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导语:阴阳五行学说一只带有相当的神秘色彩,对一些爱好神秘事物的人总有莫名的吸引力。其实,阴阳五行等方术在史前就已经产生,到了春秋战国逐渐发展,秦汉时期形成理论。而阴阳五行和道家、阴阳家、儒家等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很大的关系,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秘,只是当时的人根据自然规律,对照社会发展秩序,从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知识体系。并且只在社会上层服务,或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合法性,或为上层阶级提供养生、娱乐的手段。而那些神秘的通阴阳、晓五行的人多么厉害,只是后人通过文学作品演绎出来的罢了。

阴阳学说兴起

"阴阳"的观念,在史前就已经萌发,因为阴阳是人们对自然最直接的反应。最简单的来说,"阳"是指有太阳光照射,而"阴"则是没有太阳的照射。所以在北半球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这是最简单的自然界属性。从而引申到世间万物,则是一种辩证思想。

"阳"代表天、日、昼、暑、刚、健、尊、男,而"阴"代表地、月、夜、寒、柔、弱、卑、女。但并不是阳就代表着强,而阴就代表着弱呢?也不是,这要具体地说,水滴石穿、上善若水、太极以柔克刚,阴也能克阳;父权社会讲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又是阳能克阴;中医里讲身体要达到阴阳平衡才能健康,可见阴阳的辩证关系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的。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阴阳图

但是阴阳又常常失衡,就会带来灾祸。《黄帝内经》中讲人体中阴阳失衡就会生病,肾虚也分为阴虚和阳虚。白天、尤其是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刻,所以古代行刑都在中午,因为阳气能压住邪气。而妖魔鬼怪代表着阴,不能见光,我们看鬼片,午夜子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刻,妖邪很容易作祟。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就有阴阳家一派,相信看过《秦时明月》的人都知道阴阳家的厉害。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人体五行图

五行学说兴起

"五行"学说的起源也很久远,也是人对大自然的唯物认识。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的构成要素无非就是:金木水火土。并且这五行还有某种关系,到了西周晚期,人们总结道:五行只有相反相成,才会发生质变,而没有相反相成只是数量的累积,不能产生变化。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行相生相克图

春秋末期出现了五行相胜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克制。水胜火很容易理解,水能灭火,发高烧要多喝水。我们看西游记五庄观摘人参果时候,用的是金击子,因为金克木,用金属性的工具就能把仙果给打下来。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五行相生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阴阳五行学说集大成

而到了战国末期五行学说集大成,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说,代表人物就是邹衍(前305—前240,齐国人)。邹衍不仅提出五行学说,还将五行学说扩展应用,提出"五德始终"说,将历史朝代和五行结合起来,每个朝代代表五行之一,朝代更替就是因为后面朝代的德行胜过了前一个朝代,这是天道轮回的必然规律。后来马伯庸马亲王写了《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就是讲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五行变化。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邹衍

到了秦朝,根据五行学说,秦为水德,所以秦朝根据水德属性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水属北方,尚黑,主阴,而阴主刑罚,所以秦朝规定衣冠旗帜皆为黑,推行法家苛法。我们看《神话》、《大秦帝国》这样的电视剧都能看到人们的黑色着装。五行学说一方面给秦朝找到了合法性解释,另一方面也为秦朝的残暴统治找到了学理借口。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秦朝服饰复原图

另一方面,五行学说和道家等融合,也推进了方术的发展,在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方士。而这些方士的方术迎合的当时皇帝的胃口,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想建立一个千代万世的朝代,而享尽人间富贵的皇帝也不能长生,一些方士的养生之法便引起了皇帝的兴趣。秦始皇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今天已经人尽皆知。

秦始皇迷信方术

对于长生不老的记载由来已久,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很多神仙、仙药的神话故事,楚辞中也提到仙人赤松子等神仙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方士的演绎,变得很吸引人。当时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山上住着神仙,到处都是神果仙草,吃了就能长生。秦始皇听说后就派大方士徐福三次出海寻找,而徐福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最后一次徐福害怕秦始皇怪罪,就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一去不回。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徐福寻仙图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方士叫卢生,也帮助秦始皇寻找仙药而未果,后来害怕秦始皇的刑法严酷而逃之夭夭。后来秦始皇下令将儒生和方士都抓去审讯,结果引发了焚书坑儒的事件,我们可能都知道焚书坑儒是因为秦朝重用法家,轻视儒家,才导致焚书坑儒,其实当时方士、儒生没有明确的区分,方士之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事件,只是被儒法之争给湮灭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在了最后一次巡游的路上,赵高得势,胡亥继位。其实那时秦始皇年岁已高,又有不详传闻,一是说东郡落下陨石,刻有始皇帝死于此处的字样,二是说有一个人说"今年祖龙死",而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和祖龙都直指秦始皇。后来秦始皇找人算卦,算卦方士让他出游消灾 ,最后一病不起。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图

对于这个传说我们不知道真伪,确定的是秦始皇确实死于巡游途中。我们可以有这种猜测,可能是秦始皇的政敌利用神仙传说捏造传闻,给秦始皇制造恐慌,然后用方士算卦之口让其出游,而秦始皇年老体衰 经不起长途跋涉,再者途中保护措施得不到保障,很容易下手。总之,阴阳五行等方术害惨了秦朝。

汉武帝迷信方术

秦皇汉武,我们一般只知道它们的丰功伟绩,却很少听说他们的荒唐故事。其实,汉武帝寻找长生不老之法还甚于秦始皇。

在汉武帝即位不久,有一个方士李少君博得了汉武帝的宠信。李少君和汉武帝讲:祠灶可以找来 鬼神,鬼神可以点石成金,然后用黄金制成用具,每日使用便可引黄金之力让人延年益寿,甚至长生。点石成金就是炼制丹药一类的方术,依靠五行学说为理论。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炼丹

后来李少君 可能因为饮食丹药过多而早逝。后来有一位叫栾大的方士吹嘘自己见过神仙,但是想再见到神仙就非常不容易了,自己身份太低,汉武帝就给栾大加官晋爵,封他为将军、公侯,还将女儿卫长公主许配给他,增加他的分量,可是当汉武帝让他去寻找神仙他却没能找到,跟随的太监将此事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一怒之下杀了栾大。

汉朝方术盛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淮南子》就就是汉朝刘安编撰的,而刘安就是汉武帝的叔叔。据记载,刘安喜好读书、结交文人,他有宾客、方士门人千余人,刘安经常和他们探讨方术、炼丹、养生之法,十分推崇老庄、阴阳学派,后来柔和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叙说编纂了《淮南子》一书,将各类方术融为一体。

方术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和对秦汉社会产生的影响

《淮南子》

《淮南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类似于道家学说,认为天上星宿都是天神,而且天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把自然运转、养生、道德、治国等结合起来,形成了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

其中记载的方术种类繁多:求仙、祠灶、辟鬼、占星术、采药、炼丹等等。认为自然气候是天神的反应,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就是君主不仁德,需要改正。也认为人间有需要奇妙仙境,人们可以通过饮不死之水、食不死之果可得永生。

结语:秦汉时期刚刚摆脱诸侯争霸的混乱年代,大一统国家建立初期,社会很不成熟,君主希望能将这种统一的形式保持下去。而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还很肤浅,一些社会理论只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寻在很多矛盾之处和局限性,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看似是发展,其实则是乱按一通,结果导致人们食用有毒的丹药白白葬送了性命。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方术从而摆脱疾病的苦难、寿命的局限,只不过是当时人们缺乏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罢了。可见,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如此,而科学技术确实可以更好的服务人类,我们要利用好科学为人类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