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這條土樓小道曾經擠滿了太平天國的敗兵

土樓是一段歷史,他凝聚了客家人的奮鬥史;土樓是一個城堡,它承載著土樓先祖們的厚重的心願;土樓是一個家,客家遊子夢牽魂繞的家。

家,是中國人難以割捨的情懷,每到春節家的韻味就會更濃。走的越遠,思念越深,歸心越切。過去的客家人生了小孩子,會把包衣埋在自家土樓的門口。女孩的包衣埋在門裡,男孩包衣埋在門外。這種習俗似乎告訴他的子孫,男兒要遠走四方,女兒要守住自己的家。不管你走到哪裡,生你養你的地方是永遠割捨不掉的情懷。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申秀芹攝影

年過了,土樓又恢復了昨日的寧靜。我和老伴又一次來到六聯村。我曾經聽到過六聯村一位李姓的中年人講過一個故事。我站立的這條小道上曾經擠滿了太平天國的敗兵。由於官兵的追殺,太平天國的敗兵曾經來到過位於閩粵邊界的大山裡。他們飢寒交迫,走投無路,老鄉們緊閉大門,防止敗兵的掠奪。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土樓就是一個城堡,一個完美的防禦工事。一樓二樓沒有窗戶,用做餐廳和儲藏,三樓四樓有窗戶用於住宿。樓上還有關敵料陣的陽臺。木門是土樓最薄弱的環節,客家人擔心敵人的火攻,在門裡設置了滅火系統。樓上還有可以攻擊敵人的垛口。每一個樓裡都有自己的水井,不會因為缺水而無法生活。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數百年前客家人為了避免戰亂,從遙遠的中原千里迢迢逃到閩粵之間的大山深處。生存和安全是他們第一的選擇。隨著生活的穩定,教育和傳承成為客家人最為重視的事業。有錢人在蓋起土樓的時候,並沒有忘記教育。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客家人掙了錢以後,第一個是建房子修土樓,第二是修學校,第三是修路建橋,第四是修涼亭,還有修風水,再有錢了就是買地。他們把修學校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走在一個個客家村落,走進一個個家廟,你可以看到矗立上百年的功名柱。難怪客家出了那麼多的名人大腕,難怪土樓屹立上百年而不毀。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走的越遠思念越深,土樓門前經常可以看到“某某國的華僑出資修復某某土樓”。沒有那一家人希望自己家的土樓坍塌。除非這一家沒有後代繼承人,除非是重大的自然災害,人的能力無法抵抗。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以“永定土樓”為品牌的旅遊發展讓永定土樓迎來又一個春天。許多村莊發揮自己的優勢,憑藉旅遊發展的東風,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蒼老的土樓又有了新的生機。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與著名的洪坑客家民俗文化村為鄰六聯村就是憑藉旅遊發展的一個典型。它離我當義工的土樓自然博物館不遠。黃金週時位於洪坑景區門口的那條街就好像一條“不夜城”,熱鬧非凡。

六聯村因古時轄有安背、曾屋寨、戌乾、大陂頭、山子下、赤珠甲六個自然村,後人雅稱為六聯村,村名由此而來。這個村東與高頭鄉豐下村接壤,南與本鎮樓下村相連,西與新街坑村相靠,北與洪坑村為鄰。民國時本地稱大乾保、吳乾保,建國後稱豐盛村、豐盛鄉,1968年後稱六聯大隊,1980年改稱六聯村。

隨著洪坑景區遊客蜂擁而至,毗鄰的六聯村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土樓是歷史,如果您不住下來,你不會摸到歷史的脈搏,不會感悟到土樓的歷史滄桑。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在一個個斷牆殘壁面前,我在思索,我的心在震撼。這裡曾經發生什麼?說心裡話,在這種時候比在景區有著更深刻的感覺。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土樓滄桑·郭書生攝影

歷史不需要掩飾,現實不需要粉飾,讓自然的東西更加自然,一切會更加寶貴。我們快要走了,我希望有空再,讓每一張圖片後邊的故事更精彩。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这条土楼小道曾经挤满了太平天国的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