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聽說要復建“獨樂園”啦,真假未知,但如果是真實可靠的消息,那是我們的文化之幸。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大家讀過司馬光砸缸,著名歷史故事,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裡同伴的故事,出自於《宋史》。 出生於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 令,於是便給他取名 “光”。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宋史》載:“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至於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那麼,司馬光與洛陽的交集是什麼呢?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因為政見不和,司馬光請辭京職,任職西京留司御史臺,退居洛陽。在洛陽的日子裡,司馬光專心編書,清簡自處,絕口不論政事。他把自己住的地方改名為“獨樂園”,在這裡僅有奉旨成立的書局從汴梁搬了過來,他領導著書局很少的幾個工作人員在“獨樂園”裡繼續編撰《通鑑》,時間長達15年。作為史學家的司馬光,不但深愛著洛陽,也深深瞭解洛陽這座城市興替和、盛衰。在他眼裡,洛陽這座城市就是歷史的見證和縮影。天下興衰治亂都會在洛陽這座豐碑上留下鮮明的印記,他以歷史學家眼光和哲學家的高度一語驚醒世人:欲知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是他在《過故洛陽城》詩中的句子,全詩如下: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裾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有此一句,司馬光堪稱洛陽這座城市的知音。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據研究“司馬光”多年的許慶西老師努力印證,初步確定“獨樂園”定位在村小學的東區域,並定為“洛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整了一個“司馬光展覽館”,許老師還當了副主任…雖然保護級別較低,但總算有了點結果。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明嘉靖《河南郡志》載:“獨樂園在洛陽城南天門街東,去城五里。”清嘉慶《洛陽縣誌》載:“獨樂園遺址在洛陽城東南伊洛河間司馬街村。”該村清《重修關帝廟並金妝神像碑記》:“今洛陽城東南常安村(即司馬街),乃司馬溫公獨樂園故址也。”《園記》中所說:“在尊賢坊北關。”村人傳說:古時村南有“尊賢坊”石牌坊,以此印證。1935年出版之李健人《洛陽古今談》,亦云獨樂園故址在此,明時畢亨曾於遺址上築園,稱畢中丞園。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面積:“二十畝”(合1.3公頃),包括宅居。蘇軾詩說的“中有五畝園”,言其小,非僅“五畝”。根據他的聲望地位園可再大,但“不可與他園班”。使用功能:園居,有“讀書堂”是寫《資治通鑑》的地方;有“採藥圃”是種中草藥的地方;有“釣魚庵”是供休憩之所;有“種竹齋”是夏日納涼之所;有“澆花亭”、“弄水軒”是閒適娛目之地;有“見山臺”是登高遠眺,借南山之景入園的遠望高臺;有藥圃、花圃以供遊賞。設計師如果參照明:仇英的《獨樂園》圖,應該是沒啥問題。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伊濱“獨樂園”,司馬光砸缸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