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十九年教龄,教学水平不低,就因为没有县级教学能手至今还是二级教师,合理吗?

枣微大地225008047


三十九年教龄,就因为没有县级教学能手,至今还是二级教师,令人唏嘘!这是不该发生的故事,这是对职称制度的嘲讽,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39年教龄,39年的默默奉献,39年78个学期的工作,难道抵不过一张“县级教学能手”?太荒谬!

职称制度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必须进行改革,第一就是岗位指标的限制。职称应该跟岗位指标分开,职称就是职称,跟岗位无关。现在的岗位指标控制的死死的,而要晋升职称,就要获得各种荣誉,可是,僧多粥少,很多不愿钻营的老师,不愿争名利的老师,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没有这类荣誉,就不够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了?这本身很不合理。

岗位指标应该放开,让达到条件的老师就晋升,不应该设置那么多障碍。现在,河南、山东已经放开了,希望职称制度动动大手术,步子迈得大一些,用改革的行动,改变老师对职称制度的看法。

第二就是评审方式应该改革,把这些太虚的东西拿掉,主要以教龄为依据。优课、论文、科研、荣誉这些东西可以作为优先的条件,但是可以设置为破格,正常的晋升以教龄为主,只要教龄达到了,就晋升高一级职称。

现在在职称上,应该让职称回归平常,想两年就进行工资调档一样,变成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到了年头,自动调整,也不要兴师动众去搞那么多材料。只要教师每年年度考核是合格的,就正常晋升。否则,要年度考核还有什么用?

回归日常,回归平常,教师也就会以平常心看待职称,职称也就不会再成为教师的心头之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