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最后一道防线!门卫进化简史:从雅辛到诺伊尔

最后一道防线!门卫进化简史:从雅辛到诺伊尔

在很多人眼里,诺伊尔是这个年代最好的门将之一。拜仁门神早已荣誉等身,在不远的将来,还有更多的奖项等待着被记录在他的功绩簿上。

和世界上的众多门神相比,诺伊尔拥有自己的优势。相较德赫亚而言,他的长处在于力量;相较布冯而言,他的优势在于年轻;相较库尔图瓦、切赫与洛里等一众好手来说,他的活动范围则更大。

无数次送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扑救,无数次以领袖姿态率领着防线稳固前行,再加上时不时救出关键性的点球——诺伊尔是当之无愧的门将标杆。无论我们支持哪一方球队,能够在现场见证他的表演就是一种荣幸。

诺伊尔最惹人瞩目的特性并不在门线上。尽管他出色的门线技术已经足够为他博得喝彩,但人们热议的焦点往往是他的“门卫”身份。

最后一道防线!门卫进化简史:从雅辛到诺伊尔

这位时年31岁(本文创作于2017年)的门将常常喜欢离开门线,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自己的队友们。诺伊尔拥有极强的后场出球能力,他能够策动一次又一次重要的反击。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门卫”这个角色?谁又是“门卫”的祖师爷?为什么在历经多年蛰伏之后,这个角色在现代足球中又重出江湖了呢?

“门卫”这个角色要求门将能够掌控后卫线身后的一切空间。它要求门将要与防线队友保持更紧密的距离,并在得球后能够迅速高效地策动反击。

换句话说,“门卫”与场上的其余十名队员所承担的责任无异,他同样需要具备精湛的脚法。最好的士兵,当战斗的号角吹响时就义无反顾地无畏冲锋的勇士;而最好的球员,就是在开场哨声响起后,努力保持90分钟高水准状态的将士。

一位理想的门将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很多:他必须技术过硬,他必须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当需要他拯救球队于水火之中时,他能够高昂头颅,挑起重担。

最后一道防线!门卫进化简史:从雅辛到诺伊尔

俄罗斯门神雅辛是活跃在国际赛场上的首批“门卫”代表。他以离开禁区、在进攻端驰援队友的能力而著称,这能使他的球队有效地组织起水银泻地般的进攻。

尽管在雅辛那个年代,“门卫”这个角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很快人们就意识到了这种踢法的重要性。

最后一道防线!门卫进化简史:从雅辛到诺伊尔

久拉-格罗西斯是另一位传奇“门卫”。他是匈牙利黄金一代的重要成员,尽管1米72的身高在门将位置上有些“袖珍”,但他的敏捷性与出球能力在当时的门将界可谓无人能出其右。

在上世纪50年代,匈牙利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劲旅。他们崇尚进攻,甚至要求防线队员都尽可能地压上,以提供持续不断的火力。匈牙利人的比赛计划无不以在进攻端摧毁对手为目的,而格罗西斯就是这艘战舰的掌舵人。

多年以来,“门卫”这个角色历经浮沉,其踢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回传球规则修改之后,现代足球对于门将脚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1992年之前,门将可以在禁区内用手接队友的回传球)传奇克鲁伊夫酷爱让其麾下的门将扮演这一角色,而这种理念也扎根在了整个拉玛西亚青训营,并在当下为他的弟子瓜迪奥拉所发扬光大。

师徒俩都希望门将能够从后场发动进攻,并在皮球回传到自己脚下后能迅速找到出球路线。前巴萨门神巴尔德斯堪称典范,而如今镇守诺坎普球场的特尔施特根也能担当起此重任。

许多南美门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门卫”这个位置。卡里佐、奇拉维特以及伊基塔用他们的疯狂告诉世人,原来门将也能这么踢。

最后一道防线!门卫进化简史:从雅辛到诺伊尔

通常,随着足球流行文化的改变与球队管理风格的发展,一种战术打法往往不会延续太长时间,然而“门卫”这个角色却始终屹立在足球界中。

当然,“门卫”并不总能带来胜利的喜悦——布拉沃最近的表现可谓在曼城球迷的心头插上了一把尖刀(本文创作于2017年),可这种踢法已然成为了大势所趋。

如果在门将的整体素质无法支撑起“门卫”踢法的情况下强行采用这一策略,那么球队无疑是在自己的后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但对于像诺伊尔这样的顶级门将而言,这种踢球方式无疑使他们如虎添翼。

“门卫”之路注定充满鲜花与荆棘,一旦你走上这段征途,那就应当摒弃一切的自我怀疑。门线上的生活固然精彩纷呈,但门线之外的不可预知或将带来一场令人更为憧憬的饕餮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