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觉得我国最先装备电磁炮的舰艇会是哪一型?

啸鹰评


电磁炮作为未来一种新型武器,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来对金属炮弹进行加速,使其达到打击目标所需的动能,与传统的火药推动的大炮,电磁炮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由于电磁炮弹初速超过2000米/秒,因此其速度至少4~5马赫起,快的达到几十个马赫,电磁炮的弹丸目前都是以动能弹为主,所谓动能弹,就是以金属为主的实心弹丸。而普通炮弹的弹丸是空心的,里面有化学装药,依靠化学装药爆炸杀伤目标。相比传统127mm舰炮30km的射程,电磁炮的射程可达300km,根据美国海军的计算和估测,1门电磁炮的火力支援能力能同F/A-18舰载机联队相媲美。

电磁炮由于需要大量的电力来产生强大的电磁力对金属炮弹进行加速,所以电磁炮至少需要电力蓄能器、控制系统和发射导轨,但是最本质的还是需要有大量的电能供应,所以电磁炮能不能装在一艘主战舰艇上主要看其能不能提供大量的电力了,通俗来说就是看舰艇的动力系统的发电能力了。

电磁炮在发射前需要经过超级电容来储存大量的电能,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发射导轨上产生强大的洛伦兹力来推动炮弹加速,理论上加速度越快炮弹的射程就越快,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动能就越大,也就是威力越大。所以衡量电磁炮的性能首先要看其电能供应系统,其次是轨道炮的动能焦耳能量,像美军的电磁炮测试中,一门测试的电磁炮取得了33兆焦的最大动能,创下了已经公开的电磁炮的世界纪录。但是电磁炮的动能不能无休止增大,过大会因为无法精确制导控制而导致炮弹的精度大幅降低和目前电磁炮发射导轨烧蚀严重继而降低炮管寿命的问题。

在我们平民百姓最清晰的认识恐怕就是电影变形金刚里面那款装备在阿利伯克驱逐舰上远程打击金字塔上的机械怪兽的画面了吧,虽然电影是假的,但是电影中想要表达的逻辑是正确的,也是告诉我们未来电磁炮出现后的优势。

我国在电磁炮研究上早已经开始研究舰载电磁动能武器的项目,并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了,像网上出现过的072登陆艇舰艏有一门炮管特别粗壮的舰炮的画面出现后,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电磁炮在上舰试验,到底是不是谁也说不准,假设在试验成功后那艘军舰会最早装备呢?

网上呼声最高的是当下最火的055大型驱逐舰了,那我们来猜测一下055具不具备这个实力呢?

首先电磁炮在发射时需要大量的电能,所以055驱逐舰能不能提供大量的电能就决定了055是否具备装备电磁炮的能力。055驱逐舰采用的是全燃动力,是由4台国产QC-280燃气轮机提供驱动力推动舰艇高速航行,以QC-280最大功率30兆瓦的功率输出来看,在32兆焦电磁炮发射前至少需要2台QC-280燃气轮机全速运转来提供电磁炮所需的能量,舰上其他的电子设备等耗电设备就只能依靠剩余2台燃气轮机了(虽然都装有柴油发电机,但是面对全舰的耗电设备柴油机是难以覆盖的),那这个时候055大型驱逐舰是没有多余的功率来驱动军舰航行的,所以055驱逐舰要想发射电磁炮弹军舰就得停航才能达到电磁炮在发射时所需的耗能。而且电磁炮不是说一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再有射速过低也是不被允许的(还不如用传统的舰炮呢),所以电磁炮要想缩小发射间隔时间,就需要动力系统至少能持续不断的提供至少超过100兆瓦的输出功率吧。

所以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电磁怕真正上舰还需要很长时间,在上舰之前需要解决的事情很多,除了电磁炮在发射前需要的大量电能外,控制系统也很关键,好在我国已经研发成功综合电力系统,为电磁炮等动能武器的上舰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也有可能会采用动能小一点的电磁炮上舰实战检验,如果真是这样,055是最合适的选择了,但是要想将电磁怕应用在未来海战中,上述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贸然上舰的电磁炮只能沦为鸡肋。


魑魅涅磐


以目前我国海军现役的各型战舰来看,未来想要装备电磁炮上舰的话,只有055型驱逐舰才是最有可能先行搭载电磁炮的战舰。

电磁炮与常规舰炮不同,它并非是依靠炮弹自身所携带的发射药产生爆炸来使弹丸射出炮管的传统火炮,而是依靠火炮所提供的电力来对炮弹进行加速,以达到射出杀伤目标的效果。因此,电力变成为了安装电磁炮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我军现役的所有战舰来看,052系列等在能源供应上肯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为这一系列军舰在设计之时便没有考虑过电磁炮的安装,强行搭载反而会降低战舰本身的作战能力。另外电磁炮炮弹的造价很贵,如果在052和054这种战舰上广泛部署的话,外经济上肯定也吃不消,倒是要是个朱姆沃尔特一样有炮无弹那就尴尬了。


而055的话,上述问题便完全不在话下。这款战舰平台发展潜力比较大,在设计时就考虑过电磁炮的加装,而且055型因为本身造价昂贵,也并不会大量生产,经济上的压力会比较小。所以电磁炮如果研制完成,那055绝对是最理想的选择。


飞猪涨姿势


类似的问题以前说过。

在谈电磁炮之前,要先讲一讲军舰的主炮目前在海战中的尴尬地位。

自从有了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火炮就越来越沦为海战的配角。一方面因为火炮的射程短,你需要抵近到几十公里之内才能够得着对方,而人家反舰导弹一百多公里外就把你给灭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另一方面火炮的射击精度也远比不上反舰导弹,哪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舰炮的射击精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跟导弹也还是不能比。导弹是一箭封喉,火炮是打哪指哪。

正因为如此,军舰上的导弹越来越多,火炮越来越少,到今天只留下一门主炮。

有人说,既然舰炮这么没用,干脆不要它好了。不要也不行,就像战士的手枪,它的火力、射程和准确性都比不上自动步枪,但它有个优点是机动灵活,可以在最后关头拿来防身。现如今的舰炮就像是战士身上的手枪,主要是防身用的。

前些日子有讨论F22和歼20上面到底要不要、有没有装航炮,我认为是有的,它看起来像鸡肋,但关键时刻没了它还真不行。

现在有了电磁炮,射程似乎不再是问题了,但更大的麻烦还是有。

据说电磁炮可以将一枚实心弹丸发射到200甚至300公里远的地方,这个距离确实跟反舰导弹差不多,但它的火力与精确度怎么样?没人说。

古人云:强弩之末,虽鲁缟不能穿也。意思很明显,你射得再远,又是靠动能撞击,到头来打不死人也是白搭,杀伤力不行。电磁炮也一样,它的原理决定了它发射的炮弹是实心的,且不说到目前为止电磁炮本身还是个试验品,就算是它发展成熟了,未来几十年内,电磁炮的弹丸还会只是实心弹,没办法安装复杂的制导设备。也就是说,想追求更远的射程,就必然牺牲射击精度。打不准,再厉害的舰炮也是白搭。

为什么距离远了会打不准?因为炮弹是在空气中飞行,空气是流动的,你计算的弹道再完美,也架不住气流扰动把你推偏,失之毫厘,谬以千米。

如果电磁炮真的上舰,它会安装到哪一型的军舰上呢?

马博士团队的电磁炮装到退役登陆舰上,目前还只是研究和测试阶段,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电磁炮已经成熟到可以上舰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电磁炮的研究方面我们肯定是跑在前面的,咱只是低调。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论:

一、至少五年内,我们还看不到电磁炮正式列装上舰的可能。

二、尽管电磁炮的性能远高于普通舰炮,但由于它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以及体积庞大的专用供电设备,它不会列装到7000吨以下级的舰船上。

三、目前可以安装电磁炮的军舰有055大驱和071型船坞登陆舰。

四、电磁炮的主要作用是对来袭反舰导弹的拦截防御,不是对数百公里外舰船的进攻,更不是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


老粥科普


根据马伟明院士近些年来的论文、讲座和官方报告来看的话,首选可能是“未来全能舰”方案,其次可能会是一种“专用”的大型支援舰方案,大家呼声最高的055反倒可能性很小,具体原因听“小科普”给大家仔细讲解一下。

这里“小科普”要首先给大家讲解一下目前影响电磁炮实用化的两个关键技术难点;

目前影响电磁炮实用性的关键是“轨道烧蚀”,尤其是电磁轨道炮由于技术选择的特殊性轨道烧蚀对电磁轨道炮的实用化影响非常严重,美国海军在电磁轨道炮上的反复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此,我的电磁线圈炮还好一些,但离真正的高技术电磁重接炮还有一定距离。

其次是高加速G值下的制导电子元件抗过载的问题,电磁炮说白了就是用电磁加速弹丸利用高初速达到远射程,而想要射程远炮口初速就要高,而炮口初速高也意味着制导弹丸的加速过载G值就大,而目前全世界所有军工制导电子元件的抗过载实用极限(也就是勉强不在乎成本可以做出来的)在30000g左右,美国目前155毫米口径M982“神剑”制导炮弹的抗过载极限也仅有15000g,而想要电磁炮制导弹丸发射到400公里远,进行远程支援打击,电磁炮的炮口初速最少要2500米/s,而2500米/s下30000g的加速过载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制导元件可以使用,更不要说美国当年对DDG1000前身DD21那种“全球覆盖打击”的设想了。


图注:美国曾想在DD21上的电磁炮可以发射3000公里-6000公里超远程制导弹药,实现全球覆盖打击,而想让制导弹丸达到这个射程,电磁炮的炮口初速将极其恐怖,制导元件的抗过载将是个非常、非常大的难题。

而除了这两个影响电磁炮实用化的技术难点之外,电磁炮上舰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需要解决,那就是“综合电力系统”。

因为只有综合电力系统才能把舰艇内的动力需求、电力供应综合在一个电网里面使用,而电磁炮作为“瞬时”用电大户,对电力需求和高压电网稳定性要求是极大的,哪怕应用“储能系统”,在其为电磁炮充放时的瞬时大功率电流也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千瓦的电网才能承受住。

这也是为什么马伟明院士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和“电磁发射”领域都有同样进展的原因,两者其实是有一定承接关系的,而根据“小科普”看到的马伟明院士自己关于“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论文来看,我们的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在“九五”期间开始预研,经过了“十五”、“十一五”两个阶段的刻苦攻关后,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大功率燃气轮机、高速柴油机、高功率密集度集成化发电、中压交流发电机等重要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突破。
图注:海军工程大学的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验样机。


从整体技术层面来说与美、英、法等海军强国基本保持同步,甚至在集成化发电领域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在工程应用方面则相对落后,海军工程大学的实验样机也仅处在4000吨054A护卫舰这个级别,而国外应用“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的万吨级主力舰艇早就已经服役了。

而目前大家一直认为的,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制成功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领先国外一代其实并不准确,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在2003年首次提出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路线”,指的是用二代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来为一代中压交流电力系统的设备进行供电,实际是一种一代半综合电力系统,更确切的说是“一代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与二代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过度阶段。

而目前055肯定还没有应用“综合电力系统”,而型号改装的可能说实话也不太大,而且055的本质是“防空驱逐舰”,即使现阶段电磁炮上舰也很难发挥出电磁炮远距离对陆支援的真正作用,还不如直接用马伟明院士所设想的“未来全能舰方案”、或者专用一款对陆支援舰艇来的更合适。
图注:未来我国舰载电磁炮应用的舰艇,很可能是“未来全能舰”

最后要和诸位读者说一个消息:万恶的平台终于给我“军事”两字了,我的名字也从“天真小科普”改成了“军事小科普”,望大家众所周知哦……有喜欢的新朋友也可以点个关注呦!


武备趣科普


电磁炮技术目前还不成熟,恐怕目前的作战舰艇都难已满足电磁炮的一些要求,目前舰载电磁炮还处在实验阶段,装舰也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从现在的情况看,恐怕能满足要求的只有055大驱和072登陆舰了。

电磁炮首先要求有强大的电能做供应,一万吨级一下的舰艇几乎可以全部排除。剩下的万吨以上的舰船,航母和未来的两栖攻击舰都不需要,就只能在072登陆舰了。但072登陆舰前主炮为我国的76速射炮,主要是以防空和近距火力支援为主,从作用上来说登陆舰并不要求有多么强的对岸炮击能力,因为这个可以由其他舰艇完成,如果轮到让登陆舰炮击掩护登陆的战车和部队,那是愚蠢到家了,等于让登陆部队送死。

所以,个人观点,电磁炮有它的固有优势但也有它的缺点,如果在小型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海战武器;但目前个大体重的电磁炮系统在装舰适应性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因此即便装舰也难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天涯咫尺1986


005型驱逐舰的改进型很有可能会是我国第一种装备电磁炮的实战军舰。虽然现在在072型登陆舰上已经测试了电磁炮,但是那艘军舰现在顶多算是测试舰,而不算是真正的实战序列的舰艇。

图为055型驱逐舰搭载电磁炮的比例示意图,非常合适。


005型驱逐舰具备搭载电磁炮的主要优势就在于空间。005型驱逐舰是我国海军水面舰艇除了航母、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外最大的水面舰艇,也是最需要装备电磁炮的水面舰艇,好在他的舰体空间巨大,根据网友制作的图片可以看出,005型驱逐舰在装备电磁炮的情况下,舰首一点也不显得拥挤,反倒是现在的130毫米单管速射舰炮显得小气了一些。

图为在055舰首搭载电磁炮或者单管130毫米速射炮的大小和占用空间对比图。


另外,055型驱逐舰的电力供应不是问题,055型驱逐舰拥有先进的电力综合管理系统,今后也会搭载我国第一种电力推进设备,有马伟明团队的支持,055型驱逐舰已经装备了世界一流的电力设备,这意味着军舰有足够的能量供应电磁炮的能耗。055型驱逐舰除了4台QC280型大型燃气轮机外,还装备有专用于发电的柴油机。QC280燃气轮机单机功率高达33MW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军舰推进和耗电所需。

图为055和052D型驱逐舰的体积对比图,可见055的舰体空间更加充足。


再者,055型驱逐舰也有装备电磁炮的必要。要知道电磁炮可是非常先进且昂贵的设备,一般的军舰装备电磁炮很有可能会浪费掉电磁炮的价值,电磁炮必须装备在一定的高价值军舰上,起到关键的作用,毕竟装备量不会很大。而055就是典型的高价值军舰,也是海军地位很高的主力军舰,所以他装备最先进的电磁炮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图为我国的电磁炮示意图。


另外,还有一种军舰有可能先于055装备电磁炮,那就是全能舰,全能舰是马伟明团队设计的一种全部以电磁炮作为武器的新型军舰,虽然也可以发射导弹,但是采用的是电磁垂直发射系统,因此全军舰的作战主要依靠电磁能,所以被赋予了全能舰的称号,这个军舰目前还在规划讨论阶段,究竟能否顺利建成还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