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诺贝尔留下了多少财产?奖金发了一百多年,难道还没用完吗?

鄺小希


诺贝尔的遗嘱

现在的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于诺贝尔,诺贝尔把自己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朗拿出来,成立了诺贝尔奖,用来表彰那些在物理,化学,文学,生理(医学)和和平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经济学奖是后来瑞典国家银行为了纪念诺贝尔奖所设置的,所以不在此列。)

但是, 诺贝尔并不是用他的遗产直接当成奖金发放,而是用他的遗产成立基金,用这笔钱作为投资,投资所产生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根据诺贝尔的设想,每年诺贝尔奖的奖金应该能保证一位获奖人,即使20年不工作也能继续他的研究。所以,1901年的诺贝尔奖金金额达到了15万瑞典克朗,恰好可以满足一位教授20年不工作也可以保持之前的生活水平。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调整

但有时,投资也有遇到经济下滑时,比如20实际30年代,奖金就只有原来的1/3。

为了让诺贝尔奖金能够永续,瑞典王室和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部门对基金的资金做了重新调整。

一方面,瑞典王室在1946年为诺贝尔基金会争取到免税的待遇,比如在美国的投资,就不需要交税。

另一方面,诺贝尔基金会打破了原来“稳定”的投资策略,转换为:50%的股票+固定收益和其他投资。

在基金会的努力下,诺贝尔奖在1953年以后,奖金开始有了提高,2001年时,诺贝尔奖金已经上涨到1000万瑞朗,相当于6580.8万人民币。

如果不是因为瑞典王室的努力,和基金会对资金的改革,仅仅依靠着诺贝尔生前留下的3100万瑞朗存在银行生利息,那么到今天,很可能奖金只有10万元。

而现在,诺贝尔基金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8.6亿瑞朗,是设立之初的92倍,也就是说,诺贝尔奖金不是发不完,而是基金会懂得钱生钱,以及瑞典整个国家的努力

关于诺贝尔奖的冷知识

虽然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布我们都会很关注,但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诺贝尔奖,很多人说诺贝尔之所以没有设立诺贝尔数学奖,是因为他和一位数学家是情敌。

其实并不是,而是诺贝尔本人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诺贝尔生活的年代,数学只是逻辑层面的,对人类的贡献几乎体现不出,所以就没有设立数学奖。不过,数学也有自己的顶级奖,那就是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和阿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局限性

虽然诺贝尔奖对于科学家的籍贯、性别、年龄都没有要求,但却规定单个奖项,每次获奖不超过3个人,一个人一生中只可以获得1个领域的诺贝尔奖。

我们要知道,现在的科学研究早已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任何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努力的成果,而每次每个奖项的人数不超过3个人,其实大大限制了诺贝尔奖的发展。比如杨振宁和李政道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这个现象,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Lederman也随后用实验证明了。

这就是说,如果吴健雄能够拿奖,那么Lederman也可以拿奖,而诺贝尔奖单次获奖人数不可以超过三个人,因此委员会最终只把这个奖授予了理论发现者,也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还有,一个人一生只可以获得1个领域的诺贝尔奖,但可以在不同领域拿。(三个人同时获得时,即为1/3个诺贝尔奖,历史上打破这个规则的只有一个人。),这也导致有些顶级的研究没有获奖。比如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后,他的广义相对论便无缘诺贝尔奖,尽管广义相对论的成就更显著。

杨振宁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奖后,他的杨米尔斯理论也未能获奖。

但是,尽管有这些局限性,目前诺贝尔奖仍旧是,物理、化学、和平以及文学上最权威、最著名的奖项。


钟铭聊科学


这些钱可以用来投资,钱生钱,利滚利滚利。



瞧一瞧这张图是怎么回事吧!😂


超越BEYOND


诺贝尔奖自1895年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114年。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为止,已经有904人和27个团体获得该奖。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人一定好奇,诺贝尔究竟留下了多少财产,为何奖金发了100多年了,还没有用完呢?

(诺贝尔旧照)

诺贝尔全名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933年生于瑞典。

诺贝尔的父亲是个化学爱好者,特别对研究炸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

在诺贝尔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经常给自己做研究炸药的“副手”,在父亲的影响下,诺贝尔从小就养成了顽强勇敢的性格。

由于家境优渥,诺贝尔只在正规学校读了一年书,父亲便为他请了专业的家庭教师来教授他学问。

诺贝尔17岁时,父亲见他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先让他在巴黎学习化学,随后在美国大名鼎鼎的埃里克森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了4年。

此后,诺贝尔又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游学。由于他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实验严谨,因此他很快就在科学领域有了名气。同时,多国的游历,除了增长他的见识外,还让他精通于多国语言。

此后,诺贝尔返回俄国,帮助父亲打理工厂。

不过,受经济影响,虽然诺贝尔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量改革,但还是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返回瑞典后,诺贝尔研究出了液体炸药硝化甘油。

然而在投产后,由于技术问题,导致工厂爆炸。他的小弟弟埃米尔和另外3人不幸身亡。

这让市区居民惶恐不安,纷纷到市政府投诉,要求撤销诺贝尔的炸药厂。

市政府也觉得太过危险,禁止诺贝尔重建工厂。

对于热爱研究炸药的诺贝尔来说,他自然办不到。于是,他将实验室搬到湖中心的一艘船上。

(做实验的诺贝尔)

随后,诺贝尔发现,在移动硝化甘油时,可以借助硅藻土来达到安全运输的目的。在经过反复实验后,他发明了以硅藻土为稀释剂的安全炸药,终于成功地解除了人们对炸药的怀疑。

紧接着,诺贝尔又发明了雷管和无烟火药等。他一生光是获得专利的发明,就多达255项,其中关于炸药的就多达129项。

随着炸药的安全和威力上不断升级,诺贝尔开始大量投产。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他创办的工厂。由于炸药的专利都是他研发的,而炸药在战争中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在各国的工厂都订单不断,这让他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很快他就成了国际巨富。

除了投产炸药,诺贝尔很早就开始从事石油投资。这也是他资产成倍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1886年到1896年这段时间,诺贝尔当时已经开了21家跨国公司,工厂更是多达90多个,光是手下的工人就有数万人之多。这意味着诺贝尔他建立的商业帝国也闻名遐迩,而他的资产多到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

他是个成功的商人、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其实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爱好文学和诗歌。在研究之余,他创作过不少小说和戏剧。另外,在他晚年时还热衷于哲学,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了已经草拟好关于哲学论文的目录和题纲。

(诺贝尔旧照)

太过优秀的人,总是孤单的。

诺贝尔一生虽然资产丰厚,但他在爱情上却极为波折。由于不肯将就,他一生未婚,膝下更没有子女。更加不幸的是,他长年不得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1896年12月,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家中,突然心脏病发作,经抢救无效去世,卒年63岁。

其实,诺贝尔一直担心自己的身体。所以,他早在1895年,在巴黎时便立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表示,他要拿遗产的920万美金创立一个基金会,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对社会做出贡献,或者在研究和发明上有成就的人,都将有机会得到基金的奖金。

诺贝尔还强调,在评奖的过程中,除了成就的大小是衡量获奖的唯一标准外,国籍、民族及宗教影响等都一概不能作为评奖的附加条件。

最后,诺贝尔还注明,该奖只颁给活着的,对国家和社会及人类等有贡献的人。

他之所以要如此注明,也和他平时的认识有关。他发现,很多科学领域的人,由于生活的困苦等,不能好好地完成实验之路。所以,他在生前常说:“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进行缅怀。”

也正因如此,诺贝尔奖成为世界奖项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奖。它不光奖金丰厚,而且由于公平度很高,所以奖项含金量很高,因此成为各国科学家终极一生角逐的终极奖项。

(诺贝尔颁奖盛典)

各国也以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来界定自己国家的教育程度,并以此为荣。

那么,诺贝尔奖为何像泉水一样,用之不竭呢?

一方面,是基金会方面生财有道。他们将资金投入到地产、债券、基金等领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另一方面,是各国对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这样一来,基金会在投资行为上更是能放开手脚。再加上他们的确是理财有道,因此诺贝尔奖一直就延续了下来。

此外,一些国家出于感激之心,也会向诺贝尔基金捐出巨额至今。比如1885年,日本就为诺贝尔基金会设立了一个特别奖,奖金为4500万日元。还比如,瑞士的巴尔赞基金会也在诺贝尔奖运作60年时,专门将100万瑞士克朗,注入了诺贝尔基金会中。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诺贝尔基金会的资金才实现了良性循环,使诺贝尔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史料:《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诺贝尔的故事》)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诺贝尔奖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能够拿到这个奖项的人,无疑都是世界上比较有才能的人才。就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两个人拿过这个奖项,我们算的是纯粹的中国人,没有算任何的华裔在里面。这两个人一位就是莫言,还有一位就是屠呦呦。一位是在文学学上拿的奖,一位是在生物上面拿的奖。但不管是哪一个领域上面,从数量上咱们就能看出,这个奖不好拿,能拿的人都是一流的人才。



拿诺贝尔奖,除了是一种荣誉,还能得到一些金钱奖励。咱们都知道,这个奖项的设立是源自于诺贝尔,他是一位让人尊敬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当中,一共拿下了355项专利,这些专利为他带来了大量的金钱。在他去世之时,遗留下来的财产大约都有3100万瑞典克郎。这些钱就被他用来作为诺贝尔奖项的奖金发放。但是,这笔钱在当时看来是很多,可这么些年过去,难道这一笔钱还没有发放完吗?要知道,诺贝尔奖金的发放已经达到了100多年,这么些年下来,这笔钱应该早就用完了才对。但为什么诺贝尔奖金每年还是能够发放出来呢?



说起来,这还得多亏诺贝尔奖的知名度。这个奖项如今可以说是全球闻明的大奖,世界上的所有科学家们都以拿到此奖项为荣。而就因为诺贝尔奖的出名,使得其成为了瑞典的代表性奖项,给瑞典带来了名气,从而促使了瑞典的经济发展。



这样一来,瑞典不可能舍弃诺贝尔奖,因此,就算是诺贝尔基金已经用完了,瑞典政府也会拨钱来支助。而且除了政府以外,世界上的一些爱心人士,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愿意为诺贝尔基金捐款,希望以此鼓励更多的科学家们创造发明,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诺贝尔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它的分量。

到现在为止,诺贝尔留下的钱财其实早已经用完了。只不过人们觉得这个奖项意义非凡,对科技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都愿意出钱出力,将其运营下去。其实我个人就觉得,咱们依旧应该多多支持这样的奖项。只有大力的鼓励科学家们创作,给他们提供一些物质奖励作为动力源泉,那么咱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日子才能过得更舒适。


江上孤舟


诺奖的奖金折合人民币是612万。现在好多奖都是颁给多人,比如三人,如果三人平分,也有二百来万啦。

羡慕嫉妒点个赞,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这么高呢?

首先要归功于诺贝尔的慷慨啦。

诺贝尔是个化学家,也是个商业天才,开了一百家公司,赚老钱了。死了之后,分了一百万瑞典克朗给亲友,剩下3100万捐了出来,折合美元920万。这相当于现在的数亿美元。

所以这个基数就比较大。诺贝尔表了态,发的奖金要保证一个教授20年不拿薪水可以继续研究。所以第一届就发了15万瑞典克朗。正好相当于一个教授二十年的工资。

当然,到了后面有些缩水,到1991年,才回到二十年工资的水平,而到了2001年,发了10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40万美元。这已经相当于一位教授三十年的工资了。

为啥诺奖发了这么多年,还能保持这么高的奖金水平呢?这就要归功于诺奖基金会的投资水平啦。

一开始,诺奖基金会要么投资一些公债分红利,要么存银行吃利息,这样比较安全,但收益就马马虎虎啦。发到半个世纪之后,发现只剩数百万美元的资产了。所以那一段时间,诺奖的奖金是一年比一年低。再这样下去,到莫言时,可能只能去瑞典领一张奖状回来了。

这个时期,基金会的投资变得激进起来。开始以投资股票跟房地产为主,一般来说,百分之五十投资股票,百分之二十投资固定收益资产,百分之三十房地产。各位亲不妨按这个模式走一走,因为诺基金会就成功了嘛。到了1993年,数百万美元已经变成了二亿资金。所以就成了土豪朋友,给得奖的人发起了上百万的奖金。

当然,这个奖金受股市的影响,比如2012年,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奖金由一千万缩为800万瑞典克朗。

此外,还要受汇率的影响。

莫言得奖那次,也是八百万瑞典克朗,但折合人民币却有750万元之多,莫言一人专享。今年的因为美元升值,兑过来就只有六百万了。

最后,脑洞老师必须吐个嘈,莫言得的七百多万一分税都没交。因为中国的税法规定他不用交,而脑洞老师写本书不及这百分之一,却要交百分之二十的税。真是越穷越要交,越富越免税。

另外,美国可惨了,得诺奖,国税交完交州税,到手就只有一半了。


脑洞历史观


第一个问题,诺贝尔奖的初始奖金为3100万瑞郎,约920万美金!

第二个问题,奖金为何100多年仍未发完!

其实诺贝尔奖金每年均在变化,也并非逐年递增,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1年-1953年:

基金会初始为了保证本金安全,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方法。主要为存款与公债,因此收益较低。

以1901年为例,920万美元本金,20万美元利息计算,年化仅2.17%!

20÷920×100%=2.17%

其后由于瑞典克朗持续贬值,以及瑞典将基金的收入税从10%提高至20%,使得奖金持续减少,其中最少的年份为1921年,当年奖金仅有11万瑞郎!

第二阶段:1953-2000年:

1953年时,基金会资产仅剩余300万美元。但1946年瑞典议会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另53年起,美国也规定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投资享受免税待遇,从此基金会负担大减,开始进入资产增值期!

自此,基金会开始涉足股票与房地产投资。至80年代,由于全球股市增长迅猛,叠加不动产投资也涨势喜人,基金会资产增长进入黄金期,直至2000年!

第三阶段:2000-至今:

2000年1月1日起,基金会允许将资产投资所得用于颁奖,而过去只能将利息与红利用于颁奖。这使得基金会能将更高比例资产投资于股市。

然而投资股市总是有风险的,2008-2011年全球股市大跌,其股票投资也损失约1900万瑞郎,使得奖金也减少了20%!从2012年起,奖金便降至了800万瑞郎,直至17年才重新上调!

虽然基金会投资并非一帆风顺。然而118年间,相比最初的3100万瑞郎,增值也达百倍之多,实属不易!


不怕小猫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诺贝尔奖的创始人,一生的发明专利高达350多项,这些发明专利为他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1896年12月10日去世以后,留下遗言将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以这些遗产每年的利息为奖金,奖励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内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的遗产合计是3100万瑞典克朗,目前每年的奖金是超过100万美元。如此计算下来,从1900设立诺贝尔奖以来,钱非但没有少,反而是越来越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钱当然是越用越少的,但是诺贝尔奖不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信托基金管理团队在运营这些钱。我们都知道,欧美国家信托基金管理水平很高,信托基金本身又属于高收益产品,所以才会导致诺贝尔的基金数量在不断增值。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减税,欧美国家的税收很重,基金也不例外,政府从基金的收益中抽取部分税收,用来补贴社会公用事业。

1946年和1953年,瑞典和美国分别宣布,对诺贝尔基金给予免税。这是一个相当利好的消息,一边在增值,一边又不用交税,诺贝尔留下来的基金当然会越来越多了。

其实最早诺贝尔基金的管理人员为了让这笔钱保值增值,采取的是类似于中国的定期存款这样的方式来打理。虽然稳健,但是收益率太低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这样的理财方式显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后来信托基金兴起,专业的信托基金管理人员不断涌现,这才有了将诺贝尔基金交由专业的信托基金管理人员打理的想法,并且成功的付诸实现。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诺贝尔基金又开始涉足到了房产、股票、有价证券领域,让它的保值能力一路攀升。

现在,诺贝尔基金的保值率正在进入黄金时期,它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理财项目之一。每年吸引着全世界大批顶尖的科学家参与到其中,当然,拿奖金是其次,荣誉是最重要的。

没有哪个科学家会把诺贝尔奖的那几十万美元奖金放在心上,因为光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的版权就不止这些钱。他们看中的是对他们科研工作的认可,这些科学家,有些人是一辈子呆在实验室里,默默无闻,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直到白发苍苍才能见到一些成果。

最后不得不说,诺贝尔奖的管理团队应该是世界上最高效、高廉洁的管理团队之一了。欧美国家对于基金管理者的管控是很严格的,一旦发现你有任何的违规行为,就会被立刻逐出这个领域,而且终生不能再从事这个行业。

这也是诺贝尔奖金一百多年来一直保存着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基金管理出现腐败、贪污等情况,不仅基金收益会大幅度减少,而且更重要的是,诺贝尔奖的名声会被搞臭。


小小嬴政


而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115个年头了,虽然每年的奖金都不一样,但是115年所有的奖金加起来,早已是个巨大的数字了,那么诺贝尔奖到底有多少奖金?为什么发了115年还没发完呢?

第一、初始资产:3100万瑞郎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命名的。诺贝尔从小热爱化学、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凭着对科学的不断探索,诺贝尔先后发明了液体炸药——“诺贝尔炸油” 、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威力强大的胶质炸药,以及无烟炸弹,也正是凭着这些发明,诺贝尔在很多国家建造炸药厂,并申请专利,很快便成为拥有巨富的“炸药大王”。

在去世前一年,诺贝尔立下了一份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它的利息将被平分为5份,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在化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这5个领域(后来增设了经济学)有重大发现或贡献的人。

第二年,诺贝尔去世,他的遗产一共为3100万瑞郎,也就是说,诺贝尔奖的初始资金为3100万瑞郎。

第二、投资理财 总资产不断上升

虽然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郎,但从1901年至今的115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那为什么还能有钱发奖金呢?答案是:投资理财!

据悉,诺贝尔基金最早只是投资于国债与贷款等安全的证券上。但是由于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为了能够持续运营,诺贝尔基金会开始了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全球股市增长迅速,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持续增值,到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总资产达到28.6亿瑞郎,是设立之初的92倍!

诺贝尔基金历年实际价值↓↓

总资产的不断升值也使得每年的奖金不算升高。从1991年奖金飙升到600万瑞郎开始,此后10年连续上涨,2001年涨到1000万瑞郎,并一直维持到了2011年。

诺奖单项奖金实际数额↓↓

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就亏损了1900多万瑞郎。因此,诺奖每项奖金的金额也从1000万瑞郎降低到800万。

第三、获奖者都用奖金干了啥?

800万瑞郎的单项奖金,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有600多万,这么大笔的钱,获奖者都是怎么花的?

1、捐赠或投入研究

有报道称,一部分诺贝尔奖得主会把奖金捐给慈善机构、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或者用来继续投入研究。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就选择把奖金投入研究。

2、补贴家用

把奖金用来补贴家用也是一种奖金的使用方法。

1993年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茨就用部分奖金在家门前的草坪安装槌球装置;

而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则把所有奖金留给了第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

3、买房买车

当然也有很多人用奖金来买房买车。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用诺贝尔奖金购买了一辆定制的紫丁香色SUV;

1993年的医学奖得主夏普,花钱买了栋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用差不多7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北京北五环外买了一套房。


家富产业与金融


诺贝尔奖的奖金是来自于炸药大王诺贝尔的遗产,当时诺贝尔捐赠了3100万克朗作为该奖项的启动资金。诺贝尔起初每年会发5个奖,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理学、文学、和平奖,1969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起初的奖金只有15万克朗,后来加大了奖金幅度,达到了1000万克朗。按照这么算的话,总共的奖金还不够发一年呢!

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诺贝尔奖发了117年了,奖金还没发完呢?而且奖金越发越多。

诺贝尔一生到底赚了多少钱?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因为亲眼目睹了采矿和修路工人的辛苦,而决心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威力很大的炸药。为此,诺贝尔做了成千上百次炸药实验,他的弟弟因为炸药危险实验而死亡,他的父亲也重伤。

皇天不负有心人,诺贝尔最终研制出安全可靠威力巨大的炸药。以后,诺贝尔一共有关于炸药领域355项发明专利。

随之滚滚而来的是巨额财富,诺贝尔独自创办和与人合办的大工厂共有十五家,专门从事炸药生产。诺贝尔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企业家。虽然现在也没有具体数字可以表面诺贝尔到底赚了多少钱,但是这个数额是巨大的。

诺贝尔创立诺贝尔奖的初衷

但是炸药的出现是把双刃剑,他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一方面可以帮助工人们开山修路,另一方面催生了现代兵器的发展用于了实际的战争中,这是诺贝尔万万没有想到的。怀着这样的愧疚之心,诺贝尔把自己的财产捐了出来创立了诺贝尔奖,为了鼓励为人类做出特殊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奖金的维护

一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这些钱只能拿来做“安全投资”,就像在国有银行存的死期存款一样,大量的实例表明,这样做是最不明智的。比如,30年前存的1000块钱,能买一套房子,你存在银行吃利息,到现在连一平方也买不到。究其原因就是通货膨胀的影响。

直到1953年,基金会也在考虑怎么才能够让奖金继续的发下去,于是,钱可以用来做投资,而且政府也同意这笔钱豁免交税的义务。基金会终于从入不敷出的窘境里走了出来。

有人整理了一张数据表格,是从1975年开始统计的,主要表明自1975年以来诺贝尔奖的奖金价值。注意不是账面数字,是除开通胀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认识论


诺贝尔奖,一直以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才的重要标准,诺贝尔留下了多少财产?

诺贝尔留下了多少财产?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死后的财产(粗略估计)为2亿美元,2012年,资本价值约为31亿瑞典克朗(约合4.72亿美元,3.37亿欧元)(考虑到通货膨胀)

奖金发了一百多年,难道还没用完吗?

是还没有用完,诺贝尔留下的钱,交给诺贝尔基金会打理,可以用于投资,理财等。实现了财富的增值,每年的利息增值就很多了,本金也就一直能够存在,不会被花完。

诺贝尔基金会Nobel Foundation

是一家成立于1900年的私人机构,对履行诺贝尔(Alfred Nobel)遗嘱的意图负有最终责任。诺贝尔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管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的财产,以确保长期获得诺贝尔奖的可靠财务状况,并确保授予奖项的机构在选择获奖者时独立。

基金会还负责通过管理和开发在超过100年的诺贝尔奖历史上建立的品牌和无形资产来加强诺贝尔奖的地位。

诺贝尔基金会还努力维护颁奖机构的共同利益,并代表整个诺贝尔组织。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开展了许多宣传活动,目的是激发和传播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