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長期持有核心資產,還怕賺不到錢?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圖一),在滿足常規的開銷之後,大家肯定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資產的升值和保值,但對於中國普通居民來說,可利用的投資渠道非常有限,國內居民主要財富幾乎聚集在

房產、股票和保險上

房產,就不必多說,自98年房改以來,經歷了20來年的超級大牛市,房價已經上漲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對未來的收益難有很高的期待。而保險更多是一種保值的工具,這對於有升值期望的投資者來說是不太具備吸引力的,最多作為一種資產配置類型。即便是這樣,中國的保險業在近5年來也是取得飛速的發展,中國的平安的股價相對於2014年的低值已經是翻了好幾番。

圖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長期持有核心資產,還怕賺不到錢?

最終,很多投資者把資產升值的希望都寄託於股市。股市這個地方到底是不是值得寄託?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在股市投資裡,一直有“七虧兩平一盈”的定律,就是說實際上只有10%的人能賺錢,20%打個平手(為券商賺了不少錢),70%都是虧損的。是不是股市裡就沒辦法賺錢呢?

顯然“虧損”不是股市投資的唯一真相。我們看幾組數據:

圖二、部分公司自上市以來的年化收益率

長期持有核心資產,還怕賺不到錢?

上面列出這幾家公司相信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自上市以來,實現年化收益率均在25%. 我們試想一下,過去10年,還有什麼投資產品有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或許有人覺得這些股票是千里挑一很難選到,那麼我們再看看下一組數據:

圖三、部分銀行股僅10年來的年化收益率

長期持有核心資產,還怕賺不到錢?

即便是被大多數投資者認為是“千年不漲”的銀行股,在過去10年裡,都有

10家銀行股的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如果持有一種投資產品能夠在10年內保持5%的年化回報率,我覺得也算不是相當不錯的一種投資品。

那麼,問題就來了。放在歷史長河中,股市中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股票是上漲的,是可以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的,那為什麼仍然是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長期虧損的?

我給出的答案是:這裡的關鍵還是在於投資理念和方法出了問題。

很多股市投資者都沒弄清楚股票投資的內涵,就可以在股市忙的不亦樂乎,追漲殺跌,尋找交易帶來的快感。還有一部分人來到投資股市,就是為了尋找暴富的機會,這個世界上哪來這麼多暴富的機會?如果一開始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來投資股市的話,最終落得個虧損收場是必然的。

那麼,股票投資的實質是什麼?股票投資實際上就是股權投資,區別於VC、PE的是股市投資是買的上市公司的股權。買股票其實是在買一家上司公司的所有權以及暗含在所有權下的未來收益權。既然是投資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

那麼你應該知道你的收益應該是來自於你持有的上市公司為你創造的價值,那麼上市公司創造價值不是一個短期就能實現的,因此真正的股票投資應該是“選擇好公司+長期持有”。

所謂好公司應該可以創造價值的公司,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值得投資,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如何進行價值投資呢?踐行的方法就如同上文提到的“選擇好公司+長期持有”,價值投資似乎道理也沒那麼難,詳細的實施路徑如下:

“選擇一家或者數家好公司,然後等待他們的價格回落到合適的位置分批大量買入,然後等待牛市來臨,繼而再分批賣出,兌現收益。”

我已經踐行價值投資十幾年,道理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你會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至少可以梳理出來三大難點:

一、什麼是好公司?

二、什麼價格是合適的位置?

三、怎麼消除恐懼和抵制誘惑長期持有?

這三大難點也正是我接下來希望用最簡單通俗的話語向大家詮釋清楚其內涵。

什麼是好公司?

對於投資來說,選擇好公司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看:

1.產業方面:該公司所在的行業發展空間是否很大?行業發展處於哪個週期?產業的空間決定了行業容量,行業的容量決定公司的發展前景。

2.公司在所在行業的地位,我們一般要選擇的公司肯定是排名靠前的龍頭企業。

3.公司是否具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和技術,或是具有競爭力的盈利模式?

什麼是合適位置?

沒有最好的位置,所以說合適的位置就是相對的。有幾個錨可以參考:1.內在價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是股價低於內在價值就可以買入;2.市盈率水平,在盈利水平平穩的預期下,是否大幅低於歷史水平和行業平均水平;3.歷史股價,是否創歷史新低,或是階段性新低。

如何拿的住?

好公司買入後,就等待時間兌現收益,價值投資主要賣出有兩個理由,公司發展出現向下的掛點或是找到更好的標的。但是在A股投資裡,我還想補充第三個理由。就是當牛市來臨、出現估值泡沫的時候,可以階段性的賣出。

對於A股的投資者來說,一直缺乏“獲得感”,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投資者自身的原因。但我始終認為,長期持有優質資產,還怕賺不到錢?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