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石門,一曲橘頌奏凱歌

柑橘,是石門的“名片”。

由此,石門也先後被國家有關權威部門評定為“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全國園藝產品(柑橘)出口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這些榮耀加持,石門奏響了橘頌最強音。

石門,一曲橘頌奏凱歌

歷史沿革

石門柑橘歷史悠久

石門縣北部橫亙著海拔2098.7米的壺瓶山,東南則是海拔僅100米左右的洞庭湖平原,受此影響,北方冷氣流難進易出,南方暖氣流易進難出,雨量豐沛。加上丘崗山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這種特殊地理氣候環境下生產的果品,不僅糖分高,而且比同緯度同類品種早熟10天以上,極富競爭力。石門也被國際果業界認定為“蜜橘絕佳產地”。

2003年秋,國家農業部柑橘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經嚴格化驗,這樣評價石門柑橘:“果形端莊整齊,色澤靚麗,果皮細薄光潔,肉質紅嫩化渣,汁多,酸甜可口,風味濃郁,品質極優”,可謂推崇備至。

石門縣自古產橘。唐朝弘文館校書郎、著名詩人李群玉(湖南澧縣籍)在《石門韋明府為致東陽潭石鯽鱠》詩作中,有“雋味品流知第一,更勞霜橘助茅鮮”一句,對石門柑橘給予了“品味第一”的崇高評價。

早在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年),石門就是江南著名的朱橘產地。

由此可見,石門柑橘歷史淵源之悠久。

發展趨勢

柑橘產業飛速前進

石門柑橘在以往一直是農家生產的點綴。至1949年,全縣柑橘1000畝左右,總產220噸。

1962年秋,石門縣成立了國營石門縣園藝示範場,開發橘園581畝,縣城邊的方頂山從此成為了“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的福地。1963年11月16日,5100株“尾張”和2株“宮川”無核溫州蜜橘進入石門,千年橘鄉從此開啟了“無核”時代。

1968年秋,50噸蜜橘首次出口加拿大,從此拉開了石門柑橘連續出口41年併成為“中國柑橘出口第一縣”的帷幕。

石門柑橘,從此一路高歌猛進。

1982年春,全縣農村推行“土地到戶”改革,柑橘生產突破國營、集體辦場體制向個體農戶轉移,激發出旺盛的生產力。“村組建場,大戶開發,突出早熟,以點帶面”的擴張戰略,助推石門柑橘進入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期。

1984年9月,縣委制定“南橘北茶中部桐”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決定將柑橘作為全縣主要經濟作物重點發展。1986年至1987年,石門縣利用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及省地縣三級配套資金共1800萬人民幣,在全縣17個鄉鎮的87個村,建成國際標準早熟溫州蜜橘園1.69萬畝。1987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門為早熟柑橘出口基地縣。1987年9月,國家外貿部、農業部明確石門縣為全國柑橘出口基地縣。至1989年底,全縣柑橘發展到10.39萬畝,當年產量3.1萬噸。

1995年,石門柑橘產量達5.3萬噸,產值首次過億元,上繳特產稅收過千萬元,貢獻卓著。

1998年10月,湖南省統計局命名石門縣為“湖南省水果產量第一縣”。

1999年11月25日,是石門柑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日子。縣政府決定每年預算100萬元專項資金投入柑橘事業,重點解決困擾產業升級換代的深層次問題,以實現“柑橘大縣”向“柑橘強縣”、“量的擴張”向“質的飛躍”的跨越,石門柑橘產業從此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至2009年,石門柑橘面積達到了44.1萬畝,當年產量有望突破40萬噸,綜合產值將超過6億元。

截至2018年,全縣柑橘種植面積31.0萬畝,總產38.9萬噸。

激情燃燒,如火如荼,石門柑橘產業有如“動車組”飛速前進。

經濟成就

領先是柑橘產業的座右銘

領先,領先,領先,是石門柑橘產業的座右銘。

1963年11月,梅伯銀技術員倡導引種無核蜜橘,在有核品種一統天下的時代是領先。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縣農業科技部門制定“特早熟蜜橘優先發展”路線,長期一以貫之。1988年12月,“石門柑橘特早熟系列技術開發”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首屆“星火獎”一等獎。2001年10月,石門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柑橘之鄉”。2004年底,“國家級優質特早熟蜜橘無病毒種苗繁育基地“落戶石門,進一步夯實了石門柑橘創先爭優的雄厚基礎。

在貿易全球化和農產品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背景下,石門柑橘一直保持著“品種、品質、品牌”的主動權。

1998年8月,石門縣向國家商標局申報註冊“湘冠”、“金果”商標,結束了石門柑橘沒有品牌的歷史。後來,又相繼註冊了“皂市”“秀坪”“石門紅”“金湘源”“橘友”“霧禾”等商標,品牌隊伍不斷壯大,石門柑橘越來越為全國人民所熟知。

“大念品牌經,稻草變黃金”。緊扣時代的脈搏,石門柑橘逐漸實現從“產品”到“名品”的“變臉”。

多年來,石門縣柑橘同時狠抓標準化生產,嘗足了甜頭。

2018年,石門縣更是致力打造柑橘“十億產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以“安全、優質、綠色”為基本要求,提升品牌競爭力。(文/盧顥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