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波兰战役标志着闪电战正式登场,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了波兰,并在一月之内就将波兰这个欧洲军事强国打的亡国。

德军装甲战的威力,被彻底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时至今日都被人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以新的视角分析波兰和德国的表现,又是否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呢?

一·波兰和德国的实力对比

战前的波兰,在欧洲也是一个军事强国,拥有二十六个步兵师/旅,三个山地步兵师,三个摩托化旅(另一翻译为装甲旅),同时拥有十一个骑兵师级和旅级单位。相比于仓促扩军的德军,波军士兵更为训练有素。

因为德军处于一个飞速扩军的状态,所以其部队里老兵数量在下降。所以在素质上,较之波军是不如的。而波军的动员能力较强,按照德军的预计,波军会将步兵师扩充到39至45个,同时他们还能得到80个民防营作为补充力量。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而技术兵器上,波军就较为劣势,虽然拥有870辆坦克,但这些坦克大多是轻型坦克或是超轻型坦克。其中真正先进的坦克,只有50辆从法国引进的雷诺R35坦克。剩下的坦克里能对德军造成威胁的,就只有他们自己生产的132辆T7P坦克,和从英国购买的38辆维克斯E型坦克

而波兰空军的装备则更为差劲,900多架军机里大多老旧不堪,其尚算先进的PZL·P11战斗机则无力与德国BF109战斗机战斗。可以说,在技术装备上,波军陷入了劣势。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而德国则为了此次作战,准备了29个步兵师,每个步兵师的兵力都在12000人-16000人不等。虽然兵员素质较之前有所降低,但是其步兵师的装备更为精良,尤其是配备新式的MP38冲锋枪和MG34通用机枪,在步兵火力上较波兰要强大许多。虽然人数不如波军,但是其步兵师也有少量装备装甲车,在作战弹性上也要好一些。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而在技术兵器上,德军较之波军要强大许多,德军为了此次作战,投入的装甲师有七个,轻装甲师四个,摩托化步兵师四个,共计15个师,装备坦克有2800辆。虽然相当数量的坦克是一号和二号坦克,这种超轻型坦克。

但是德军也不乏缴获自捷克斯洛伐克的LT35和38T这样的优秀的新锐轻型坦克,更有三号和四号坦克这样的新锐坦克。而在德国空军投入了两个航空队,近两千架作战飞机并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BF109和俯冲轰炸机JU87“斯图卡”。所以在技术装备上,德军较之波军,拥有绝对的优势。

二·双方的作战策略

不过战争不仅仅取决于兵员数量,更取决于双方的战略战术。毕竟如果没有好的战略战术,那么手握再好的部队,也不过是菜板上的一块肉,敌人想吃就吃罢了。那么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各自的计划如何呢?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为了进攻波兰,德国制订了《白色方案》。该计划是预先在两个方向上,隐蔽的展开部队。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方向,德国集中了21个师,组成了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自德国东普鲁士发起攻击

而在西西里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国集中了33个师,组成了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八、第十和第十四集团军,自德国西里西亚、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边境发起攻击。

波兰受到德国三面包围,尤其波军布署军队若越接近其疆界,在战争爆发后德军只要自任何一方向出发,即可将突出部内的波军所包围。

德军策划作战时充分利用了其优势,并将军队分成三个方向—西、北、南来进攻波兰。该计划由两个集团军群施行,两大攻击矛头将形成两个巨大的箝形攻势包围圈,将波兰的主力部队在维斯瓦河以西就被围歼。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而波军自魏玛德国时代,波军就预定与英法两国协同对德国作战,并以积极进攻德国东部为主要构想。针对于当下的形式,波军制订了《西方方案》,用以防范德军的进攻。《西方计划》内容以防御为主,以固守波兰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西方领土为重点,并等待西线的盟军对德国发动攻击。

在需要防守的地域中,波军又以但泽走廊和但泽地区为重。这源于波兰政治家们认为德军可能占领这些有争议的领土后即以军事实力作筹码,重新与英法两国进行谈判、最后签订一个妥协性质的合约。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情况,波军就将兵力,沿着德国和波兰的边境线展开,以期阻敌于国门之外。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需要指出的,德国在制订《白色方案》时,并没有将装甲部队作为这次作战的主力。一方面,德军认为装甲部队作战能力仍是一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如果在战争中出现降雨,那波兰糟糕的路况就会变成一片泽国。

所以出于降低风险等理由,德国最高统帅部将装甲师与其他快速部队用于支援步兵师,装甲师也被分散于各集团军中,而并未形成军级以上之单位。因此,波兰战役实际上是以装甲兵为支援、而非主力的战斗,更多的军事行动是以传统步兵来承担突破、包围与歼灭的责任。

如此看德国人略有些保守,但相比于波兰人则要好得多。按照波军的部署,波军沿着边界线展开兵力,其实是希望延续一战的老思维,阻击德国进攻部队,防止敌人展开更多的攻击部队。待到英法对德国进攻,德军撤退后,波军再以边境展开的部队直接反攻如德国境内。但是这个思维,适用于一战的机动性和战争环境上。而在这个年代,显然已经不是很适用了。

三·战争中的实际表现

而实战中,波军的表现其实十分低劣,相较于德军部队对于空地一体化的了解,波军总体上还停留在一战。所以这就造成了波军,分散的兵力,无法阻止德国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的突破。

这就造成了波兰在防线上的部队无力阻挡德军,瞬间就被德军切断了后路。虽然在战前,其《西方方案》制定了一个如果无力阻挡德国,就向后方撤退的方案。但是因为德军装甲部队的高速挺进,以及战场制空权丢失,波军根本无法撤退。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此时波军大多数部队机动力不足,因为其部队缺乏机械化设备,大多数的运载还依靠马车运输。而在德国空军的空袭,再加上自身机动能力不足,以及德军的穷追不舍,所以波军根本无力撤退。因此波军大多数部队都被德军追上,并且圈入了包围圈,自此波军的主力部队就被德军一一消灭殆尽。

而在包围圈中,波军的抵抗显得较为微弱,其中许多步兵团,因为充斥了新兵和民防营,所以经常出现整个营的部队,脱下军装,扔掉武器,四散奔逃的情况。可以想象,虽然波军的新兵和民兵在阵地战中,可以奋力作战,但是一旦进入逆境,那么他们就会原形毕露,失去了战斗意志。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但是德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也并非完美无瑕。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就在战后总结报告中,表示了装甲部队因为扩军速度太快,导致有经验的车组大大减少。在战争一旦遭到波军的逆袭,就容易惊慌失措。而各部队的协调也颇有问题,比如装甲部队经常丢下步兵,独自推进,导致步兵部队容易遭到小股波军,尤其是波军骑兵的伏击。

而各部队的协同上也有问题,比如在9月1日的战斗中,古德里安严禁炮兵第三团开炮,然而炮兵第三团却无视命令,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炮击。

结果炮弹全落在了古德里安部队的行进路线上,其中一发炮弹险些命中古德里安的座车。而德国空军也在华沙战役中,错将炸弹丢到了第八集团军的阵地上,以至于造成了友军死伤。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而在和波兰第十摩托化旅的战斗中,德国第二、第三、第四装甲师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虽然兵力强大,但因为装甲兵大多缺乏经验,所以一度每天前进不倒十公里,这还是在拥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最终波兰第十摩托化旅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整个撤退到了匈牙利,后绕路进入法国继续作战。

由此可以看出,战争的双方,波兰和德国在本次战争中的表现,均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波军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作战观念陈旧,指挥呆板,部队整合差,对于新时代的战争缺乏认识。而德军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队扩充太快,有经验的老兵和军官的数量在减少,导致了部队出现配合问题。

结语

虽然双方都犯了错误,战争本就是比拼双方谁犯的错误更少,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战争中不会犯错。

在战争中,指挥官因为战场情报不足,对战况做出误判是一个正常现象。而如何能够降低错误,才是指挥官应做的事情。这一点上,显然波兰远远不如德国。德国人通过缜密的计划,避免了大多数错误,从而奠定了波兰战役的胜利。

《二战全史》

《不折之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