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引路菩薩即引導亡者往生淨土的菩薩。其名號未見諸經典,然敦煌千佛洞之出土物中有其圖像及其名號。宋代以後,引路菩薩漸演變成民間信仰。在喪事出殯行列中,常有書寫‘往西方引路王菩薩’的挽旗,由人持在行列的前面,以導引亡者往生西方。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大英博物館藏唐代絹畫

此畫發現於敦煌藏經洞,斯坦因所蒐藏之圖像,系唐末之作品。菩薩身以瓔珞天衣莊嚴,其右手持柄香爐,爐中出香菸一縷,煙中有五彩雲,雲中現淨土寶樓閣。左手持蓮華,華上有寶幢。其身後有一女人隨從。圖之右上方,書‘引路菩’三字。

本幅描繪菩薩為亡靈引路升極樂世界的場面。左上角的黃雲中隱出一些建築物,代表淨土世界。菩薩後面跟隨的女子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著典型的唐代女人的髮式。本圖的菩薩,右手持香爐,左手持蓮花,蓮花上懸掛著白色的幡。香菸繚繞直達上方黃色彩雲,黃色雲中建築代表極樂世界。菩薩周圍的空間,處處飛舞著花朵。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菩薩右手持香爐,香菸繚繞直達上方黃色彩雲,黃色雲中建築代表極樂世界

畫面的色彩華麗,而且至今保持鮮豔。從手持的香爐到菩薩戴的珠寶以及頭頂的戴寶冠的髮髻都使用了金箔,菩薩背後跟隨的婦人髮飾上,也有小的菱形碎金箔。從她的華麗的衣著以及精緻的美容來看,這婦人是貴婦人或公主。但生前無論如何榮耀,此刻還是很乖順的跟在菩薩後面以求解脫。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菩薩後面跟隨的女子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著典型的唐代女人的髮式。貴婦人或公主。此女子的衣著、髮型乃至臉部刻畫均與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如出一轍,正可互證。

此畫和下圖作品的主題是唐代後半葉到宋初很常見的。除這兩件作品,還有四件相同構圖的作品(一件絹繪,三件紙繪),見於伯希和收藏品的敦煌畫(參照伯希和圖錄《敦煌的幡和繪畫》,圖版130~133)。另外,作為早期的範例,可在敦煌第205窟的壁畫(參照《敦煌壁畫》,圖版149)中見到8世紀的作品,但那裡的小型人物像不在菩薩背後,而是站在前面。

在包括絹繪和紙繪的六件作品中,該作品是表現菩薩像最完整的一幅,又是有“引路菩(薩)”這一題記的唯一作品。六件的繪畫結構基本相同,前面描繪巨大的菩薩,其後跟隨死者小型的靈魂,兩者均乘於雲上。在本圖中,從畫面上方垂下一條長長的帶子,直至雲端。長方形題箋的下方除了記有小的標題外,無其它證明該菩薩為引路菩薩的更明確的根據,不過此菩薩可能是觀音菩薩。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十世紀 五代佛畫-引路菩薩圖:大英博物館藏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觀世音菩薩為亡靈指示去極樂淨土的路

此畫與上一圖註釋中所講的伯希和收集品中的四件引路菩薩圖(絹繪1件,紙繪3件)很相似。菩薩右手持長竿,扛在肩上,寶冠上有化佛,顯然是觀世音菩薩。竿頭的金鉤上懸著幡,此鉤可能相當於顯德三年(956年)的長幡題記中所記的“龍鉤”。不管怎樣,在畫中是吊著三角形的幡首部分,一邊扛著一邊走,在風中自由搖擺扭轉,更能具體瞭解到幡的用途。幡尾和幡腳上貼著小菱形碎箔,幡本身畫著紅色類似文字一樣的圖形,但都無法識別。

菩薩與其後跟隨的貴婦人,乘在外部有淺色暈染的雲彩上,都是斜的姿勢。菩薩上半身扭轉,臉稍向婦人,不像上圖的菩薩完全回頭看背後的婦人。婦人的任何方面都使人感到是很富有、地位高的人物。她昂著頭,腰板挺直,與上一圖的婦人似乎在受菩薩的保護和引導,低頭行進的嫻靜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具有淨土宗特色的敦煌遺畫——引路菩薩圖

另外四件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引路菩薩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