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柴姆·蘇丁: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個想勾勒人心的畫匠

喜歡繪畫以及藝術的朋友,歡迎關注交流!

柴姆·蘇丁(1894—1943年)生於明斯克附近的斯米羅維奇

柴姆·蘇丁生於貧窮的裁縫家庭,是十一個兄弟姐妹中的第十個。為了逃脫猶太區的貧困,他來到明斯克,然後又到威爾諾,入美術學校,靠在一家照相館洗印照片,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

柴姆·蘇丁: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個想勾勒人心的畫匠

柴姆·蘇丁(Cha?m Soutine),《劍蘭》 1919年,橘園美術館,巴黎

這幅創作於1919年左右的《劍蘭》是他離開巴黎前往法國南部塞雷小鎮之後所創作的。1929年被保羅·紀堯姆(Paul Guillaume)收購。在此之前,蘇丁一直困囿於對自我繪畫語言的彷徨與猶豫不決之中。

他對在巴黎的表現主義繪畫思潮有很大貢獻。 蘇丁的繪畫既受到歐洲傳統繪畫的薰陶,其繪畫受倫勃朗、夏爾丹和庫爾貝等畫家影響;同時在二十世紀的歐洲畫壇,作為巴黎畫派代表人物的蘇丁,也受到新思潮和繪畫流派的影響。

柴姆·蘇丁: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個想勾勒人心的畫匠

柴姆·蘇丁(Cha?m Soutine),《房子》1920-21年,布面油畫,橘園美術館,巴黎

在風景畫《房子》中,蘇丁運用了自由的曲線來對景物進行描繪,色彩對比鮮明氛圍輕快,與其他畫作中的壓抑氣氛相比較有所減少。筆觸在這幅風景中運用的手法很多,筆觸的疊壓更加的講究,運筆速度的疾緩在畫面當中的流動性更強,反覆勾畫的輪廓線更具描繪性和豐富性。

柴姆·蘇丁在新思潮和繪畫流派的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在現代主義繪畫發展中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從蘇丁出生的社會背景、生活環境,還是他所處的藝術潮流的激進時代,都充滿著激變、動盪和不安,正是這種不安更加激發了蘇丁在繪畫中尋求自我的執著精神。

柴姆·蘇丁: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個想勾勒人心的畫匠

柴姆·蘇丁(Cha?m Soutine),《未婚妻》1923年,布面油畫,橘園美術館,巴黎

在蘇丁的藝術生涯之中,大量的人物肖像也是其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是憂鬱,有些呆板甚至有些漫畫感的。《未婚妻》這幅肖像繪製於法國南部的卡尼斯(Cagnes),畫面人物的身體扭曲,垂直的繪畫方式完美地包圍著這個細長的身型,她細長的臉,從綠色和棕色的背景中脫穎而出。蘇丁動盪不安的畫風延續到人物肖像上,變形使得他對人物的造型處理更加真實和坦率。

柴姆·蘇丁: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個想勾勒人心的畫匠

柴姆·蘇丁(Cha?m Soutine),《被拔掉毛的雞》1925年,布面油畫,橘園美術館,巴黎

《被拔毛的雞》屬於家禽系列作品,這些系列畫經常在同一時期進行,是柴姆·蘇丁的典型作品。在這裡,尚未完全拔除的雞脖子被放置在桌邊。在藍灰色背景相稱之下,動物的身體呈現出明亮的暖色調,畫面恐怖而震撼。他營造出的令人緊張的氣息似乎順著畫紙延伸到畫面之外。

1943年初,他因腸穿孔不得不前往巴黎急診,由於治療得太遲,竟於8月9日早晨去世。

盧曉峰,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博士,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當代水墨人物代表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獲全國畫展最高獎

想了解更多盧曉峰博士相關資訊,以及作品收藏,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盧曉峰LuXiaofeng、藝盤新視界;搜狐號:大畫盧曉峰;藝術頭條號:盧曉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