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恩施土家文化:石板上的古寨—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徐家寨风貌

说起五道水村,就不得不提到石板上的古村落——徐家寨。徐家寨位于村小学下面百米处,整个寨子的村民约两百人,全部都姓徐,相传徐家寨的村民是唐朝辅佐李世民的徐策也就是有名的徐茂公的后代,为了躲避灾祸三次迁徙,从江西到贵州再到来凤县大河镇的五道水村,在这里经过了12代人的努力,建筑了壮观的山寨。

更让人奇特的是,整个山寨是建在一块巨大而倾斜的石板上,村寨被一座青龙山包围着。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山,恰似一条巨龙,把村寨围绕着,俨然成了这个寨子的保护神。青龙山上树种繁多,葱绿茂盛,甚至有的树种根本还叫不出名字,几人合围才能抱住的大树随处可见,一年四季都呈现一片绿色,仿佛在传递着她旺盛生命力。

徐家寨的建筑多是吊脚楼群,古色古香的木房错落有致地集聚在青龙山的龙身周围。清翠欲滴的绿色、参天耸立的古树、淙淙的流水声、袅袅升起的炊烟、傍晚牧童的笛声、缓缓落下的夕阳,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幅不是田园胜似田园魅力山居图。除了青龙山外,就是一片一片的梯田,上下左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首尾相连。从青龙山脚一直延伸到山上,四周有高大的院墙和寨门,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曾毁于3次火灾中。幸存下来的一栋较古老的房屋,堂屋里有徐家寨保存了500年的神龛,神龛上残存有精美的木刻:最上端从左到右排列着4个精美的小篆“万福来朝”,其下刻有“野鹿含花”等几幅寓意深远的画。徐氏定居此地,5年后开始造田,寨后斜坡上的山梁逐渐被改造为层层梯田,从寨后一直延伸到山巅,颇为壮观。五道水村共有梯田487亩,徐家寨的梯田面积约120亩。田坎用平整的块石砌成。梯田里的泥土,是徐氏后人们从他处一点一点挑上来的。据说梯田最下面垫底的是一层细沙,上面的耕作层则杂糅着贫瘠的黄土与肥沃的黑土。

徐家寨的五道溪流,发源于铁甲山山顶的龙洞。第五道、第四道溪水流过张家院子,在荒草坪合流。第三道溪水在栗家塘附近与前两道溪水合流,西边为张家院子地界,东边归徐家寨管辖。第二道、第一道溪水从徐家寨的青石板上缓缓流过,合流后与前三道溪水汇聚于山下的龙眼,流向社坛溪、酉水河。溪水清澈,鱼翔浅底。等天气热了,间或会游出一尾大鲵,跳出数只山蛙,会惊出人一身冷汗。整个溪流都是清清的、静静的,就像待字闺中的土家姑娘,小家碧玉,秀外慧中。

最流连徐家寨的瓦屋,清白色的瓦儿一片叠着一片,密密麻麻的。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瓦片流向檐前,站在檐下,看着一滴一滴的雨水,伸出小手去接着,体验怪怪的痒痒的感觉,虽然明知水是接不住的。而天晴的时候,檐下又成了孩子们玩过家家、跳绳跳方格的场所。由于交通闭塞,经济条件有限,到目前为止,村里大部分都是木瓦房。

徐家寨的人自然淳朴,古道热肠,善良实诚。大部分村民都是以农作为生,种水稻和养猪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披星戴月,肩挑背驮,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由于务农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只留下老弱妇孺和孩子们,但即使这样,村民们都守望相助,互相帮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助。在困难面前,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在集体大事面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毫不含糊。

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