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1979年高考完后,我回到了村里,在生产队干了十多天农活。一天,发小三蛋对我说:老爸在里望南阳村揽了个捲砖瓦窑活,一天能挣一块多钱,你也走挣点零花钱。我一听十分高兴,但也担犹,就说:工资这么高,又是技术活,我能干了吗?他说:没下苦哩,肯定行。于是,在每天一块多钱工资的诱惑下,我开始了第一次打工生涯。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砖窑实景

三蛋父亲是山东人,黑黑的脸庞,个头不高,常常歪着的脖子,把他倔强不服输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上世纪五十年代,凭着捲窑、烧砖瓦的技术,来万荣打工,在我们村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三蛋姊妹六个,由于母亲常年有病,贫穷的家庭,靠着父亲一个人那坚强的肩膀扛着。他父亲是个正直善良纯朴豪爽好交朋友的义气人,这个活,就是他义弟给介绍的,捲一个砖瓦窑六七十元。在那时,这可不是个低工资。小工除了我们两个外,还有五队畅水印和八队畅惠民。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装窑

到南阳村后,我们把铺盖放到住户家,便直接去了工地。在我们来之前,南阳村人已在村南十多米高的土崖(土话叫nai)上,挖好了三个十多平方米大,和崖高低一样的的直洞。里面两边是放砖坯和瓦坯的台阶,台阶大小,决定着窑里裝砖瓦的多少。在直洞底靠平地的地方挖个小窑洞,是送砖瓦进窑烧烤的入口,窑点着后,入口就封了。最后用铣在圆型洞口铲一个胡基(土坯)大小,有角度的坡型,砖瓦窑的雏形就建成了,带有技术含量的捲窑,正式开工。三蛋爸首先让我们在距离窑洞不远的地方挖了个土坑,拉水车把水放到里面,我们穿着短裤跳到里面,用脚踩着和泥。还有两个把坑边的胡基,顺着坑摆开。一切工作就序,开始捲窑。我没捲过窑,就连见也没见过。看见三蛋爸,一不放线;二不支架;三不加一点麦秸的泥;四一双空空的手。这怎么捲砖瓦窑呀?想起老战斗故事电影《地道战》中的日本鬼子龟田,最后就是跑进一个砖瓦窑里被打死的。影片中,窑哪么高,上面只有一个小小的圆口,很是危险。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同志就是牺牲在塌方的烧木炭窑里的。十多米高的崖上,用胡基把它再加高一米多,我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了。便偷偷问三蛋,他说:捲这个窑不能支架、不能下线。泥里更不能加麦秸,火一烧它就化成灰了,窑就塌了,只能用照泥(纯土和成的泥)。胡基是土打的,用任何工具一拍就破,只能用手。我说:不怕塌了吗?他说:胡基捲窑,越到上面越小,凭着收缩的力学作用,越收越紧,只要技术好,根本塌不了。听了这话,我的心才算平静了……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点 窑

开始干活了,我们几个分了工。三蛋专门给老爸递胡基;畅水印专门给三蛋跟前送胡基;我和惠民把和好的泥,一铣一铣铲上,顺着洞口摊好。这时,三蛋爸单膝跪在地上,接过三蛋递过来的胡基,把它竖着平放在泥上,两手用劲上下稍微移动一下压稳,最后用手肘“啪”一拍,然后向左移动,接过另一个胡基。速度很快,中间根本没有喝水抽烟时间。窑的圆型,靠的就是经验和感觉。不知不觉多半个早上过去了,胡基捲了一尺高左右。他停下来说:休息一会……。十多分钟后,又开始干活。先用旁边的土,把刚刚捲好的窑四周垫一下,然后用脚把它踩踩夯实在,再按照原来的分工继续工作……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胡 基

太阳越来越高,阳光越来越强,我们穿着背心短裤,一个个汗流浃背。我这个从没下过苦,干过这样活的十七岁青年,手软腿软脚软,只有在擦流到眼睛里的汗水时,才能站着停一会。看着三蛋爸干活,我心里十分佩服,几百上千个胡基,一个一个在他手肘“啪啪”拍打下放稳,没一定功夫可不行。一天要拍多少下呀,就不疼吗?中午吃饭时,望着他哪粗糙发黑的手,我暗暗佩服。这就是常在书上说的劳动人民的手呀。他用这双铁打的双手,为家庭生活,为儿女成长,不停的拍打着“胡基”……。第二天下午,一个窑捲成了,用胡基捲成的一米多高,带坡势的窑周围,用土夯得实实在在,圆圆的窑口有三五平米,从上往下看里面,宽宽敞敞,一缕夕阳从下面的洞门射进窑里,电影《地道战》最后胜利的镜头,又浮显在我的眼前……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打胡基

一个星期后,我刚开始几天,早上一起来全身疼痛的感觉渐渐消失,手上的血泡也干枯了,三个砖瓦窑顺利建成。回家时,我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如今想想,这又何至是十多元钱呢?他是我人生的首次历练,更是对劳动的真正体验。现在,有句时髦话说“高手在民间”,像三蛋爸那一样,不放线、不支架,凭感觉、靠技术能完成这样的工程,就是高手,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民间高手!

乡村记忆:   捲砖瓦窑

作 者 简 介

郭澄,1962年生,万荣县太贾村人,就职于万荣县电影放映管理中心。热爱文学创作,曾有多篇小文散见报刊《万荣人》、《后土文化》《飞云》杂志和军山文化传媒、故乡万荣登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