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一小國想取代中國,以中國名號自居,在條約上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古時候,四大流域造就了四大文化。可惜時過境遷,當年的四大文明只剩下瞭如今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傳承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歷史書寫了中華文明的輝煌。而這輝煌是歷朝歷代祖祖輩輩們辛辛苦苦積累而來的。曾經的中國是周邊國家競相崇拜的對象,他們爭先恐後的來到中原,學習中華文化。其中。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小國想取代中國,以中國名號自居,在條約上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早在漢唐時期日本就頻頻派遣使者來到中國取經,企圖通過學習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經濟制度,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經驗來發展日本。漢唐時期的中國就是日本心目中的天朝上國,中國的一切文明都值得他們學習。

如若有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日本國內至今都還有許多中華文化的影子。他們的和服最初就是仿照漢服所製成的,他們的跪坐之禮也是沿襲我國古代的傳統,就連他們的文字之中也有許多中文字體。所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講,中國成就了日本。

一小國想取代中國,以中國名號自居,在條約上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但是,在漢唐之後日本對中國就失去了崇拜敬畏之情。在日本人的眼中,只有漢唐時期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天堂。漢唐之後,他們心中的樂土就已經消失了。所以在此之後,日本對中國再無敬畏之情,反而是一次次妄圖入侵中原,奪走中國文明。

日本自以為他們通過在漢唐時期長期且持久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中國文化的全部精髓,自翊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於是他們恬不知恥的自稱為中國。不僅如此,他們似乎還忘記了自己曾經大老遠跑到中國學習的經歷,竟然將中華優良傳統說成是日本的文明。

一小國想取代中國,以中國名號自居,在條約上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恬不知恥,在後來中日簽訂條約之時還鬧出了一場笑話。那是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次條約簽訂現場,當時中方代表是清朝政府,清朝代表正準備簽下中國二字卻被日本代表攔住了,他們認為這明明已經是我們日本民族的稱號了,為何清政府還在使用。

一小國想取代中國,以中國名號自居,在條約上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此話一出,也是讓在場之人莫名其妙。幾千年來,中國都是以此自稱,這“中國”二字何時又屬於日本了呢?但是在簽約現場,日本方面堅決不同意清政府使用“中國”自稱,為了儘快簽訂條約,中日雙方只得另尋途徑。最後多虧了有人提議在日文條約中中方代表採用“大清國”自稱,以此滿足了日本的要求。

清政府的退步也終於讓日本滿意了,更何況條約中日本方面還是籤的“大日本”,這個稱呼也是讓日本人喜笑顏開。雖然日本國土到底大不大,人們心中都有數。但是既然日本喜歡自欺欺人,那就讓日本一直沉迷於自己的臆想之中吧。

一小國想取代中國,以中國名號自居,在條約上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其實歷史上像日本這樣強行佔用中華文化的例子數不勝數。韓國也是這樣的一個國家,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態度不是學習,而是直接掠奪。在他們口中,中國的傳統節日是起源於他們國家的,中國家喻戶曉的詩仙也是出生在韓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