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红楼梦》结局时贾宝玉去哪里了?

粉尘科技


红楼梦结局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终于在一起了。很多人会惊讶,同我道来。

林黛玉在八十回后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很多红迷极其关注的话题,通行本八十回后续书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死在贾宝玉成婚之夜。美则美矣,但不符合曹雪芹留下的线索。而且原文说林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也是不雅。根据前文线索,林黛玉很难留在贾家。最可能是八十回后远嫁死在他乡,贾宝玉隔年寻去黛玉坟前,极可能不再离开。留下薛宝钗一人独守下半生。

【一】

林黛玉一定不会死在贾家,六十三回群芳夜宴,她抽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讲述王昭君远嫁之事。只此一点,就可以证明林黛玉八十回后一定会有出嫁情节。

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是探春所取,本就预示娥皇女英同嫁,而探春潇湘馆放风筝两个凤凰被一个双喜字裹挟而去,同样寓意二女同嫁。

贾宝玉挨打后送林黛玉两条旧手帕,林黛玉作诗题帕三绝。其中第三首:

“彩线难收面上珠”讲出林黛玉珠泪长流泪不干的情景。

“湘江旧迹已模糊”指出林黛玉缅怀往事不堪回首,所谓模糊指出不愿回想之意。

“窗前亦有千竿竹”代表林黛玉遭遇新的人生,对方待她不错,就像曾经潇湘馆与贾宝玉一般。

“不识香痕渍也无”曾经沧海难为水,窗前新竹不懂林黛玉因何流泪,形似神非终非所愿。

《题帕三绝》是宝黛爱情写照和梳理。第三首讲述的既是林黛玉当时的处境,也隐喻了林黛玉与贾宝玉分别后的人生轨迹。林黛玉最终他乡香消玉殒,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流。

【二】

林黛玉远嫁根据判词图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隐喻,有人认为“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上吊根本不对。图画显示的玉带和枯木的状态不是上吊,而是类似一捆,也就是玉带将枯木包围住。玉带加身者只有王爷和皇帝。联系皇帝御赐北静王的鹡鸰香念珠转手贾宝玉到过林黛玉手中被拒绝,林黛玉与探春一样被赐婚的几率最大,二女同嫁是否也有探春判词二人放风筝之意?

林黛玉被迫远嫁,应该很快去世。如此也解释贾宝玉和薛宝钗心安理得成亲后有过一段古代最高的夫妻境界“齐眉举案。”有人说不对,不是“美中不足”“到底意难平”么?其实不影响。美中不足也是先美后不足。林黛玉到底无法替代,但不影响薛宝钗的好。意难平是贾宝玉的心情。薛宝钗的柔情令他最难消受美人恩。

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后不久贾家被抄家。抄家后贾宝玉夫妇先被袭人奉养一段。根据甄士隐的经历,贾宝玉极可能投奔了薛家。虽说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薛家可能部分保全。贾宝玉像甄士隐一般受妻子娘家排挤,最后随癞头和尚飘散而去【脂批:悬崖撒手】。留下薛宝钗独守一生。

【三】

贾宝玉离开薛宝钗后去了哪里?原文有一处暗示。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宝玉)

贾宝玉与探春合写柳絮词,探春表现得是漂泊。贾宝玉表现的是再会。不过宝玉词中意思却绝非与妹妹的语境。联系林黛玉和贾探春一同远嫁,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追寻林黛玉的足迹而去寻求隔年再见的机会就不难理解。只是再见佳人已是枯骨。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被癞头和尚(癞头鼋)度化做了和尚(大王八),圆了当初“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誓言”,前生神瑛侍者是和尚,今生再做和尚,正是林黛玉所说做了两个和尚了。宝玉自此在林黛玉坟前枯守一生。

贾宝玉走后,薛宝钗的人生是灰色的。薛宝钗嫁贾宝玉应该是贾母去世前,不排除贾母病重冲喜目的。如此按礼仪贾宝玉和薛宝钗起码一年不能圆房,不可能有孩子。贾宝玉走后薛宝钗的日子,就像甄士隐的妻子一样,孤寂,清苦。一如贾母看到的蘅芜苑宝钗的房间: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活寡妇,说的就是薛宝钗无儿无女一生。您觉得呢?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贾宝玉最终出家为僧,这个结果是高鹗写的,有很多人对此有疑惑,但以曹雪芹先生之前对这本书的概述,我感觉出入并不是很大。


一个仙葩一个美玉,其中黛玉香消玉殒,唯独美玉一人怎么能接受?贾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贯穿全篇,那种男孩子的单纯与无心机也是大家喜爱的原因。电视剧版的红楼梦,活生生的展现了大观园的风情万种,少男少女的纯情,大户人家的腌臜事,下人丫鬟的争宠不断,但最终宝玉和黛玉悲剧的结果,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失望。

宝玉在家道中落后,看透了红尘事,舍去世俗凡尘,遁入空门的结果,与曹先生开篇宗旨吻合,我还是偏向于高鹗写到的结果。



大通辽人


宝玉最后的结局,我们被高鹗版本最后一个场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来说明宝玉的归宿,很多诋毁或者不喜欢这一版本的人,还是给了这个结尾以肯定,贾宝玉出家了,随着一僧一道回归大荒,从情节上还是很符合曹雪芹的布局和钩沉的。

我们从一开始知道,宝玉就是通灵宝玉的化身,来世间走一遭,是为了了却三生三世的一段公案,也就是同绛珠草的一段情缘,对人间充满着好奇,所以来到人间走一遭,所以来的时候,是被一僧一道携带至人间,以贾宝玉口中的小石头为出现形式出现在这世间的,可以讲,小石头是形体,聚焦着灵魂,借助宝玉这个人类的躯壳,经历人间的磨难,当一切过后,石头还要回归大荒,所以宝玉也要离开,我觉得合理的解释是,是一僧一道送来的,也是要一僧一道送走,就像在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一僧一道在任何不寻常的场景中出现时,都是有非同寻常的表现,比如劝解甄士隐放弃英莲,最后带着甄士隐离开,为贾瑞治病,为宝钗提供药方,为黛玉算命,为宝玉和王熙凤诊治斜病,宝玉丢了给其送玉等,都是一僧一道出现的,所以最终的结局,是石头经过历练,回归大荒。

宝玉自然跟着一僧一道走了。就像当年甄士隐一样。


大野泽的风


宝玉的结局,按现一百二十回本,是跟着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去了,浪迹天涯去了。

第一,宝玉应该走上了不归路。在整部《红楼梦》里,最美好的故事之一是宝黛相爱相知相惜的爱情故事,最凄美的也是宝黛爱情故事。因为宝黛缠绵悱恻的爱情,所以从某一角度说来,也正是此,才会引起大家对《红楼梦》的关注以及形成"红学‘’。满心喜剧岂料变悲剧,人们都相信都期盼着好事成双,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世事难料,美好的愿望转瞬落空,这也很正常。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传说了。梁祝,如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寻夫,牡丹亭等千百年被人嘘唏。就宝玉的性情来说,黛玉的逝去,无疑天塌地陷。心中的太阳都没有了,留下的心如冰窟,已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他有可能走上不归路,随黛玉而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是符合他的性格的。

其次,随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去了,浪迹天涯。去唤醒人间痴迷,痴男怨女。俗缘已了,最终回到他的老家青埂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结束历劫过程,继续做他的神瑛侍者。

还有,他可能做和尚去了。他与黛玉吵嘴动辄摔玉,说什么‘’你们去了,我做和尚去"。看破红尘,心无挂念,苟活于世,做和尚的归宿,对宝玉来说,也不是不可能的。正如当年的甄士隐,失女之痛,火烧之痛,岳父家的欺辱,烦恼无尽,干脆一走了之,随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去了。又如柳湘莲,痛失爱妻,悔恨交加,枎棺痛哭,悲痛欲绝,醒来见道人捉虱,一番对答,心如死灰。拔出雄剑,断发随道人去了。

宝玉,毕生追求的爱情幸福,原是镜花水月而已。世间事,世间情,不也繁华一梦?繁华享尽,富贵看终。虽然,宝钗爱着宝玉,但宝玉恋着黛玉。情和伤纠缠着他。看破红尘,做和尚,是宝玉的直接原因,也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抗争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终于做了和尚,宝玉一语成谶。


青山红豆心


谢谢悟空

宝玉的结局应该是出家了。从整个红楼梦的手法,草蛇灰线,基本可以判断出来。


1,从红楼梦的整部书的发展看来,宝玉最后还是出家了。在书中有多次提到宝玉要出家的描写,黛玉就提醒过三次,所以,按照红楼梦一贯地风格,这里其实就是明示了宝玉未来的归属了。

2,从红楼 梦的判词以及诗词内容看,宝玉最后也是走向了出家的结果,看破的遁入了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这其实就是说的宝玉,说他看破红尘,走向出家。至于白骨如山忘姓氏,是对宝玉出家的又一个解释。

3,后四十回的结局也是对应了前面的预判。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著,是对红楼梦写的续书,写作续书也需要对前面的八十回做研究的,高鹗等对前面的分析,结论也是宝玉出家了。

4,从红楼梦的风格来看,最后的结论应该是遁入空门很多人才对,因为作品风格非常消极,虽然有时代的痕迹,但是,在当时的时代里,遁入空门不见得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所以好,宝玉最终的结局是遁入空门,这个是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以及书中明示暗示来的。


慕容晓春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结局是“悬崖撒手”,出家当和尚去了。这跟高鹗续书中宝玉结局是一样,但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悬崖撒手”这个词在《红楼梦》脂砚斋批语中多次提及。第一回甄士隐对《好了歌》作注时,跛足道人就拍巴掌说“解的切”,然后甄士隐笑一声,把褡裢抢过来,同疯道人飘飘而去。甲戌本这块有一行侧批:如文如见。眉批:“走吧”,二字真是“悬崖撒手”。这就清楚地说明《红楼梦》中“悬崖撒手”单指出家。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中,宝玉一大早往黛玉房中去探望湘云,袭人心里吃醋,二人口角。书中说宝玉不理众人,独自旁边看起了《南华经》这块也有一条脂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脂砚斋意思就是说宝玉有这么一个毛病,他绝情的时候比谁都绝情,多情的时候比谁都多情,所以他是“情不情”。第二,宝玉“悬崖撒手”时,已经得了宝钗为妻,麝月为婢。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说宝玉和凤姐被马道婆所害,赖头和尚前来搭救,擎着通灵玉持诵一回。这块也有一句脂批“通灵玉听癞头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反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主,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再次提到“悬崖撒手”,而且脂砚斋还告诉我们,没有见到这段文字。



为什么没有见到呢?我猜测要么是他整理曹雪芹书稿是这段文字已经遗失,要么曹雪芹之前透露过想要写这么一段文字,说要将来宝玉出家,但还没来得及写就去世了?所以脂砚斋会在此处感叹“不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所以,红楼梦里,贾宝玉结局一定是出家当和尚,但也绝不会像高鹗所描述的“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披着个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意境虽美,却不符曹公原意。


小郭襄


宝玉肯定是穷困潦倒,这点脂砚斋曾说过,而脂砚斋肯定是看过全本的人,不会无的放矢。

红楼梦中有一次袭人归家,宝玉去看袭人时,有句话“彼时他母兄已是忙另齐齐整整摆上一桌子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脂砚斋评:只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

之后宝玉回归太虚,戴的宝玉自然又落回青埂峰下。一僧一道曾说:“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所以最终宝玉还是被点化,回归赤瑕宫。只不过,不知被谁点化而去。文中的“也”,说明去度化的人不止这一僧一道。

一场历劫,各归各位,往事如烟,概不过一场梦而已。


佐一一的文字


贾宝玉的结局,首先与续书无关,只能从前八十回里找线索,加以推断。

《红楼梦》的悲剧,首先是贾府的败落。元妃省亲,耗费了贾府的经济基础,内囊已经耗空了。王熙凤找鸳鸯,倒腾贾母的金银家伙,换银子过日子,已经说明问题。

贾府被抄家,应该不是要命的问题,猜测是与凤姐弄权,贾雨村联合贾赦夺占扇子之类的小问题。贾宝玉的生活从此无着落,丫鬟仆人遣散,豪宅被皇帝没收,元妃失宠死去,打击了贾宝玉。



爱情方面,“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位美女,下场不好,也是在宝玉面前,凄惨死去。

诸多打击下,贾宝玉也疯疯癫癫,随一僧一道翩然而去。

参照曹家的遭遇,曹家是连年亏空,还不上,办差不利,被罚俸禄。最后骚扰驿站,惹怒雍正,抄家押回北京,但给了房子,典地,以资赡养。曹雪芹无技艺傍身,穷困潦倒。



书中的贾宝玉,最后就是曹雪芹的下场。但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上,只能让贾宝玉出世。


红楼大观


宝玉的最后结局是回归太虚幻境,因为他前身是神瑛侍者,下凡来历练人间的悲欢离合,同时还带着补天石来历练。所以他前半生生在幸福窝里,被祖母,母亲,姐妹们宠爱,被父亲教训一次,都兴师动众。他被袭人晴雯,黛玉宝钗等不用性格的女儿们爱着,也爱着自己身边每一个人。如果就这样过完一生,就不能感受到人间冷暖。所以他后来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爱护他,保护他的亲人相继离去,他尝到了不读书,不上进的苦处。在国破家亡,爱着的女性也去世后,虽然有宝钗这样爱他的妻子,但他受不了宝钗要他考科举的束缚,只好离开。但却无法自立,只好做和尚,当乞丐,在这过程中,他看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最后在穷困中死去。死后回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自己的亲人。补天石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回到青埂峰,将自己下凡所见记下来,刻在自己身上,就是《石头记》。


月笼南窗



宝玉去了哪里?

宝玉从哪里来?当初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炽,想要去富贵风流之地游历一番,在警幻仙子那里挂了号,所以下得界来,还有他的那个幻身,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也就是通灵宝玉也该重返青梗峰无稽崖变回本来面目将一番游历录刻下,此即为《石头记》,神瑛仙子最终自然要回到仙界,到警幻仙子销号回到赤霞宫。

凡间的宝玉经历黛玉泪尽而亡,经历家族获罪抄家,也历经金玉之缘,然而虽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终不忘寂世外仙殊寂寞林(黛玉),虽然人家都说金玉良缘,俺却只念木石前盟,宝玉终是悬崖撒手,遁入空门,终结十八年俗世繁华富贵与世态炎凉,得以了悟。

《红楼梦》开卷的“小荣枯”甄士隐解“好了歌注”了悟随跛道遁入空门。结尾贾宝玉承警幻之前,领南华庄子之后,终得了悟。一甄(真)一贾(假),遥遥相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