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就這一個原因,你把鍾繇小楷寫死了

特約評改人

楊耀揚

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書協常務理事

2008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

“蘭亭諸子”獲獎書家


鄧序之作品評語:

此作臨《薦季直表》,抓住了鍾繇小楷的要點。字形扁平,運筆靜中有動,動作舒緩,對點畫的追求,也力求鍾繇小楷的厚度,讓人一入眼便感到是不落俗的高境界追求。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獲得豐碩的果實。

就這一個原因,你把鍾繇小楷寫死了


鄧序之 臨鍾繇《薦季直表》橫幅

規格 28cm×68cm

細看作品還是感到有不足之處:—是《薦季直表》的線條不唯圓厚,它的高妙在綿中藏鐵,所以既渾厚又風神蕭散,挺拔之身軀英俊溢出。但看此作,線條求厚是用飽墨的辦法小心走筆,飽墨寫在熟紙上,積墨輕浮在表面,生命的流動無復尋找。如果用筆不知“常欲使其透過紙背”,線條呈現唯厚求厚的虛浮之狀,則與鍾繇的線質相去甚遠。

其二是結字有點鬆散。作者還沒有細察每字結構的細微之處,例如鍾繇的中宮是怎麼處理的,散開的點畫在什麼位置等。

就這一個原因,你把鍾繇小楷寫死了

局部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單個點畫的動態、點畫與點畫之間的關係,必須要有來回往復的筆勢。這個筆勢雖然不著紙,也不一定在兩個點畫之間像行書—樣相呼相應,但有一點是要努力做到的,那就是發筆處一定要提得筆起、鼓起筆勢。


阮立寅作品評語:


此作臨寫歐陽通《道因法師碑》,筆法多到位,字字見風骨。初看覺得是一件很不錯的臨作,可以想見作者在歐楷上所下的功夫。此作的章法也有新意,準備臨帖了,先寫下落款內容,這和舊式書信有異曲同工之妙,抬筆先自報家門。這樣的安排在王鐸臨帖的作品中也曾見到。

就這一個原因,你把鍾繇小楷寫死了

阮立寅 節臨《道因法師碑》小品

規格 66cm×46cm


不足處以為有以下兩點:


一、如果我們對歐陽通《道因法師碑》仔細揣摩,字帖中點畫的粗細、距離的疏密,以及字形或大或小、或長或扁的變化等,還是能夠發現不少。但此作點畫和結字基本趨於平均分配。對於字的章法處理,作者還沒有細察精微。


二、《道因法師碑》和歐體楷書都是刻本。石刻相較於墨跡,筆在點畫中如何動作,要看出其中的妙處,刻本較之墨跡肯定要差很遠。所以古人說,筆法非觀墨跡不可,而結字只須看碑。墨跡勝碑處,可以看出點畫來去的動作和筆勢,而這些正是字的神態和“味道”的靈魂。反觀此作,作者在點畫間的筆勢上,沒有“情意真摯”的交流,單個字的點畫形態、字與字之間的變化等就板實了許多。


就這一個原因,你把鍾繇小楷寫死了


楊耀揚示範作品

節臨《道因法師碑》小品

規格52cm×32cm

供稿:2019《書法報》第4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