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也說“老布鞋”(衲底鞋)

來源: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

題圖來自網絡

也說“老布鞋”(衲底鞋)

也說“老布鞋”(衲底鞋)

也說“老布鞋”(衲底鞋)

《讀樂亭》上有篇文章談到納底鞋,也說說我所知道的有關樂亭傳統布鞋的事情,給大家參考。過去的家庭婦女都會做鞋,做鞋是女孩兒學習針線的入門功課。布鞋種類很多,除了通常的布鞋,還有一種納幫鞋,鞋面也用細線一針針納起來,這樣的鞋耐磨經穿。納幫鞋還有一種一個鞋面由三塊兒布組成,前面正中是一塊三角形的,這種鞋叫灑鞋,好像是和尚就穿這種靸鞋,納幫靸鞋更經穿。還有一種鞋底向前面延長出一尖角上翻到鞋口,這種鞋忒經穿,下地幹活磨不破。現在有一種旅遊鞋鞋底就上翻包過腳尖,大概就是學了我們這種靸鞋。還有一種鞋,鞋幫是有左右兩片縫合,在前面的合縫處縫一條皮線,男性老年人多穿這種鞋,集市上就有售賣皮線條的。這種前面加一條皮裝飾線的鞋叫夾臉鞋,以前老少穿的布棉鞋都做成夾臉鞋,後來引進外來文化,布棉鞋才做成了釘烏眼繫鞋帶的了。老人穿的加臉鞋,也有鞋幫滿納雲字花紋的,是做裝飾。女孩穿帶布帶兒的些,布帶和鞋幫連在一起做,用同一種布料。小孩兒穿虎頭鞋,還有老磕豬鞋,老磕豬鞋樣子像豬,豬鼻子很誇張。還有一種不會走路的寶寶穿的菜包子鞋,鞋底鞋幫合用一塊布,用上包打摺的方法做成鞋,像個菜包子,鞋底和鞋幫一樣軟,適合很小的寶寶穿。

按鞋底鞋幫的連接方式可分飛幫鞋和窩幫鞋,按鞋口的形狀又分方口鞋、圓口鞋、尖口鞋。年輕人、兒童穿飛幫方口鞋,女青年穿帶鞋帶兒的飛幫方口鞋,中老年婦女穿窩幫圓口鞋,老爺子穿窩幫尖口或圓口鞋。

做鞋用的針針眼就那麼大點兒,針眼我們叫針鼻兒,納鞋底和上鞋用的線繩較粗,是不能直接穿過針鼻兒的。要把線繩的端部破開,用小指指甲把細紗線挑出來分層次揪斷,然後再捻成繩,就變成逐漸變細的繩端了,線繩就可以穿出針鼻了。

鞝鞋不用錐子---真好。這是歇後語湊話,真實情況鞝鞋還是要用錐子的。家庭納鞋幫、鞝鞋都要使用一個用粗針做針頭的針錐子,家家都有銅做的錐子把,錐針可以隨意裝卸,這根粗針俗叫大茬子針。先用針錐子扎個眼,再把引線的針穿過去。針錐子的針頭是用粗針做的,紮在鞋上不會扎壞布料,眼很小,針線很細密。鞋鋪裡使用勾錐子上鞋,椎頭寬大,會把一些布纖維扎斷,所以針腳不能太細密。鞝鞋是個艱苦的活計,很考驗一個人的耐心。飛幫鞋相對來說好上一些,針腳都暴露在鞋子外面,錐子扎一眼,針就引一線,上上下下的穿線,就把鞋底鞋幫連在一起了。窩幫鞋,尤其是小腳婦女的窩幫鞋,針腳在鞋裡面,在靠近腳尖的地方手是伸不進去的,手就是伸進去了,也沒有辦法在鞋裡面把針垂直的插過鞋底。程序是這樣的,當需要從鞋面方向望鞋底方向穿針時,還是從鞋底方向朝鞋幫方向插針,有時要一直穿過鞋面才能把針拔出來,用針帶過一條牽引線,把針卸掉,用這根牽引線套住鞝鞋的主線,拉回牽引線把鞝鞋的線帶過去。鞝一針要這麼複雜的過程,現在的年輕人怕沒有這個耐心了。瑞和祥的布鞋恐怕不是這麼鞝的。

和鞋鋪不同,家裡做鞋是不用鞋楦的,一家大小腳都不同,孩子們的腳又不停地長,一家要預備多少鞋楦呀?補襪子的襪底板倒是家家都有。鞋做成了含口水噴一噴,然後在鞋裡塞一些棉花碎布頭,也有的塞上乾淨的半溼的細砂,放在窗臺上曬乾了,鞋就成型了。

做鞋很費功夫,現在大家都穿商品鞋了,做鞋的技藝怕要失傳了,寫在這裡以作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