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芯片行业成重心,国产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亿美元,你怎么看?

鱼侃侃


谢谢您的问题。我认为,国产芯片崛起有表象原因与内在原因。

中国芯片全球地位提升。中国科技发展,带动了消费升级,反向又倒逼半导体产业快速增长,技术与产能发展自然就会出口。据统计,截至10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828.9亿美元,中国半导体芯片全球地位明显提升,印度、越南等芯片消费潜在市场有很大的机遇。


国产芯片崛起的表象原因。第一,供应链企业崛起,比如中芯国际(晶圆代工)、紫光集团(长江存储)等企业的已成为全球领先企业。有自主研发技术的,也有收购国外芯片公司的,比如闻泰科技为了研发晶圆,收购了安世半导体公司。第二,外资企业也发挥了作用。镁光、三星、英特尔等芯片领先外企在中国有生产和研发基地,不仅为出口作出了贡献,而且完善了国产芯片产业链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国产芯片崛起的根本原因。现在建设科技产业园时,一般会选定一家科技龙头企业,围绕其安排供应链企业和相关产能,形成集聚效应、供应链本土化。同样的道理,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芯片发展中不仅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集聚了国产化资源。比如华为将供应链逐步转移至国内,以自己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带动供应商提升标准、升级产品,很多厂商达到了华为的要求,也就具备领先出口的水平。在芯片设计、加工、封测、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挑大梁,直接推动了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和走出去。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中国芯片的迅速崛起是必然的,那可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也是从半导体开始。但是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发现中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发展速度,而且呈现出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信息时代,芯片广泛用于电脑、手机、家电、汽车、高铁、电网、医疗仪器、机器人、工业控制等各种电子产品和系统,是高端制造业的是核心基石。所以说,如果没有芯片中国的许多行业发展将收到局限和掣肘,可见芯片行业是多么的重要。例如中国的手机行业、电脑行业。

从一开始,我国的手机都是采用进口的芯片来进行组装,进口芯片就会受制于芯片供应商,包括价格、技术、供应都会收到制约。所以中国一直鼓励高技术产业公司不断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产品。

所以当华为、当5G出现的时候,国产芯片就展现了一种井喷式的发展。由于华为提早布局5G,领先与全球运营商签订了40个5G商用合同,并有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650万个基站,28亿5G用户覆盖58%的地区。而在此前的4G高通收购的Flarion掌握了关键技术,3G时代关键技术在高通手上,2G时代CDM是标准之一也掌握在高通手中。

可见之前的高通公司,基本把握住了从2G到4G的大部分关键技术,可以说尽在掌握。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常年制约于美国,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一直滞后。直到华为涉足5G时代,中国的机会来了,国产芯片迅速崛起,中国有了更多的底气。

芯片行业井喷式的发展,背后是无数顶级工程师的坚持和奉献,他们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不懈正印证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韧性。我们承认我们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差距,但是我们从不畏惧差距,我们将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好。


50计划


近几年,国外对于我国的技术垄断,打压,比如华为、中兴等国内的一众科技巨头被列入到美国的“实体清单”,由于芯片供应的原因差点将中兴企业”一棒打死。中国芯片可以说是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突破“缺芯”困境,完全走上一条“芯片国产自主化”的道路,这也可以说是关乎到了中国科技的未来的发展,要知道目前国产半导体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仅仅只有18%,可以说国产芯片的市场化战略一直都是不尽如意。


目前国内的电脑、手机厂商所采用的芯片几乎都让高通、Intel等大厂所垄断,但随着国内众多巨头纷纷加入,国产芯片的研发也正在不断突破瓶颈,一年出口828.9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不错成。经过近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之后,国内的芯片产业有了长足长进,令人欣喜。


比如最近联发科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5GSoC处理器、全球最先进旗舰级5G单芯片“天玑1000”(MT6889),规格之高令人咋舌,而且一口气拿下了十多项全球第一,同行业基本找不到对手,这也预示着联发科再一次杀入顶级手机市场。为中国芯片崛起点赞!为联发科的默默付出以及创新精神点赞!


相信未来我国无惧挑战,真正的强者是不可能被打倒的!中国新芯片成长的速度将会变得更快!中国加油!


商业新思维8


半导体行业近年来在我国其实是发展挺快的,诸多国产半导体企业也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但是,对于目前新闻报道中提到的集成电路出口增长,我们还需冷静看待,不要盲目的认为我国在半导体行业取得的突破快要追赶上美国了!恰恰相反,我们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现状

2012年我国开始布局半导体行业,时隔2年后也就是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同期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俗称大基金),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的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的序幕。经过5年多的时间,我国半导体也的确取得了较快的成长,一大笔的半导体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中芯、长江存储、紫光等都均受到大基金的扶持,这里我不妨简单说说这些企业的现状。

目前中芯已经能风险量产14nm制造工艺,同时12nm工艺也已经在导入验证阶段,同时最新消息显示中芯将直接调过10nm,直接研发更高端的7nm。

其次长江存储已经能生产SSD使用的NAND闪存,目前量产的256GB闪存使用的是64层堆栈技术,现有技术基本上国外仅差距2年左右,而为了能尽快赶上全球一流水平,长江存储后续研发的则是128层堆栈技术,直接挑了98层这一阶段。

合肥长鑫现在可以生产10nm工艺的DDR4内存芯片(8GB),明年预计可以达到月产4万片。

紫光这家企业目前在半导体行业发力较多,闪存、内存芯片、手机芯片、5G基带都有相关布局和掌握技术。手机芯片和5G基带主要由旗下的展讯负责,闪存已经能量产32层堆栈技术的颗粒,2020年则使用64层技术量产,同时128层技术的颗粒也在研发中。

除了以上企业之外,还有很多半导体行业公司有很大发展,比如华为海思(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半导体企业),上海微电子(能生产90nm光刻机,在研发),以及一些封测、半导体设计和材料等相关企业。

二、出口增长目标国家主要是印度和越南

对于这次新闻提到的出口增长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阶段的出口增长主要集中于越南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并非是欧美强国。

而这两国的增长也主要在于我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大力投资。集成电路方面我国现在是越南的最大投资国,而印度自身想要强化在智能手机上的实力,因此引进了很多手机厂商,当前我国的华为、小米、OPPO、一加等都在印度设了工厂,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出口印度集成电路的市场比重从2017年的不足1%提升到现在的6.6%。

可见,半导体行业出口增长虽然是好事,但并不值得我们高兴,因为这其实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并非是我们在半导体行业正真强大到了全球各国都要使用我们的集成电路产品。

三大基金二期上马重点是半导体装备和材料

虽然我国半导体行业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就当前来说和欧美国家仍旧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层面其实对这块也看得很清楚。因此,2019年10月的大基金二期正式成立,这次准备的资金达到了2000亿员,比第一的大基金整整翻了一倍,未来的二期大基金投资重点将是半导体装备及材料行业。

我国的光刻机为何发展缓慢?其实就是半导体相关材料行业发展不够快!制造业想要发展,归根结底都得靠材料行业的技术,很用好材料才能研发出好的装备,有了好装备才能正真的做出好产品。

一期大基金可以说解决了产品生产问题,现在二期真正是要从核心上解决问题了,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有7nm的光刻机!

Lscssh科技官观点:

综合来说,对于集成电路出口增长我们没必要高兴,真正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重视,尤其是二期大基金针对解决的是半导体行业核心目标。当未来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时,那才是我们自己的半导体行业全面爆发的时候。




Lscssh科技官


我来分享下我的观点。

作为国人,中国的芯片产业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出口,说实话还是挺高兴的,但是并不代表中国的芯病就已经解决了,现在都是寡头芯片厂商,芯片巨头就那么几个,而且有些还进不了高端的。

就拿手机芯片来说吧,高通的865发布会列一个图,基本涵盖了中国所有的手机厂商,个人感觉高通在炫耀,在现时的中国环境下,说真的,除了华为,其他手机厂商都有点难堪,但是美国人他不会看中国人的脸色,同时也是告诫现有手机厂商别耍花招。

芯片厂商不能只有一家,只有多了才能更快更新芯片技术堆叠,才能使芯片降价,最终惠及终端消费者。

现在我们芯片产业只能算起步,还要继续稳扎稳打迈瑞成熟的行列,那时候才是我们芯片行业真正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喜欢文章可以点赞关注收藏,每天跟你分享有趣的观点。



大宝engineer


嗯,不邀自来!自打今年中兴事件爆发之后,国内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开始了科技自主的道路!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只有认识到与别人的差距,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先说说目前国内半导体的大致情况!我国是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占45%全球芯片需求量,但是超过90%的芯片消费依赖进口!就那华为麒麟990芯片来说,虽然说华为有研发高端芯片的实力,但有些技术依然是英国ARM公司的,所以华为还需要努力!

芯片进口大于出口

虽然说,今年出口芯片金额占到了830一美金,但看进口,上半年中国(本文中国指的都是中国大陆)共进口芯片1929.2亿块,同比减少5.3%,进口芯片总金额为933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这个差距有多大,大家看得懂吧?

弯道超车的点?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机会逆袭!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再物联网时代。

比如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市场驱动整个芯片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出现新趋势。那么,当新的时代到来,必然会出现重新洗牌的机会,这也是M国忌惮华为的原因!

很多人说,国产芯片质量不好,良品率不够高,这是目前的现状!但如果说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的话,那么又谈何超越呢?做人做企业不都是需要信心支撑吗?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想说的是,美国现在之所以强大,无外乎是美国拥有世界上很多强势的公司。比如说谷歌,微软,亚马逊于高通IMBA等。如果说我们中国再多一些像华为这样优秀的公司,那么中国科技的强大那就在眼前,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春公子


一、这个828亿真的不多,和进口金额比起来差得太远

先不说828这个数字是哪里来的,我们先看看从2015年至2018年的数据,很明显,中国芯片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非常大的。

甚至如果从比例来看,出口金额不到进口金额的三分之一,并且从2015年到2017年似乎在逐年下滑,2018上稍上涨了一点点,但还是差得远。

二、不可否认,国产芯片有进步,但进步还是离大家的目标有点远。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先上一个更详细、专业的数据,这是半导体协会最近发布的数据,也是中国IC设计产业销售的情况。

很明显,这些年的增长率一直就在20%左右,没有更大的增长了,而中国需求量的增长比自身的增长大,所以其实是不容乐观的。


可见,中国芯真的要发展,还是道阻且长的,不能为这一个小数字、小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们需要更扎实的往前走,毕竟按照原定的目标,2020年要实现40%自给率,2025年要实现70%的自给率,这个目标现在看起来,要实现还很困难呢。


互联网乱侃秀


国产芯片出口量在逐年增加,这是好事,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曾经芯片只能靠进口到如今可以大幅度出口,国产芯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有一点还是得说:每年进口的芯片量仍然比出口量要多很多。

国产芯片需要中国企业和用户不断支持才会越来越好,而不是一味去打击。芯片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这就是我国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原因所在。可现实是:大部分国产手机还是只认高通芯片,不接受国产芯片,不愿自己研发。(下图纯属娱乐)

再看PC端,电脑芯片intel常年占大头,然后是amd,几乎见不到国产芯的影子。这块面临的问题要比手机芯片多很多。很多人认为只要把最先进的光刻机弄个几台来就可以解决,这么想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技术和工艺是很缺,但是最缺的是人才,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半导体领域的人才少之又少。本来技术就比美国落后很多了,再加上目前国内在研发芯片上没有太大的重视,想要弯道超车难上加难。

所以,在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要认清差距,“国产芯之路”任重而道远。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首先要纠正一点,这个出口额数据并不是今年一年的出口额,而是今年1-10月之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的总额度,除此之外,这一数据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对越南、印度等市场出口增长明显。

其实这里面所反映的现象,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国产芯片崛起,还有产业转移,以及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资源迁移和成本转嫁现象。下面简单聊聊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的几点信息。

第一,国产芯片崛起虽不是全部真相,但事实上确实获得了较大发展。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在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定位其实都面临着固化的现象,所以才有“产业升级”的说法,产业升级其实就是为了改变定位、提升地位。但在过往的全球贸易中,中国很难通过自身去改变这一角色。

直到中美贸易战打响,美国对于中国众多产业的狙击,迫使我们更积极地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半导体行业的真正发展其实就来自于美国的敌对政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半导体行业在高科技行业中属于核心产业,美国手握大把的高科技专利,并凭借这一利器完成过对许多敌对国家的科技封锁和经济狙击,对中国这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美国迟早会通过半导体行业的垄断地位来阻碍中国发展。

所以我国很早前就开始通过各类激励政策来刺激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大伙儿没事可以搜一下目前半导体行业的上市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是在2008年之后开始崛起。这种巧合其实跟国家的发展战略很契合。

后来发生的中兴、华为等事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图穷匕见,但其实国内在这类技术封锁前就已经在做准备。

不可否认的是,在高端集成电路领域,中国的实力依然很难与美国对抗,但在中低端,中国企业已经迎面赶上,虽说完全被美国针对的话不占什么便宜,但在除美国之外的自由市场,中国的芯片产品依然具有竞争力。

第二,产业转移,间接促进了发展。

在以前,中国企业(不仅仅是手机企业)基本上对芯片研发投入很小,大部分芯片的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甚至于精密度极高的芯片产品直接从美国、德国、韩国等地购买,在产业链上基本没有布局能力,芯片生产制造企业也大都只能作为代工厂。

但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打乱了这一顺序,还让整个产业链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偏移,这种偏移让部分企业直接接触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建立了合作。

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便是出现了产业转移。以前国内较为无序的半导体行业,在经历外部环境的动荡后开始自发调整,并且抱团形成半导体产业组团,开始建立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的完备体系。

而这种产业转移除了激发产能之外,对于构建新的市场体系也有巨大优势,所以会出现对越南、印度出口增长明显的现象。

第三,大环境中,半导体行业资源迁移和成本转嫁。

不知有人想过没有,为什么对越南、印度的进口会出现明显增长?

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中,越南和印度几乎都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先者,甚至于放诸世界,越南和印度近几年的发展都有声有色,越南目前的经济发展局面更让人联想到改革开放中期的中国。

我想说的是,越南和印度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制造业基地,所以他们对于半导体的需求也会激增,而且与中国当时面临状况不同的是,越南和印度对于集成电路的需求更多集中在基础级别的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制造方面,而这两类对于集成电路的要求都不算高精尖,中国的产业冗余基本上就可以满足这类需求。

因为制造成本的地下,我们的此类产品在价格上往往很有竞争力,在创汇同时,因为市场指导研发,国产芯片行业也能借助于价格这一先天优势,较好地建立起科研——产品——市场——科研这一良性循环,在低端产业进行转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产业地位,并能将时间成本等转移到新市场中。

换句大白话说,如果半导体行业的生产商分为ABC三级,国内可能B级C级居多,但越南和印度甚至还未形成产业链,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越南及印度转移B级C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国内的B级C级升级,以和国际市场中的A级高手们近身厮杀,长此以往,成为A级。

但总而言之,目前说国产芯片崛起是可以说说的,因为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起点很低,所以前期发展必定很快,难的是维持这样的发展速度,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芯片发展前方的壁垒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固。

所以不要随意沉浸在知足常乐的情绪中,毕竟鹤立鸡群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好人长安君


中国芯片年出口量829亿美元,这数据从何而来?包括台湾富士康?

就我所知,中国的芯片只处在底端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高端连边都不够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