時皇三子胤祉的巔峰表現,他來到康熙皇帝的病榻前,對康熙皇帝苦苦哀求道:

“父皇聖容如此清減,不令醫人診治,進用藥餌,待自勉強耽延,萬國何所依賴?臣等雖不知醫理,願冒死擇醫,令其日加調理。”

啥意思?

意思就是胤祉面對康熙皇帝拒不服藥的情況,寧遠冒死抗旨也要選擇醫生,強制為康熙皇帝治病、喂藥。

要知道“無情最是帝王家”,要知道康熙皇帝之所以不願服藥就是眼見於皇子之間缺乏親情、手足相殘導致的,皇三子這“至誠至孝”的表現,怎麼能不讓康熙皇帝感動呢?

注意,在上述的規勸過程中,皇四子胤禛是一直跟隨在皇三子胤祉身邊的,在奪嫡事件的後期,皇四子胤禛時常邀請康熙皇帝前往自己的府邸參加家宴,讓其享受天倫之樂乃至將自己的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曆引見給康熙皇帝,都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至誠至孝”,讓康熙皇帝感受到難得的親情和感動。

而這一幾乎決定皇四子胤禛皇儲位置的“表演招式”,就是跟皇三子胤祉學的。

另外,還有三處事實,能夠說明皇三子胤祉在康熙皇帝心中無可替代的位置:

1、康熙皇帝一生共兩次集中晉封皇子們的爵位,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七年,晉封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為郡王,而皇四子胤禛則只是一個貝勒爵位;第二次是在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太子胤礽被再度復立之時,此次皇三子胤祉雖然和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一樣被晉封了親王爵位,但在康熙五十一年,胤礽被再次廢黜太子之位時,胤祉在沒有任何理由說明的情況下,被“賜銀五千兩”。

2、《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五十八年,上有事於圜丘,拜畢,命允祉行禮。五十九年,封子弘晟為世子,班俸視貝子。

也就是說,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以後,皇三子胤祉主動退出皇子奪嫡事件以後的康熙五十八年,皇三子胤祉在康熙皇帝祭天時,得到了儲君的待遇——於皇帝之後行禮。康熙五十九年,其子弘晟又被加封了“世子”封號;而此時的皇四子胤禛卻沒有得到這個待遇。

3、根據多種史料和乾隆皇帝的自述表明,康熙皇帝對於皇四子胤禛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皇孫愛新覺羅·弘曆的喜愛和寄予厚望。但在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才第一次見到弘曆,並隨後將其帶入宮中,親自教養;但在康熙六十年,皇三子胤祉的兒子弘晟已經“偕皇四子、皇十二子祭盛京三陵”,已經儼然一副隔代皇位繼承人的表現了。

也就是說,在康熙朝晚期,尤其是康熙皇帝逐漸走向人生終點的最後時期,康熙皇帝對於皇三子胤祉和其子弘晟的重視、信任和喜愛程度遠遠勝於皇四子胤禛和其子弘曆。

如果沒有時任九門提督隆科多的鼎力相助,大清皇位的傳承或許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由此看來,真正威脅到皇四子胤禛奪嫡結果的政治對手,並不是被兩度廢立的太子胤礽,也不是一早便失去聖心的皇八子胤禩,更不是康熙朝晚期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十四子胤禵,而是一直以書生形象示人、看似勢力最為薄弱的皇三子胤祉。

至於康熙皇帝心中對於皇位繼承人的選擇真相到底如何,或許永遠都會是一個謎。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聖祖實錄》、《清世宗雍正》、《清宮疑案正解》、《永憲錄》

我是@正說清代十二朝,專注清朝歷史解析,歡迎關注。個人見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


正說清代十二朝


老四胤禛在“九子奪嫡”中,實力並不是最強的,如果採取面對面交鋒的話,老四胤禛顯然不是老八陣營的對手,而且也會讓康熙覺得老四也是一個結黨營私的人。於是老四胤禛採納鄔思道給的策略“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顯然這招的效果很棒,得到了康熙的讚賞,最終胤禛順利登基,為雍正帝。


其實還有一個皇子,他採取的策略跟老四胤禛很像,看上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修他的書,實則他的內心覬覦皇權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只是他也自知實力有限,只能採取迂迴、低調的策略,才有機會繼承大統。雖然最終沒有繼承大統,但是他也很識時務的率先跪拜雍正,得到了雍正的好感。看到這裡,發現這位皇子的心機之深,是隱藏最深的人物,也可以說是胤禛最大的敵人。


他就是三皇子胤祉。


胤祉排行老三,在康熙的兒子中,文學素養最高的就是三阿哥。由他負責主編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是一項對中國古代文化有重大貢獻的成就了。康熙第一次分封皇子時,老三胤祉就被封為郡王,康熙四十八年又被封為親王,可見康熙對於老三胤祉的厚愛絲毫不遜於其他皇子。

可是在圍繞皇權展開的鬥爭中,老三胤祉的對手實在是太強悍,即便太子胤礽被廢,也還有老大集團、老四集團、老八集團,其中老八的實力是最雄厚的,也被外界認為是最有可能繼承大位的。


知書達理、學富五車的胤祉當然知道這幾大集團的厲害,在皇位面前,哪有什麼兄弟之情,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如果想繼承大統,只能採取示弱、蟄伏的態度來緩緩前進。顯然,老三胤祉的套路也讓大家以為,胤祉對於皇位的確是沒有非分之想。


可是老三胤祉在和老大胤禔的鬥爭中,暴露了自己,讓大家意識到了胤祉的野心和手段。按照古代繼承製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老二太子被廢,老大被圈禁,那麼老三胤祉就是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況且老三的出身也很高貴,在法理上完全說得通。


正因為如此,即便老三胤祉有擁立之功,雍正上臺後也很快對老三展開了清算,把老三胤祉一家發配到馬蘭峪去守皇陵,老三也在雍正十年鬱郁而死。


對此,你認為老三胤祉是雍正最大的敵人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這個順利成章的威脅,歷史上是有先例的唐肅宗作為唐玄宗李隆基三子是怎麼登上皇位的,大哥死了,二哥太子被誣陷賜死,李亨由三子變為了“皇長子”登上了皇位。九子奪嫡中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大阿哥被拘禁,太子老二被廢,老三成了順其自然的“皇長子”。老大,老三,太子自成一派,老三勢力小。老四,老十三一家。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一起,勢力最大。


群臣舉薦老八被康熙猜疑。康熙怎麼能夠容忍自己還沒退,兒子就威脅到自己啊,再加上後來的斃鷹事件,老八徹底失去資格。老三,老四,老十四成為最大的競爭者。

老三作為讀書人相比狠心又韜光養晦的老四來說太嫩,太軟,相比作為大將軍的老十四來說太弱。雖然康熙有意立為儲君,但是一身書生氣的老三怎麼都得過勢力龐大的老八,謀略精當的老四,擁兵自重的老十四呢。


《雍正王朝》裡有一個細節,雖然不作為史實,但作為一個參考,老三舉報老大用巫術詛咒太子,使得康熙對他看法下降,老三這純粹是耍小聰明,把自己往廢太子這個渾水裡蹚啊。


你看老四雍正,年羹堯,隆科多有權,有軍,有後勤,關鍵雍正善於低調偽裝,也能狠心辦事,一登基就找茬收拾別的阿哥,老三哭的不傷心都成了敲打的理由。讓老十四去守景陵,老八改為允禩,又封和碩廉親王,打一巴掌給一個糖,最後改成了“阿其那”,圈禁起來。老九,老十送到了青海。


紅雨說歷史


這個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老三根本談不上是“最大的威脅”,勉強可以算作太子黨的成員而已。

康熙的皇三子胤祉(1677-1732),為榮妃馬佳氏。胤祉的母親榮妃地位不溫不火,年輕時比較受寵,也曾為康熙生育了多個子女,可惜僅有一子一女成人。而且,馬佳氏家族並不煊赫,沒有相對強大的後援。這些對於胤祉來講,都是弱點。

在九子奪嫡中,基本可以分為四大派別,分別為以皇長子黨、皇太子黨、皇四子黨和皇八子黨。其實康熙至死最喜歡的兒子都是太子胤礽,只可惜他實在是難以扶植,而皇長子胤禔言語不慎,加之又是庶出,率先遭到打壓,實力最強的老八胤禩則因結黨而受到康熙的厭惡。掙到最後,其實最有希望的兩人只有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禎二人。

皇十四子胤禎與皇四子胤禛同父同母,但卻並不同心。胤禎原委皇八子黨成員,後來老八失勢,這群人轉而幫助胤禎奪取皇位。而且,胤禎深得康熙喜歡,被封為撫遠大將軍,手握重兵,前去征討策妄阿拉布坦。

皇三子胤祉雖然文武雙全,也受康熙喜愛,但始終算不上是皇位備選人。胤祉好在為人比較謙和,並且一直站在太子胤礽這邊。康熙心中溺愛胤礽,自然會對胤祉多一份好感。但這份好感也僅限於此,並不代表胤祉有多大的威脅。

其實在九子奪嫡中,胤礽徹底失勢以後,最有希望的人就是老十四胤禎,只有他才是最大的威脅,老三胤祉根本無法與其相比。可惜胤禎領兵在外,功勞尚未建立,還未等康熙做進一步安排,便已經必須選定皇位繼承人。這時候,皇四子胤禛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康熙雖然年邁,但並不糊塗。如果傳位於身在邊疆的老十四,那麼京城中肯定鬧的雞犬不寧,到最後或許會天下大亂。因而思來想去,還是決定選皇四子胤禛繼位。康熙駕崩後,胤禛繼位,即為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由此標誌著九子奪嫡的結束。


史海爛柯人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太子黨,大阿哥黨,八爺黨,四爺黨各顯神通,在九人中胤祉雖然排行老三,看似繼承順序上有些優勢,但是卻是一副文人派頭,與世無爭。

胤祉的母親是容妃馬佳氏,是一個高產卻有苦命的女人,共為康熙生育五子一女,不幸的是皇子中只有胤祉長大成人,而她也在生育胤祉後不久離世。

胤祉文武雙全,善於騎射,書法方面也有比較深厚的功力,根據歷史記載來看,胤祉並沒有過多的參與皇位爭奪,只是其皇三子的身份無法逃脫。

根據記載胤祉和皇位爭奪相關的有兩件事。

1、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大阿哥曾暗中魘鎮太子,胤祉將此事稟報給了康熙。

2、胤礽被複立之時,胤祉因為和太子關係較好,博得康熙的好感,被冊封為親王。

也正是因為揭發大阿哥胤祉這件事,讓胤祉背上了陰險腹黑的“黑鍋”。

仔細分析這件事,確實比較蹊蹺。

首先,魘鎮太子一事應該是非常秘密的,而胤祉能夠打探到,說明他能力還是非常強的,而且也有耳目散佈在朝中。

其次,如果太子和大阿哥同時失勢,那麼排名第三的胤祉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僅憑這兩點就說明胤祉是最大的威脅顯然太不靠譜了,在“九子奪嫡”中胤祉始終並不熱衷。


一點點歷史


怎麼可能呢?

老大,廢太子,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十三,十四。這就是參與九龍多嫡的九個皇子,其餘都是醬油君,過路客。

這些皇子最初分為兩大派,大阿哥黨與廢太子黨。老大,老八,老九,老十是一黨,十四當時太小。太子、老四、十三為一黨。老三孤軍。

老八出身低下,最初實際依附於老大,老九和老十自成一派。老大廢黜,老八上位,接收了老大的部分人脈,拉攏老九,老十,十四,形成八阿哥黨。因為八阿哥有妻家背景,獲得安親王一系的支持,被吹捧為賢王。

廢太子羽翼被剪除,老四和十三也就脫離太子(實際還有十七)形成一黨,自詡孤臣,逐步得到康熙的認可。

三阿哥母族為馬佳氏,不是什麼大族。妻董鄂氏家族雖是滿族八大姓,但在康西朝並不怎麼得寵。三阿哥唯一優勢在於,老大和廢太子圈禁,他就是長子。但三阿哥從來漂浮,喜好與文人學者與布衣一起,不是幹事的料。康熙也從來沒有將老三列為繼承人選。

八阿哥被斥責為辛者庫賤婦之子,與康熙的父子親情已經無存,也實際失去皇位可能,所以八阿哥黨搖身一變成為了十四黨。與四阿哥黨開始競爭。

在這裡,三阿哥完全是陪跑,與有野心但暫沒表露的五阿哥(老九的哥哥)一樣。


四川達州


康熙在位的末期,出現了九子奪嫡的事情。並不是說所有的皇子都在爭奪皇位,但是都不同程度的捲入了這種風波當中。

在康熙的所有的兒子當中,當屬太子胤礽的地位最高。胤礽雖然不是長子,但是他是康熙和皇后赫舍裡的兒子,康熙和皇后的感情非常的好,而皇后卻很早就去世了,康熙十分的傷心,於是便冊封1歲半胤礽為太子,從此胤礽便開始了他長達30年多年的太子生涯。除了太子外,最有實力爭奪皇位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其母為惠妃納喇氏,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但是因其為庶出,所以未被立為太子,雖然表面很服從康熙的安排認可胤礽的皇太子的地位,但內心對於皇太子的位置確實十分的覬覦。胤禔一直認為自己可以扳倒皇太子,而且在其府中住著一位蒙古的喇嘛,利用巫術對太子進行詛咒,當然這屬於封建迷信但是當時人們卻十分的相信。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老三胤祉得到了這個消息,但是他並沒有立刻向康熙舉報,因為他知道這樣做的話最多是扳倒老大胤禔,對於皇太子的話並沒有什麼影響。

幾個月後,皇太子胤礽因為一系列的問題被廢除了太子地位,老大胤禔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所以開始一系列的活動,甚至於勸說康熙殺掉胤礽,康熙勃然大怒,這時候老三胤祉將老大利用巫術詛咒皇太子的事情向康熙舉報,最後使胤禔被關進宗人府。從此可以看出老三的腹黑與心機,當然他的一切動作也是被康熙看在眼裡,看出其也是在窺視皇位,而且是殺人不見血,城府極深。康熙對其行為極其的失望,因此也就失去了對皇位爭奪的機會。

康熙去世後,雍正繼承了皇位,雍正開始清洗老八的勢力集團,卻對老三沒有辦法,老三胤祉很精明明哲保身,但是最後雍正還是以老三胤祉在十三胤祥的葬禮上不夠悲痛為由將其軟禁。我們可以看出老三在爭奪皇位時是有很大機會的,但是自己太著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