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是一段历史,他凝聚了客家人的奋斗史;土楼是一个城堡,它承载着土楼先祖们的厚重的心愿;土楼是一个家,客家游子梦牵魂绕的家。

家,是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怀,每到春节家的韵味就会更浓。走的越远,思念越深,归心越切。过去的客家人生了小孩子,会把包衣埋在自家土楼的门口。女孩的包衣埋在门里,男孩包衣埋在门外。这种习俗似乎告诉他的子孙,男儿要远走四方,女儿要守住自己的家。不管你走到哪里,生你养你的地方是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怀。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申秀芹摄影

年过了,土楼又恢复了昨日的宁静。我和老伴又一次来到六联村。我曾经听到过六联村一位李姓的中年人讲过一个故事。我站立的这条小道上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由于官兵的追杀,太平天国的败兵曾经来到过位于闽粤边界的大山里。他们饥寒交迫,走投无路,老乡们紧闭大门,防止败兵的掠夺。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土楼就是一个城堡,一个完美的防御工事。一楼二楼没有窗户,用做餐厅和储藏,三楼四楼有窗户用于住宿。楼上还有关敌料阵的阳台。木门是土楼最薄弱的环节,客家人担心敌人的火攻,在门里设置了灭火系统。楼上还有可以攻击敌人的垛口。每一个楼里都有自己的水井,不会因为缺水而无法生活。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数百年前客家人为了避免战乱,从遥远的中原千里迢迢逃到闽粤之间的大山深处。生存和安全是他们第一的选择。随着生活的稳定,教育和传承成为客家人最为重视的事业。有钱人在盖起土楼的时候,并没有忘记教育。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客家人挣了钱以后,第一个是建房子修土楼,第二是修学校,第三是修路建桥,第四是修凉亭,还有修风水,再有钱了就是买地。他们把修学校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走在一个个客家村落,走进一个个家庙,你可以看到矗立上百年的功名柱。难怪客家出了那么多的名人大腕,难怪土楼屹立上百年而不毁。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走的越远思念越深,土楼门前经常可以看到“某某国的华侨出资修复某某土楼”。没有那一家人希望自己家的土楼坍塌。除非这一家没有后代继承人,除非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人的能力无法抵抗。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以“永定土楼”为品牌的旅游发展让永定土楼迎来又一个春天。许多村庄发挥自己的优势,凭借旅游发展的东风,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苍老的土楼又有了新的生机。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与著名的洪坑客家民俗文化村为邻六联村就是凭借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它离我当义工的土楼自然博物馆不远。黄金周时位于洪坑景区门口的那条街就好像一条“不夜城”,热闹非凡。

六联村因古时辖有安背、曾屋寨、戌乾、大陂头、山子下、赤珠甲六个自然村,后人雅称为六联村,村名由此而来。这个村东与高头乡丰下村接壤,南与本镇楼下村相连,西与新街坑村相靠,北与洪坑村为邻。民国时本地称大乾保、吴乾保,建国后称丰盛村、丰盛乡,1968年后称六联大队,1980年改称六联村。

随着洪坑景区游客蜂拥而至,毗邻的六联村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土楼是历史,如果您不住下来,你不会摸到历史的脉搏,不会感悟到土楼的历史沧桑。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在一个个断墙残壁面前,我在思索,我的心在震撼。这里曾经发生什么?说心里话,在这种时候比在景区有着更深刻的感觉。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楼沧桑·郭书生摄影

历史不需要掩饰,现实不需要粉饰,让自然的东西更加自然,一切会更加宝贵。我们快要走了,我希望有空再,让每一张图片后边的故事更精彩。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