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庆余年》之范思辙: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都有父母的影子

01

看了十几集《庆余年》,忽然觉得,真正让我吸粉不是男女主,而是范思辙这个憨憨。

范闲刚回到范府,就遇到范思辙正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不过那一刻,我只是把他看作了一个不谙世事的二世祖,毕竟他之所以折腾,就是为了向家里要钱。

在父母那里拿不到钱,他就只好把主意打到账房身上。

因为是范家的嫡子,加之一直被柳如玉宠着关着,自然就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毛病,所以范闲一进家门,兄弟二人就杠上了。

只是不管范思辙怎么嚣张跋扈,遇到范闲这个二世为人的王者,三言两语就败下阵来。

作为范思辙的生母,自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她其实最想看到范闲跟范思辙闹腾起来,如果范闲被范思辙打了,范闲就永远在范家抬不起头来;但是如果范闲打了范思辙,麻烦就更大了,以为在将就长幼尊卑的年代,殴打嫡子可是重罪。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不仅让范闲三言两语给怼了回去,还被范若若给狠狠教训了一顿。就算被打了,到了母亲面前,还一直惦念着要钱。

说实话,如果不站在范闲的角度,范思辙这样的表现,连我都觉得着急。

虽然柳如玉的段位不是特别高,但是如果范闲就像范思辙这样的话,估计还没进门就已经被柳如玉给收拾了。

《庆余年》之范思辙: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都有父母的影子

视频截图

02

有人剧透说,范闲其实并不是范建的儿子,这哥俩有这样的差距倒也很正常。

但是到了范闲和柳如玉正面对上,互打机锋的时候,我再次肯定范思辙的段位着实太低了,无论是将来入朝为官,还是单单范家内部的宅斗,他都是个渣渣。

就算范闲与范思辙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范若若和范思辙却是亲姐弟,范闲和柳如玉的那些话,范若若瞬间就能听明白,可是范思辙却始终是云里雾里。

后来范若若告诉他,范闲差点死在澹州,而这一切还有这柳如玉的影子的时候。范思辙更是吓了个半死。

为了对付范闲,范思辙也不是努力过,他想到的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借请范闲吃饭的名义,把范闲诓出去,然后找人把范闲打一顿。

这样的举措,在范闲这样的王者眼里,不过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上不了席面。

果然,范思辙的人来还来不及出手,就已经被滕梓荆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如果说这件事不是范闲提前计划好了的话,打死我都不信。

只是可惜了范思辙,好不容易从柳如玉那里要来钱,想要对付范闲,只可惜他折腾了这么久,也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不仅要老老实实请范闲吃一顿饭,还连自己的手下都不敢认了。

不知怎的,看着这样委屈吃瘪的范思辙,我竟然觉得他有一点可爱。

03

也就是在那一次,我们看到了范思辙的不简单。

三人无意间发现有人在贩卖《红楼》,经过范闲的一番查探,却发现做这事的人是王启年。

面对王启年的这般作为,在那个没有文化产权意识的年代,范若若后悔不迭,范闲也打算就此认命了。

这边两人唉声叹气,那边范思辙却启动了自己的最强大脑,琢磨起自己的生意经了,他不仅迅速算出了每本书能赚多少钱,还算出如果量产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看起来很不着调的范思辙,内里却是一个数学天才。

郭宝坤和贺宗纬等人为了向太子示好,自作主张地把《红楼》列为禁书,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本人人喜爱的畅销书贬得一文不值。

听到郭宝坤等人的话,范思辙瞬间就炸毛了,一路冲下去想要跟郭宝坤和贺宗纬理论,如果不是范闲出手的话,也许范思辙就会被揍一顿了。

范思辙本就对范闲没有恶意,这一次因为在范闲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生财之道,更是因为范闲的仗义出手,范思辙对范闲的态度瞬间就变了。

虽然这态度转变有经济利益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范思辙这个憨憨,本质上并不坏,至少很真实,目前他的所有表现所展现出来的,倒也是一颗赤子之心。

这样的人,直来直去没心机,当朋友倒是最合适不过了。

《庆余年》之范思辙: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都有父母的影子

视频截图

04

从一石居出来之后,范闲径直去了鉴查院。

等到范闲回家之后才知道,家里发生了大事,因为他在一石居和郭宝坤等人发生了冲突,滕梓荆和范思辙都被罚了。

柳如玉和范思辙怎么都没有想到,范闲回家之后,马上就去找范建求情。

爷儿俩见面之后,范建出于关心,就先给范闲分析当时的局势,也指出让范闲卷入太子和二皇子之争这件事,范思辙和柳如玉的嫌疑很大。

在范建看来,范思辙着实是个不成器的孩子,文也不行武也不行。

但是经范闲一分析,我们才发现,事实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

放鹰逐犬吃喝嫖赌这些浪荡公子的败家行径,范思辙通通没有,唯一的弱点就是贪财。但是就算贪财,也是取之有道。

范闲说,范思辙之所以痴迷于敛财,也是因为范建是户部侍郎的缘故。虽然范建不怎么待见这个儿子,可是他确实他最崇拜的人,之所以在一石居跟人动手,就是因为郭宝坤在言语上辱及了自己的父亲。至于拼命想要赚钱,就是希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到父亲。

仔细现象,范建说的很有道理。

虽然我们不认可血统论,但是不同家庭养出来的孩子,无论习性还是爱好,大多都带有父母的影子,毕竟老话早就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父母本就是离孩子最近的人。

05

经过范闲的一番解释,范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只是,他并不愿意向范思辙认错,不过这也不怪范建,毕竟在那样一个宗法礼教的年代,君父就是天,自然不可能向自己的儿子认错。

但是相比别的父亲,范建还算不错,因为他答应满足儿子一个愿望。

身在局外,我本以为范思辙会狮子大开口,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他只是要父亲陪他打牌九。只是我更没想到,这件事范建竟然答应了。

那天,范建、范思辙、范若若和柳如玉打了一天牌九,范思辙大获全胜。正如范若若所说,那一天他们才真正地像是一家人。

诚然,那一天无论范思辙说什么做什么,范建都没有骂他,整个一父慈子孝的场景。

其实这点不难理解,当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自然他做什么都不和你的心意,但是如果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顺眼的时候,自然对方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想此时,因为范闲此前的劝诫,范建再看到范思辙的时候,早就看顺眼了,加之长时间对儿子的苛责,内心多多少少有些愧疚。

只是放到现实里,有那么一些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够好,却不知道孩子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帮到自己的父母。

因为孩子的一言一行,大多都带着父母的影子。

《庆余年》之范思辙: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都有父母的影子

视频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