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未来,中国的耕地到底由谁来耕种?中国的粮食到底会由谁来生产?

新大风歌


关于农村耕地谁来种的问题,先来说说我们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原来各家各户需要上交粮食时,无论什么样的地块都有人种,很多人家还会开荒种地。不过自从不用交粮食了,农民种粮心态就明显发生了变化,不再什么地都去种,而是有选择性的种地,偏远贫瘠的地块直接种油茶树、杉树、梧桐树等,有的也会任其自由发展,渐渐地长满了杂草。近些年,外出务工的人员明显增多,只有一些年龄大些的坚守那片熟悉的土地,平时村里也很难看到什么年轻人,正是由于年轻劳动力紧缺,老年人种地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只会挑选一些地块来种,剩下的要么给其他人种,或者什么都不种。未来中国的耕地到底谁来耕种?粮食到底谁来生产?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无论粮食价格如何,大部分地区农民依然会坚持种一些口粮

这几年很多农民明显的感觉到种粮成本上涨明显,因为农资、租金、人工等费用在涨,算经济账的话很难说有钱挣。就拿种植玉米来说,亩产量能够达到1200斤就比较不错了,这还得土壤肥沃,同时还得风调雨顺,玉米价格按1元/斤计算,亩产值就是1200元,把种粮成本出去后,能有个400—500元就非常不错。辛辛苦苦种下去,到头来还不如外出打工几天的收益,难免会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过也有不少农民,会坚持种一些口粮,因为觉得自己种的粮食吃起来更放心,不使用农药、化肥,采取传统种植模式,即使成本高些,也觉得是值得的。

二、发展乡村旅游,一定程度上会吸引资本进入,农民种粮收益有所改善

近些年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如火如荼,有的地方探索出好的方式,的确让当地农民直接受益。就像我们县城的一个村庄,原来属于外地人不愿去的地方,年轻人纷纷外出,自从被上面列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后,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游客数量逐年增长,以前外出发展的当地人,纷纷返乡,种地开农家乐、民宿等,在家发展的收益比外出打工强很多。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特别是引入一些资本后,将农村的耕地资源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比如说稻田画,让种粮上升到艺术高度,既收获了粮食,又增加了收入。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将是未来种粮的主角

现在很多地方改变了人们对农民的印象,原来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如今机械化程度明显增加,各种现代化设施也较为丰富,无人机、远程操控等越来越常见,这样的种粮方式的确有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农民很难适应,这也就出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成为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农民有一定的门槛,既要愿意在三农领域发展,又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懂的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这类农民将是以后种粮的主角,目前一些种粮大户也在往这方面发展。

四、只要耕地资源不被挪用,粮食安全问题就有保证

由于老一辈农民慢慢地种不了地,毕竟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而年轻人对土地没有老一辈人那样,有着特殊的情结,难免让人有点担忧,一旦老一辈农民老去后,种地的新生力量在哪里?实际上只要耕地资源还在,没有被挪用来做房地产开发,或者其他商业用途,那么种粮问题就有保障。现代化、机械化种植,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力,将耕地资源集中后,再加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单产量的提升,反而会出现增产增收的现象,这也使得国内粮食供应量有保障。近年来,科研人员在粮食单产上的研究不断发力,以水稻为例,今年正向亩产1200公斤发力,第四代杂交稻有望达到1500公斤,这对国内粮食总产量来说,是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将来的粮食依然会有保障,多地试点土地流转,实行“三权分置”,也是想把有限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让那些愿意种地的农民有地种。现阶段很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偏低,主要还是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种粮成本增加,而粮食作物的价格却稳中有降,遇到不利天气时,弄不好忙碌下来还得亏本。这种现状也是需要相关方面引起重视的,不能直接提高粮食收购价时,可采取其他渠道进行扶持,让农民觉得种粮有利可图,至少不亏本。对于进口粮源,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有进口,但进口总量不宜过大。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未来中国的耕地由谁来耕种,粮食由谁来生产”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