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足協國家集訓隊為什麼引起圈內外人士的強烈反響?

人格啦


廣州恆大用行動正名,集訓隊和五名歸化等傳聞成為笑談。



恆大獲得中超“11連勝”,亞冠進入八強淘汰賽,有很多“表示不服”的球迷必然會拿“集訓隊”和“五名歸化”的傳聞來說事。因為廣州恆大在本賽季初一口氣引進了“五名年輕國腳”,所以被外界認為是得到“特殊照顧”並且需要承擔國家隊任務的;五名歸化球員在廣州辦理,在媒體曝出相關照片之後也是讓恆大陷入了輿論漩渦,認為下賽季甚至是本賽季都會讓這些歸化球員進入恆大的一線名單。然而,大半個賽季過去了,這些傳聞都讓恆大用實際行動成功“闢謠”。



廣州恆大連續10個賽季都有多名球員“為國征戰”,所謂的“恆大幫”四線作戰也是家常便飯。而且上一次集訓名單之中,北京國安的球員比恆大還要多足以破除所謂的“集訓隊”的傳聞。再加上夏季轉會窗,恆大放走了何超和劉奕鳴兩位年輕國腳,讓所謂的“承擔任務”變成了謠言。更為轟動的“五名歸化球員事件”,直到今日都沒有一人加盟恆大並且使用“內援”身份登場,甚至華裔球員布朗寧還被放到預備隊。



也就是說,當外界認為恆大受到“緋聞干擾”的時候,卻用11連勝登頂中超為自己正名。堅持信念,“恆大未贏夠”的精神貫徹全隊,讓卡納瓦羅執教恆大得心應手。



請您添加“關注”,您的舉手之勞是我答題的動力,一起支持中國足球!


啟航帥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反對情緒其實沒有大眾媒體普遍那樣地強烈。我甚至認為,為了提升國足殺人2022年世界盃決賽圈的概率,這樣的做法是有實際意義的。

幾個月前,我就聽說了“高高層”對國足殺入2022年世界盃下了“命令”,為了接近和實現這個目標,具體事情將由較高級別(高於中國足協)的管理機構直接負責。有人擔心,非專業的人可能做出非專業的事,但是還有一種說法是:既然專業的人搞了這麼多年沒有搞好,為什麼不讓我們非專業的試試呢?和我當時得到的消息一致,10月,一系列的舉措就將出臺。

看看國足打印度那場比賽的表現,再想想越南足球近年取得的成果,問個人認為集中和強化訓練的模式,一定會對提升成績有意義。這個角度,我對“國家集訓隊”的建立持支持態度。只是這樣違背規律,同時帶來一系列市場問題的決定,存在著危險的後果。相比成功,我其實更希望它失敗——如果失敗,那麼推倒重來,按足球市場發展規律來;但是萬一成功了呢?沿用這樣的模式?那才是中國足球真正的悲哀吧!


足球週刊安然


中國足球這個事情,我們換個思路來想如何。

搞足球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先搞清這個問題,今後足球才會擺脫困境。

目前,在我們許多人的心目中,玩足球無非就是兩個目的。

目的一:純粹就是為了玩。

目的二:為了國家隊進入世界盃並且取得好成績。

如果純粹為了玩而玩,我們沒有必要在足球上傷筋費神,反正就是圖個好玩,成績好壞沒什麼。比如,我現在看足球如果國足成績好,我自然高興,成績不好,也就那麼回事,反正就是玩而已。

如果是為了國家隊進入世界盃並且取得好成績,那麼,就要費點精神了。我們想方設法做了許多努力,希望國家隊成績上來。但是,幾十年了,與亞洲隊伍橫向比較,我們似乎不進反退。

我覺得,歷史已經證明了,目的一和目的二都不可能使足球真正發展起來。要想足球真正發展起來,必須重新定位我們玩足球的目的。現在我拋磚引玉,談談重新定位目的。

重新定位的目的:創造一個龐大而繁榮的足球產業,解決數千萬人的就業問題。

足球極具觀賞性,以前我們只注重了它的娛樂功能,沒有太關注到它的產業功能,即使我們搞了職業聯賽,最初也是衝著世界盃去的。現在,我們不如拋開世界盃那些虛名,純粹從發展足球產業目的出發,從鄉、鎮、縣、市、省,從小學、中學、大學,一級一級的逐漸開發足球市場,使數千萬人能靠這個足球產業養家餬口。一旦市場開發成功,什麼足球文化問題,從事足球出路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至於世界盃成績,在巨大的足球產業面前,世界盃成績好壞沒啥意思。況且,如果我們真有數千萬人從事足球產業的話,世界盃成績不好都不可能。

或許你要說現在的中超聯賽不是足球產業嗎?是,現在的中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氣候,但規模太小了,還養不活多少人,遠遠達不到解決大量就業等目的。

這篇文字很短,無法長篇大論。總之,我覺得,從產業化角度來考慮足球問題,也許才是足球的根本出路。


陽光空靈


55人的集訓隊,具體能達成什麼的效果,誰也不知道。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大的反響,大多數人都覺得中國足球又回到了大躍進時代,是在為中國足球的前景堪憂。


不過,我覺得凡事都有第一次。就目前我們的國足狀況,再怎麼嘗試都不過分,也許有嘗試才會看到未來,而沒有嘗試才更有可能停滯不前。中國足球的事,一萬個人能弄出幾萬個人的想法,所謂眾說紛紜。我們這麼多年的職業化足球,結果還是外援打天下,對於國足的水平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目前的足協在改革,目前的足協正在尋求一些嘗試,那既然試驗就一定會有成功或者失敗,還是那句話,我們的國足不折騰是現在這個樣,那為什麼不再折騰折騰呢?目前的狀況,誰還有更好的法子嗎?


靠懟?靠噴?靠所謂的建言獻策?那麼多的技術專家都搞定不了的事,圈裡人就能搞的定嗎?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請問足協怎麼做才能行?恐怕誰也沒有答案!總拿歐洲的足球與我們的足球比較,中國所有的事都具備中國特色,足球也不例外,在一件事結果出來之前,請大家給足協一點時間,有改變是好事,起碼我們的足球開始主動求變了,而不是一潭死水似的徘徊不定。當然,也沒有必要的上綱上線總拿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勢,即使沒有達到眾人所期望的那樣,那大家也不要沮喪,千錘百煉嘛!有夢想是好的,萬一實現了呢?


澤西聊足球


目前的局勢看一半贊成一般抵制,大致就是這樣的說法贊成的人認為國足都已經這樣差了能夠去嘗試改變就已經很不錯了,再說大家都沒有見過這種方式訓練,萬一出效果了呢。抵制的人就是這個觀點,球員集訓聯賽沒有人踢球了而且球員容易受傷,投資方和球迷都會有損失。

我是舉雙手贊成這樣的做法的,前提我們要保證球員的身體健康不能受傷,要配備一流的醫療團隊。之所以贊成大致有這樣的原因,首先中國足球已經跌倒了谷底,而且一點反彈的跡象沒有,必須要給它來一劑猛藥。



隔壁的乒協,排協,籃協都如火如荼的打著比賽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足協也不能落後,這就是打響改革的第一聲號角,改革必須要抓緊國足想要搞起來就要徹底和金元足球切割開。

所以,我贊同這樣的做法。因為目前這已經是能夠想出來而且可以實踐的唯一辦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到底有沒有用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明白的,看集訓之後的表現吧。


體育其實是把槍


國家集訓隊的目的是什麼?從中超、中甲抽調55名球員組成國家集訓隊,去年這事也曾經有過,還曾經有過要參加聯賽的說法,不過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本次再次組成集訓隊當然會有不同聲音出現,包括央視主持人賀煒也提出自己觀點。



在筆者看來如果集訓隊真就有利於中國足球發展搞一搞也無可厚非,畢竟中國足球已經如此現狀,並且搞了這麼多年幾乎就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採用一切可以折騰的手段再去折騰折騰球迷也都習以為常了,死馬當作活馬醫總比不作為要好很多吧。



☞現在無論是專業人士也好非專業人士也罷,能把中國足球現狀改變的可能性真就不大,因為我們足球金字塔這項基礎工作沒做好,沒有很多優秀的球員可以選擇,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折騰,只不過中國足球再這麼折騰下去前景……?真就堪憂。

當然這次集訓隊似乎也在為恆大正名,球迷都知道恆大似乎和足協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於是恆大的一波操作引起了球迷強烈的吐槽,加上歸化球員的事情,球迷很容易聯想到恆大就是國家集訓隊的表象,恆大一系列內外援引進自然被遐想為國家隊縮影這也很正常。



但究竟這裡面有沒有什麼相應的聯繫現在下結論過早,屆時大家都會看到結果。

☞去年由於抽調球員進入集訓隊,很多俱樂部成績受到影響,比如一方最後一輪才勉強保級,國家集訓隊既然組建那麼相應的細則就應該完善和跟進,特別對於有些俱樂部而言剩下的聯賽關乎保級重任,這個足協不得不考慮。



我覺得國家集訓隊是中國足球發展的一個縮影,這樣的縮影彰顯了我們足球工作的欠缺,就如賀煒說的內行搞了這麼多年還是搞不上去那就讓外行來試試,可事實證明外行搞足球50年前就有過先河,還是行不通,最終的結局那就是無論內行和外行都搞不了中國足球,或許只有高俅附體之人出現才會改變中國足球怎麼玩也玩不上去的尷尬吧!


醉眼觀球


為什麼以前我們能贏西亞能揍得日本滿地找牙,那是舉國體制的優勢。後來日本韓國搞職業足球了,還贏嗎?能贏西亞。現在西亞也搞職業聯賽了,我們也就贏不了。不是我們弱了是對手更強大了。足球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需要幾代足球人孜孜不倦的耕耘。聯賽是基礎,沒有社會投入沒有觀眾就沒有動力就更不能激發小孩子成為職業球員賺大錢的激情,國家隊的成績從何而來?足球難道只有國家隊只需要國家隊?本來,我們走在一條不說絕對正確至少相對正確的路上,以聯賽為主, 塔尖上的才有資格為國效力。然而足協官員出於政績出於官本位,急功近利加上出現了一些波折就否定了此前的努力。不是中國足球沒有進步,而是無休止折騰讓中國足球前進一步倒退兩步。如果僅僅只需要國家隊的成績不是沒辦法,選拔一批好苗子,買進一批好外援,天天陪著這批好苗子訓練比賽,輔以贏球重獎,我就不相信天天這麼操還能不懷孕?當然怎麼做足球的大眾性和娛樂性就蕩然無存。


水泵老師傅


給每個球星一百萬,如果養50個球星,換成給每個運動員5000,能養10000個足球運動員。哪個能做大基礎顯而易見。5000塊的運動員四線城市和農村會打破頭。

列舉一下中國的體育項目,先用舉國體制搞好了的,職業化還可以。舉國體制都沒搞起來的,職業化更扯淡。

不是體育迷,不太瞭解中國短跑算什麼制度,不過近年來進步明顯,卻沒聽說有什麼短跑俱樂部。也許是舉國體制?畢竟能夠克服人種極限,靠愛好者裡隨機出幾個天才可能不現實。

那麼20年來誰從足球職業化獲取了利益,誰害怕所謂的球星,迴歸運動員的本職,像110米欄,100米短跑一樣靠成績說話呢?除了球員,還有一眾評論員解說員等等吧。

20年改革,幾乎夠深圳從漁村變成一線城市了,而足球還幾乎沒有起色。也許歐美經驗真的不適合中國球員。那麼換換朝鮮經驗未嘗不可。還能更爛嗎?至少省錢。


味冷


嚴重同意。思想不要僵化,過去國足的水平是距進世界盃差那麼一點點,看到大多足球強國又都走職業化的路子所以認為我們和他們比就是差的市場化和職業化所以大力支持提倡走這條路認為只要這樣足球就和世界接軌了,實際上除了水平沒接上之外,其它大都接上了,這個大家也都看到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看中超之類比賽其實大家是娛樂去了,花錢買高興買刺激,足球在中國已經被娛樂化了成了一種體育甜品一種體育產品而已,。一種類似麥當勞式的東西而已,自娛自樂。這就是足球市場化的成功,足球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企業。但它也是失敗的那就是已經無法走向世界了,就好比德國的大眾汽車和中國的比亞迪汽車一樣。因此,無論職業化也好舉國體制也好其實都是手段,而我們的歷史告訴我們距世界盃最近的中國足球是舉國體制下的時期,所以無論白貓黑貓要捉老鼠才行啊,所以換個思路可以理解。


怡達花園


對於足協的這個做法根本來說足協意識到了國足需要發展青訓,沒有年輕的血液去注入國足只能是越來越差而且一點進步的可能性都沒有但是負面的影響就更大了,一下子抽空了中超的年輕球員,這投資人和球迷心裡就不舒服了



但是目前的中國足球每一個方法都是新方法需要嘗試,這種方法利弊明顯但是也不得不用因為目前的現狀就是國足沒有任何辦法取得進步所以這種已經是最好的方法,我覺得其實也不用那麼悲觀。


各大媒體人或者體育人發聲無非就是因為他們不看好這種方法,可是這還沒有推行還沒有到收割成果的時候就直接看衰的樣子並不好看,我覺得應該支持這種方法,畢竟之前的足協是不想改變,現在至少已經再改革了。

至於這55人能夠進步多少就看主教練和他們自己的狀態了,4年之後的世界盃基本上要依靠這一大批人去爭取了,所以這時候正是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我還是看好這一次足協的舉措的說不定這就是一個改革的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