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电话手机出现以前,灵山最流行的联系方式,灵山邮寄的历史

记得读书时很喜欢写信,那时候的盼头就是等几天谁谁谁会回信,正是应了木心的“从前书信很慢,

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小小的我们不一定有爱人,但书信很慢这件事确实让我们那时的亲情友情等感情更真实。

电话手机出现以前,灵山最流行的联系方式,灵山邮寄的历史

那么那时候的邮寄点有几个呢?据《灵山县志》(民国3年版)记载:“邑城邮政,于清宣统元年开设邮政分局并与南乡、 郡城、陆屋、五利各分局相联系,邮费虽不堪敷衍,然运公文、输信函、日报、代递包裹, 费省而益大。 民国2年,更推行全属圩市,交通尤为便利矣。”由此可见,灵山邮政是1909 年开始设立的,当时是属代办性质。

电话手机出现以前,灵山最流行的联系方式,灵山邮寄的历史

民国5年收回邮政自办,并正式设立灵山县邮政局(当时是三等邮局) ,为广东北海一等 邮政局管辖, 局内共有领导、邮差8人,同时开办武利、陆屋、檀圩、新圩、丰塘、那隆、 三隆7个邮政代办所。当时吸收信差条件很高,要有3户大商号担保,才能录取为试用信差。 邮局设备非常简陋,只有1张办公台(局长用),1张长台(封发用),1只16托的分发架,2盏煤 油灯,1张对外营业台,1只小保险柜。

民国12年,灵山邮政局由三等局升为二等局,同时把陆屋邮政代办所改为三等局,并增 设平南、茅针、烟墩、沙坪、太平、石塘、平山、那楼(现属邕宁)8个邮政代办所。

民国23年,增设佛子邮政代办所,增开灵山——佛子邮路。随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 接着又是解放战争,邮政事业停滞不前。

电话手机出现以前,灵山最流行的联系方式,灵山邮寄的历史

解放后,1950年设立县邮电局,为方便广大群众,在全县每个乡镇均设立邮政机构,邮 电通信也从城镇延伸到农村。邮电局认真贯彻“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方针,使各项 邮政业务大幅度增长,改变了过去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人民群众长期通邮不便,信 息闭塞,甚至与世隔绝的落后状态。

电话手机出现以前,灵山最流行的联系方式,灵山邮寄的历史

灵山县邮电局受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钦州市邮电局和县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业务、人 事、财物均由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统一管理;党、工、团和思想政治工作则由县管理。到1994 年末, 县邮电局共有干部职工324人,其中固定工199人,合同制工人125人,局长兼党支部 书记1人, 邮政副局长1人,电信副局长1人,局长助理1人,同时还设有工会主席1人。局内 设6股1室1公司15个班: 即邮政股、电信股、人劳股、计财股、储汇股、保卫股和办公室以 及通信司; 电信班9个:营业班,农线班、市线班、程控班、服务班、话务班、长载班、农 载班、 电力班;邮政班6个:营业班、封发班、发行班、邮储班、投递班和司机班。农村共 设有邮电分支机构20个。其中邮电支局12个:陆屋、武利、檀圩、太平、那隆、伯劳、石塘、 平南、旧州、新圩、平山和烟墩支局;邮电所8个:佛子、三海、文利、三隆、沙坪、丰塘、 新光和华山农场邮电所。

电话手机出现以前,灵山最流行的联系方式,灵山邮寄的历史

手机出现以后,一个视频一个电话就可以联络感情,看起来是方便了,但其实因为太容易,感情也变淡了,手机我也在用,只是我们再也没有那种等待书信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