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怎樣的教育方式才算好?

搬磚的小0牛


讓孩子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

擁有“見善不欺,逢惡不怕!”的剛毅性格!

樂於助人,有愛心!並且有號召力,有感染力!懂的付出!朋友之間“吃虧是福!”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有學習力!”

學歷不能代表什麼,但是“學習力”卻是任何行業都應該有的態度和習慣!

總之,“思想,精神財富!”遠遠要比物質財富強百倍!

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具有不怕失敗的毅力!

具有勇往直前的鬥志,還要具有號召力,感染力!擁有“會使用人才”的智慧!擁有會“管理”的潛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業!”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喜歡的點贊加關注喔!謝謝您的支持🙏


親子教育文化


開始我和所有家長一樣,想培養孩子,上補課班興趣班,後來覺得孩子健康第一,只要認真、上進、自理、自律就知足了,沒想到成績什麼的是水到渠成的。也許到九年級會給孩子報補課班吧,爭取不報。

我們是女孩,幼兒園學過1個月舞蹈,不上了,學過1個月乒乓球不上了,都是幼兒園辦的,我們上的是工程大學院內的公辦幼兒園,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所以加點新鮮感報的。

六歲報的畫畫班,上到二年級,三年級發現近視眼50度,詢問孩子意見,孩子決定不上畫畫班了,上學期間一直很喜歡美術課,畫的還可以,初一有時候畫黑板報。

幼兒園最後一年,轉上小區內的幼兒園,上小學前上了一個月英語班,一節課2小時,大概60元一節課,一個月八節。2個小時時間有點長,讀說、提問,孩子精神緊張會頭疼,後來不上了。

小學家長陪伴,引導,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強調認真的學習態度,保證戶外活動時間,作息規律保證睡眠。注重親子關係,朋友般遊戲,老師般教育,家長般關心,混合,恩威並重吧。一二三年級成績一般,前十名吧。四年級開始班級第一。

初一強調安排管理時間,主動查漏補缺,督促複習後作業,預習,從小學開始沒有上過補課班。現在初一,身高一米七(太高了發愁),中上等的公辦校,初一學年共31個班,年級排名第五。到現在,覺得重要的是和孩子的相處,還有教育的方式很重要,不要嘮叨式磨嘰,不要總是師長式教育,還不能總像朋友般規勸,最近感覺孩子大了,以前的不太管用了,感覺得換新的教育方法,摸索中,但是覺得前提得是尊重。


我欣一笑


我孩子今年4歲半,曾經和他奶奶交流過教育孩子的問題,老人家坦言:我年輕的時候也不懂怎麼教育孩子,就是罵、損等等各種高壓,因為周圍的人都是這麼做的,現在想想,真的是不對。

希望她老人家在天堂一切安好。

她的話是一種反思,其實放在教育方式花樣繁多的現在,我相信也是通用的。當然與出生在80年代的我小時候相比,現在的對孩子教育的方式,要絕對科學的多。不過很多現在我們認同的一些理念、觀點,也許在放30年之後看,也是不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確實沒有最好的。

每個孩子的性格、表現、內心、所處的家庭環境及社會環境都不同,所以並沒有最好的方式,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在有一段時期內,有一種觀點認為不能打孩子,並一度非常有市場,但現在來看,至少我認為,適當、合理的懲戒教育是有必要的。再比如說,對孩子多鼓勵的教育方式,過於鼓勵實際上對孩子也不好,容易讓孩子缺少面對失敗的抗壓能力。

當父母不用考試,怎麼當父母也沒有教科書。在我看來,對孩子的教育,一定是一個探索、開荒的過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咱們當父母的要把握尺度,任何方式都不要過度。


卓越早教網


為人父母者總是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資源,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有些父母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以致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幾天前看到一條新聞大概是這樣的——說的是讀完研究生的孩子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去考公務員好幾次筆試成績都是第一,但面試環節卻總是墊底,打擊之下孩子在家一蹲就是兩年,母親去勸孩子找工作反被孩子咆哮稱都是你害的,從小到大隻讓我學習,不讓我交朋友,你自己和家裡親戚關係有哪一個處的好的。這話聽起來是很揪心的,也反映了當下一些家長的教育盲區,我那麼辛苦的為你,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樣來要求孩子,這樣做肯定是不可取的,那麼在孩子教育中怎麼樣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

孩子成長中父母、老師、朋友這三種角色是不可少的,多抽些時間出來陪孩子比啥都強,父母的眼界和價值觀以及自我表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三觀形成。還有就是要量才而行莫強求,孩子有那個天賦是可以引導培養下的,沒有隻願能明事理健健康康就安好了。


尋仙問道2019


管不了人家的孩子!更不是你能教育的!做好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知道他們做的不好就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學惡習!我家小嬸家孩子見我們也不叫人!小叔見我都不打招呼!所以也看出家教了!我就告訴自家孩子咱不看她,也不管父母的恩怨!你和叔嬸的關係爸媽不幹澀!但是見面必須有長幼尊卑!咱打招呼不是討好誰!那是咱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春天19598


這個題目好!有吸引力!答案就利用“密決”找。那麼什麼叫“密決”呢?就是指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看看問題在哪兒呢?就在孩子身上。想想都有什麼問題,有了問題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密決”了。那麼孩子都有什麼問題呢?思考一下,第一:孩子的生理特徵的發展變化,心理特徵的發展變化,認知系統的發展變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就是孩子個體與家庭,學校,社會,自然等對孩子的作用。第二:孩子的各種思想品質,個性,興趣,習慣等的形成規律。第三: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孩子是否知道。有了以上的思考就知道了問題出在哪兒?“密決”就找到了。答案就在有關的書裡,如:生理學,心理學,哲學……。比如,不讀哲學就不知道人的認知規律,人的五官和心腦的相互作用,不知道到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也就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密決”。再如,知識方面出現的問題怎麼解決,只要大人知道了就可以得到解決的。生活中,常常看到孩子不會寫作文,大人就說把作文寫了。沒有具體指導孩子怎麼寫?假如,大人不懂文章學,這個問題就無法解決。結論:“密決”就在問題的有關書裡。🌴🌴🌴🌻🌻🌻


難得糊塗李學龍


怎樣才算教育孩子成功?在我看來,當你的孩子達到如下幾個境界時,就能說明教育成功了。

心智日益成熟,是一個健健康康的人。

一個心智成熟的孩子,父母常常是比較“省心”的,但“省心”的孩子都是“用心”教育出來的。這一點該放在首位了,心理健康是極其重要的事情。父母在孩子的心理方面做跑了功課,那麼日常諸多事情化解起來就比較容易。讓孩子學會溝通、理解、寬容,讓孩子不要偏激,要誠信、友善,等等。不少家長嘴上似乎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但真到了具體事情時,往往就沒把孩子的心理當回事了。

自我管理能力日益加強,有責任意識。

自立,自強,是一個人漸漸長大的重要標誌。父母就是要把孩子變成一個獨立的人,因此,能讓孩子單獨完成某項事情時,就爭取讓他們自己完成;讓孩子學會不依賴,任何時候都努力完成好自己該做好的那一部分。不要總是跟別人比這比那,更重要的是考慮我應當做什麼,我要做到什麼程度。知道自己,掌控自己,這非常重要。

學業上知道認真學習,有較強的進取心。

僅僅懂事還不夠,還需要會學習。現在是學習知識,體現了考試成績等方面。將來出了社會,則是學習崗位配套的知識,學習社會知識。有了不錯學習能力,有自己一套學習方法,持之以恆地完成好一件事情,有了這樣的學習品質,就可能是父母值得驕傲的事情了。

情商好,智商好,將來,不管孩子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職員,如果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就證明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這樣的孩子,都是值得父母驕傲的孩子。


一民聲音


報道稱,遺傳學研究最近著重關注了DNA如何影響個體教育的問題,這一領域被稱為“教育遺傳學”。研究顯示,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偏好是與生俱來的,基因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基於學生的DNA檔案設計出定製的課程計劃,教育遺傳學可以讓其在將來某一天成為可能。最近,一系列大規模的遺傳研究已經確認了影響與教育相關的特性(例如記憶、反應時間、學習能力等)的基因變異體。

目前,利用更先進技術的相關研究也在開展,這些研究有助於查明提升閱讀和數學能力或學習成績的DNA變異體,還可以預測某學生是否具有音樂或數學等特定領域的天賦,在此基礎上,這些“特性”可以在課堂中進行針對性培訓。

這件事情聽起來非常令人鼓舞,當教育遺傳學的技術成熟後,也許孩子在將來會少走很多彎路。但是著名國際教育專家Emma Vanbergen 女士認為:遺傳因子並不是一切。

人類的基因組是一種對環境做出反應的動態系統,環境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對兒童的成長同樣非常重要。例如,音樂天賦是可以遺傳的,但是也要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中才能發展為音樂技能,比如,接觸樂器和勤學苦練。

而英國的教育,正是幫助學生嘗試儘可能多的事物,從而找到自己的天賦和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適合群組學習法,而另一些學生則更喜歡偏獨立式的教育模式。英國的學校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小班教育的模式,這種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得到更多注意及更多輔導,也有更多機會找到自己的天賦和適應的領域。


BE必益教育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時代過來的,有後悔有遺憾有快樂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總之孩子時代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其次就是學校教育。那麼怎麼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個人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對孩子成長教育的看法:

一、教會孩子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我為什麼把這點放在第一位談,關鍵這點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成長及發展,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大部分長大成人後,都是比較自私和貪婪,對孩子的人生髮展非常不利,無論孩子多麼聰明,智慧多麼的高,如果是自私自利貪婪的個性,一定是遺憾而且是人生髮展的絆腳石。

二、教會孩子勇敢自信,不要太呵護孩子的成長,摔摔跌跌很正常,千萬不要孩子跌倒了,乖啊長乖兒短的,慢慢的就養成了孩子惰性和經不住風吹雨打,遇到一點疼痛或者挫折就會有依賴,對於孩子的成長絕對不好,在風浪中成長的孩子,在人生的未來不會被一點風浪擊倒,為什麼有的人在長大後不怕失敗不怕困難和挫折,而有的人則怕這怕那,結果怕什麼,什麼就來。

三、教會孩子有德有品,學會尊重長輩和弱小的人,從小培養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孩子的未來一定是一片陽光,不管成功失敗,人生都不會孤單寂寞,誰都喜歡陽光的人,有品有德之人一定也是讓人尊重愛戴的人。

四、教會孩子好學謙虛禮讓三先,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絕對是人生少不了的品味人生,知識淵博的人總是讓人很親近,都想跟有知識的人一起聊天,談天說地生活也有樂趣!

總的來說就是培養孩子一定要成人,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有高學歷,但一定要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責任使命,祝所有孩子都能成人成才,成為有才有德之人!歡迎大家給予點評點贊!謝謝


文教人生


怎樣才算教育孩子成功?

其實,成功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標準,教育用成功不成功來定義不是特別好。如果非要說怎樣教育孩子才算是成功的,那麼就是父母在教育上沒有遺憾、後悔;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因為過去幾十年的培養教育而感謝父母,感謝家庭的多年付出和培養,會因為這麼多年的教育而獲得幸福;周邊的人或者社會,因為孩子的工作(付出)而覺得有益,那麼這樣的教育應該算是成功的。


具體點來講,怎樣才算教育孩子成功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講。

1、孩子層面,讓孩子感受不虛此生

一切教育都是為了孩子,讓孩子在成人後能夠更快樂幸福。當孩子長大懂事後,回想起來父母的教育,依然會感謝感恩,不管用什麼樣的辦法,也不管孩子今後的成就如何,有沒有成就,從事什麼工作,只要孩子自己快樂幸福,又感謝家庭的付出,這就可以算是比較理想的教育了。

因為教育中含有太多的無法衡量的東西,導致每個家庭的教育沒有可比性。農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的孩子,起點差距就很大,所以兩者對成功的教育也就不同。不同孩子性格不同,興趣愛好也不相同,所以孩子之間的教育也就不同。如果非要用成功來定義,或者要攀比,非要讓孩子學歷有多高,非要學什麼專業,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只管按照社會上的標準來強迫孩子,當孩子長大後,覺得以前一切培養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哪怕生活條件因為教育而變好了,可能也並不快樂,那麼這樣的教育就不能算理想。

2、父母家庭層面,不遺憾不後悔

從家長層面來考評價育成功與否並不是很好,這樣家長壓力太大。對於孩子教育,只要家長盡全力了就好,不要傾其所有來為支持孩子教育,傾其所有的背後就是渴望這次教育能夠獲得成功,一旦不成功,那就必然失望。這樣不僅對家長壓力大,對孩子壓力也很大,這樣的傾其所有的方式其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此外,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出發點,應該是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在這個教育出發點上思考教育問題,最好不要考慮太多其它因素,這樣的教育初心,才能讓教育變得更加科學合理,達到預想的目標。只要多年以後回想起對孩子的教育,不遺憾不後悔,不會想著如果當初怎麼樣,就是成功的教育

3、社會層面

社會層面,教育的成功應該是教育出來的孩子對周邊的人或者社會有沒有正面的作用,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比如做一名醫生,可以幫助更多人減緩病痛,做一名技術工人,創造生產價值等等。

用流行的話來講,不給他人或社會製造麻煩,還能夠服務到一些人,不管幫助範圍大小,能量大小,那麼這樣的教育就很不錯了。

總的來說,好的教育,概括起來可以是無悔兩個字。家長無悔、孩子無悔,家長高興自己幾十年的付出,孩子感恩家長几十年的培養,讓自己不負此生,有這樣的效果,教育就應該算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