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理性看“网红”,理智做自己

所谓“网红”,即网络红人。在互联网时代,依托论坛、博客等网页,就诞生了大量网红。现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人人手中都有了移动互联网设备,都是可发声可表态的自媒体。无论是老牌的豆瓣、天涯、博客,还是后起之秀的微博、微信,抑或是当下甚嚣尘上的抖音、快手,都为网红在媒体形态去中心化的现今留下了广阔舞台。在人人皆媒的时代,网红的爆红原因愈加丰富,诞生速度更加迅速,传播媒介也日趋多样化。

面对一浪又一浪的网红大潮,诸多过气网红们被无情的“拍在沙滩上”。去年曾经走红网路的吹头小哥陈飞雄,只因一女网友在微博上放出他的照片,凭借长相清秀一夜之间爆红网络,在他注册微博“我只会吹头”的第二天就收获了百万粉丝,被新浪微博CEO评论称涨粉速度比霍金还快。很快,他所在的理发店被迷妹们围的水泄不通,他也随后举办了一场“巡吹会”,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依次给他们吹个头。不过好景不长,爆料他的营销博主和理发店老板都试图消费他的热度,而粉丝们觉得原本颜值一片天的他也只有几张精修照能看便纷纷取关,他本人也被爆出个人生活混乱等问题,人气一落千丈。现今的吹头小哥已然是泯然众人矣,像这种蹿红的现象级网红虽然在市场运作下可以产生一个时间段的流量,但一般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持续新鲜感,从烫手的网“红”变成“凉凉”的网“黄”。

网红背后是利益诱人的网红经济及其强大的可变现能力。据调查,网红中有超过34%的主体拥有自己的淘宝店,盈利实现比例十分可观。这些年纪轻轻的网红,靠着容貌、减肥甚至炫富、秀下限等噱头,在各种平台小有名气也赚得盆满钵满。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一夜暴富”、“年入百万”等宣传字眼更是让年轻人心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批为此放弃学业、工作的年轻人,一头扎进做网红的大潮中。

诚然,一夜成名的网红运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被打上了“时髦”、“个性”等亮眼的标签,受众在关注网红的同时,会基于对其平凡普通身份的认同形成对自身的投射,从而产生浓厚的效仿欲望。但在轰轰烈烈的网红势头下,我们很难从中发现优秀的品格、精神,抑或是其他能够留存传颂的价值光辉。网红现象折射的正是当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实际,盲目追捧与模仿传递出的是五花八门的价值观与争名逐利的个人追求,无形中给社会增添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息。在人人口中高喊着自由与开放的今天,体现个人价值的不二法门不应局限于标新立异或锦衣玉食,如何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世间留下自己的足迹,才是真正值得每个人一生去求索的。 (简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