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致敬——交大西迁

11月30日,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栏目推出“最美奋斗者 交大西迁篇”专题节目,致敬为祖国西部建设奉献毕生的交大西迁人。


党让我们去哪里 我们背起行囊去哪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根据统筹发展战略,结合当时局势,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1955年4月,交通大学接到国务院下达的迁校命令后,立即做出响应。

致敬——交大西迁

1955 年5 月上旬,彭康校长与德高望重的五位教授——朱物华、钟兆琳、朱麟五、周志宏、程孝刚以及总务长等一行8 人,风尘仆仆赶到已是麦浪滚滚、丰收在即的三秦大地。他们在西安市城东、城西、城南5 处校址间来回奔波勘察、琢磨思量。最后,他们把脚步落在了大唐兴庆宫遗址这片土地上。

致敬——交大西迁

1955年10月26日,交通大学西安新校区破土动工,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家属区三处同时开始基建。在遥远的关中腹地,一千多名建筑工人开赴工地,他们深知要完成十一万平方米的建设,才能保证1956年9月在西安的第一次开学。

致敬——交大西迁

1956年1月,交通大学校刊上公布了第一批赴西安教职员工的名单,与此同时,由33名师生代表组成的交通大学西北参观团,在徐家汇交大校园门口整装待发。

致敬——交大西迁

1956年2月9日,参观团写成了万言报告,刊登在了校刊上。报告中写到:“在参观后,我们不仅亲身感觉到西北工业建设的宏伟,而且也更加感觉到了迁校西安的必要性。”

致敬——交大西迁

1956年6月,距离开学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中心大楼、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告竣,员工宿舍、学生宿舍基本完工。实习工厂、图书馆大楼、幼儿园的设计接近完成。

致敬——交大西迁

1956年8月10日,一千多名师生登上了交大支援大西北的专列,大家领到的车票上印着一行大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致敬——交大西迁

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首次开学典礼。

致敬——交大西迁

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建设大西北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六十三年前,

交大人打响了支援大西北的前哨战;


六十三年后,

交大人又将整装待发,开始新的征程。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二十七余万名大学毕业生,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特别是西迁以来培养了三十多位院士,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致敬——交大西迁


致敬——交大西迁


【交大德润】依托西安交大在机械制造、高速切削、高端机床、转子轴承系统、等高端制造装备领域的工程摩擦学研究、润滑理论研究、润滑状态监测、润滑油液检测分析、润滑设计与增效、微/纳米油膜研究、混合润滑工况研究、多润滑状态研究等科研成果,依靠西安交通大学的人才、技术、科研优势开展工业润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业润滑油液产品研发、检测与推广业务。西安交大德润工业润滑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安交大工业润滑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润滑技术人才实践基地和润滑产业培育基地。


西安交大近年来在智能制造、3D打印、工业润滑等领域取得很多科技成果。

交大德润作为西安交大工业润滑技术的科研成果,总部设立在西安,担负起在当地面向客户服务的窗口作用。为当地客户提供润滑技术咨询、润滑技术支持、润滑技术培训、润滑油产品展示、样品服务、用户意见处理、用户管理、交大德润总部对接、用户需求分析、售后服务等全方位客户服务工作。

共同为西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

【交大德润】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润滑技术科研成果!

【交大德润】更懂机械需要如何润滑!

【交大德润】中国工业润滑专家!

【交大德润】大国重器,中国制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