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贵州“最美”女老师:留在大山、不嫁他乡,让乡村学生读书圆梦

她,曾是一个被乡亲们看不起的“女流之辈”;

她,曾是那个立志不踏出那穷山沟的“守山人”;

她,用手中的“特殊账本”圆了无数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她就是德江县桶井乡的“最美教师”——杜典娥。

贵州“最美”女老师:留在大山、不嫁他乡,让乡村学生读书圆梦

别人都想飞出的山沟沟,她却要用一辈子去坚守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下坪村大屋基组,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葱茏。这里壁立千仞,山崖陡峭。1987年秋,还不满20岁的土家姑娘杜典娥,以优异成绩从德江县稳坪区中学毕业。成了大屋基村民组最高文化的“高材生”,这让她和家人都倍感幸福。在那个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的村子里,女孩原本是不能够读书的。可因为杜典娥父母身体原因,她成了这个家的独生女,这让不可能成了可能。

原本在当地算是高学历的杜典娥是有走出大山的希望的,这也是每一个生活在穷山沟里的年轻人的梦想。可是,正因为杜典娥上过学、读过书,她眼见300多户土家儿女聚集居住的大屋基组,方圆数里没有一所学校,近200名儿童每天天不见亮就提着挂灯翻山越岭,到10余里以外的下坪完小或杨河完小就读,将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崎岖的山路上的时候,心中很是着急。

所以,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放弃自己走出大山的念想,一辈子不外嫁他乡,要在这村子里办一所学校,要让这山里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

贵州“最美”女老师:留在大山、不嫁他乡,让乡村学生读书圆梦

这个乡亲们眼中的“女流之辈”干了件大事

一个穷山沟中乡亲们眼中的“女流之辈”,能干出什么大事?办学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没有人相信杜典娥有这个本事。可在父老乡亲的质疑中,杜典娥愣是将自家的卧室腾了出来,真的将学校办起来了。

没有桌椅,那就用高板凳加上矮板凳;没有黑板,那就把几块木板镶起来,刷上黑油漆当黑板用。就这样,杜典娥布置好了校舍,就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宣传发动,把该上学的适龄儿童全部请来,开办了一至四年级四个班级。大屋基小学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正式成立。

杜典娥办学校的事情很快就被传开了,迅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应,也引起了香港爱心人士的关注。“香港湾仔潮语浸信会”派人前往大屋基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并决定捐助建设一所爱心学校。这对偏远的大山村来说,无疑是一次改变孩子们读书环境的关键转折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读书环境,杜典娥用自家的自留地与村民调换了一块500平米地基,加上自家连着的自留地用着校址,开始开山备料,父母和丈夫简光鲜找来牛马驮运钢材、水泥。因为进展太慢,杜典娥动员父母亲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按每百斤3元钱价钱,请人搬运石头等物资,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新的学校很快竣工了。

深受杜典娥精神的感动启发,村里的热心青年杜军、陈微凤、杜慧琴和邓水杏先后来学校当代课老师。由于没有经费,“香港湾仔潮语浸信会”又为老师们捐赠解决了工资问题,也解决了杜老师的后顾之忧。2007年,大屋基慧萃小学终于落成,成为了这大山深处最美丽的风景!

贵州“最美”女老师:留在大山、不嫁他乡,让乡村学生读书圆梦

特殊的账本 无私的深情

杜典娥的家里,有一本发黄并且烂得无法整理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一笔笔账。

杜为,欠100元,6斤米。

杜秒,欠15元

……

账本上记录着一笔笔他给学生垫钱、收钱的“往来账”。杜典娥说,保存这个账本,就是保存着一丝念想、一份牵挂,牵挂着那些曾经吃不起饭、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现在好不好。

大山里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穷了,很多孩子根本交不起学费。家长们就找杜典娥商议,能不能每个学期每个孩子收6斤大米。可即便是这样,有很大一部分还都是赊账。杜典娥不得不把丈夫做生意赚的微薄收入也“搭进去”。有些家长后来有钱了,就给杜典娥送来,实在困难的,不送来杜典娥也从来都不过问,按她的话说:“那时大家生活确实不容易,相互理解。”

除了让学生“赊账”,杜典娥还做起了“赔本生意”。村里洪军、简永军等5个孩子的家庭十分苦难,有留守儿童,也有孤儿,杜典娥不仅不收他们的书学费,还把几个孩子接到家里无偿同吃同住,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的孩子营养跟不上,经常夜晚尿床,杜老师便买来滋补品,四处寻医,煎药照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近些年,随着国家“两基”攻坚的持续深入推进,杜典娥在2009年参加“特岗教师”招考,获得了正规教师的身份,而周边的完小实行了寄宿制和“两免一补”,大点的孩子都安心住进了村寄宿制学校,每天再也不用来回跑了。杜典娥的大屋基学校就重点办起了山村幼儿园,教育得到了全面保障,全村适龄儿童入学达到100%。

今年52岁的杜典娥真的完成了她年轻时许下的诺言,哪怕是乡里教办将她安排到了条件更好的下坪完小,可她不久就因为部分小孩子无人照看,写申请调了回去。她一辈子坚守在大山中,可她却让更多的孩子走了出去,在外面广阔的天地肆意的放飞着自己的梦想。

大山里,乌江边。杜典娥依然初心不改地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