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股指處於尷尬境地無下跌理由但缺少上漲邏輯

【股指處於尷尬境地無下跌理由但缺少上漲邏輯】

股指處於尷尬境地無下跌理由但缺少上漲邏輯

近期A股的走勢的確驗證了那句話,熊市不言底,比如李大宵的嬰兒底變成了幼兒底,後來還開了開襠,然後還打了紙尿褲,再然後又出來一個2647,這次又是什麼底不知道.說明熊市判斷底部是困難的,再看看創業板再度創下新低,且繼續呈現下跌趨勢當中,上半年的半年報的公佈大家就看到了,創業板的數據,創業板好歹也有七百多家公司,賺的錢都不及工行的零頭,所以說,幸福的國有企業都是相似的,不幸中小企業各有各的不幸。這一輪的去槓桿,中小企業的壓力更大,問題更多,所以創來板不斷新低,至於底在那裡,底從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我只能說當下在底部區域內.

從50ETF來看上並沒有創新低,還是在區間內震盪走勢,之前我們從價值白馬來看,他們處於一個補跌的走勢當中,而強勢股的補跌一般也被認為是一輪下跌的末端,但是一輪下跌之後,後邊是一輪的上漲還是新一輪的下跌,目前還沒有確定性的答案,至少2638點還是具有向下的虹吸效應.

要清楚現在是不是中線佈局的機會,那要看當下處於熊市的那個階段,熊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稱為崩盤式下跌階段,這一階段是牛市的末端也是熊市的起點,伴有投資者的極度樂觀和瞬間跨臺,之前的上漲邏輯不在,市場不計成本出逃賽跑狀態,特點就是股災式下跌.第二階段就是抵抗式下跌階段,由於前期股災式下跌,市場開始修復,但是邏輯是下跌,所以在這個階段,有些結構性的行情,但是趨勢還是向下,第三階段就是絕望下跌階段.在這個階段市場處於長期低迷,個股大都跌成狗,但是市場悲觀情緒到達頂點,投資者損失慘重,且看不到希望,部分投資者開始絕望離場,對股市表現為不關注不理解不想念不提及不敢看.而現在處於那個階段?我個人覺得符合第三階段的特徵.

從投資者的情緒來看,大家都看得清楚,絕大多數人開始迴避市場了,少有人天天還在打開賬戶進行交易了,滬指的成交量能就能說明問題,最高點的量能是1.3萬億,而上週的地量是934億,這差別.另外兩市中破淨股已365家,其中200多家已創出歷史新低,30家個股股價低於二元以下,兩融資金從過去的2.26萬億降到現在的8400億,槓桿水平也是從過去的1:X降到了1:1,估值水平無論是縱向和過去比,還是橫向和世界比,A股都已經是合理區間了,但這並不是起行情的基礎.

行情上漲的基礎就是大小都要估值偏低,現在還有一些價值白馬還在高位,目前還有一些強勢股存在補跌風險,目前還有高位套牢的籌碼還在高位,只有通過不斷的折騰,把上方的籌碼移到下方,形成底部密集,才具備起行情的條件.價格底從來都是上漲的源動力,但是人都是貪婪的,在上漲的過程中貪婪,在下跌的過程中同樣如此,持幣的人期望更低的價格.

上週我們說空頭行至水盡處,空頭已見風起時.現在來看,的確市場快到了跌不動的時候,但是仍然沒有看到上漲的邏輯,這是最痛苦的,利好有嗎?沒停過,我們也發過A股具備底部的十大特徵,各種奇葩的底部條件都有了,無論是研究員還是董秘都被打,還有券商員工辭職,佣金水平降至過去的六分之一,種種跡象都無下跌的理由,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具有上漲的邏輯,現在確少的就是上漲的邏輯在那裡.

不跌了可以讓場內的人不賣出,但是並不是讓場外的人進入的必要條件,大家知道資金都是買漲不買跌的,資金都是逐利的,上漲才是他們買入的邏輯,現在來看,這個邏輯欠缺,所以資金買入意願不強,因此當下市場很尷尬,就是構築底部,用時間來消化,等待做多邏輯出現,就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