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此好漢比武松還莽,上梁山得肥差排名地煞,卻連個名字都沒有

《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是個充滿著陽剛之氣的地方,梁山好漢們的行事風格一貫都是“不服就打”,除了“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神機軍師”朱武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的好漢其實都沒有特別注重計謀,最多也就只是憑藉自己的武藝高低來做出一些臨場反應罷了,所以梁山之上的“莽夫”的確是挺多的,比如“黑旋風”李逵即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金聖嘆將此人評為上上人物,但無論如何包裝也無法掩蓋這人瘋狗一般的行事風格,幾乎在他面前只有兩類人,要不是“哥”,要不就是敵人,打得過的都被他弄死的,打不過的焦挺、燕青都成了他的小哥,而在多數讀者心中那“行者”武松也是莽的代表,而本文要聊的這位好漢卻是介於武松和李逵之間。

此好漢比武松還莽,上梁山得肥差排名地煞,卻連個名字都沒有

(公孫勝劇照)

說武松莽,他的確是莽,一般人也不會在十八碗酒下肚之後還跑去打虎,要說武松心中不慌那是假的,從他打虎的過程也能看出他並非十拿九穩,是帶著賭的成分的,幸運的是他贏了,能夠徒手打死猛虎也就證明了武松是莽中帶細,就說那李逵吧,他雖也殺過虎,卻不是徒手,若是以他的身手酒後打虎,只怕他是會成虎口美食。

此好漢比武松還莽,上梁山得肥差排名地煞,卻連個名字都沒有

(武松、魯智深劇照)

而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好漢卻又沒有莽到李逵那種攔不住的情況,這人便是原著第四十九回登場的“母大蟲”顧大嫂。

顧大嫂的登場是因為解珍、解寶兩兄弟被那地主陷害入獄一事,由於看守他們的小牢子樂和是孫立的妻弟,出於兄弟情義,樂和前去找孫新夫婦幫忙,這一事件還牽扯到了登雲山的鄒淵、鄒潤叔侄以及登州兵馬提轄孫立,解珍解寶兩兄弟都是後來成為天罡的好漢,孫立又是地煞中最強的幾位之一,就連那樂和也在《水滸後傳》中成為李俊海外稱帝的關鍵人物,但甭管這些角色名頭多響,在這次劫牢事件中最耀眼的好漢就是這顧大嫂了。

顧大嫂雖是女流之輩卻在氣勢上一點兒也不輸給男兒,當孫新還在和樂和盤算要如何執行救援計劃的時候,卻有這麼一段對話:“且說顧大嫂和孫新商議道:‘你有甚麼道理,救我兩個兄弟?’孫新道:‘毛太公那廝,有錢有勢,他防你兩個兄弟出來,須不肯干休,定要做翻了他兩個,似此必然死在他手。若不去劫牢,別樣也救他不得。’顧大嫂道:‘我和你今夜便去。’孫新笑道:‘你好粗鹵。我和你也要算個長便,劫了牢,也要個去向。若不得我那哥哥,和這兩個人時,行不得這件事。’”這是她第一次莽。

此好漢比武松還莽,上梁山得肥差排名地煞,卻連個名字都沒有

(孫立劇照)

而到了一幫大男人還在糾結劫囚之後的去處時,顧大嫂又道:“遮莫甚麼去處,都隨你去,只要救了我兩個兄弟。”反倒是比幾個爺們還爽快。再到與孫立見面想要對方幫忙卻又擔心對方不幫時,她又有一番神奇操作,原著道:“顧大嫂道:‘伯伯在上,今日事急,只得直言拜稟:這解珍、解寶被登雲山下毛太公與同王孔目設計陷害,早晚要謀他兩個性命。我如今和這兩個好漢商量已定,要去城中劫牢,救出他兩個兄弟,都投梁山泊入夥去,恐怕明日事發,先負累伯伯,因此我只推患病,請伯伯、姆姆到此說個長便。若是伯伯不肯去時,我們自去上梁山泊去了。如今朝廷有甚分曉,走了的倒沒事,見在的便吃官司。’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們吃官司坐牢,那時又沒人送飯來救你。伯伯尊意如何?’孫立道:‘我卻是登州的軍官,怎地敢做這等事!’顧大嫂道:‘既是伯伯不肯,我們今日先和伯伯並個你死我活。’顧大嫂身邊便掣出兩把刀來,鄒淵、鄒潤各拔出短刀在手。”這脾氣也真是說來就來,一言不合就拔刀了。

坦白說,筆者還挺喜歡顧大嫂這種性格的,有點兒神經大條,有不輸男人的豪爽,適合當朋友,不過她的實力卻是與她的莽撞不匹配,上山之後只排在第一百零一位,不過還好得了個肥差,即是當南山酒店老闆娘,並且一直活到了徵方臘之後都沒死,是三位女將中唯一倖存的一位。

此好漢比武松還莽,上梁山得肥差排名地煞,卻連個名字都沒有

(梁山三女將劇照)

然而最讓人不解的還是顧大嫂這名字,可以說咱就只知道她姓顧,至於真名,施耐庵卻是沒有明說,想也知道,怎麼可能有人以“大嫂”為名?照說叫大嫂的話,她嫁給孫立,也該叫“孫大嫂”,顧大嫂為何入了一百零八將,卻連個全名都沒展示,恐怕只有施耐庵自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