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景泰帝为什么会在政变中失败、被废、身后无名?

甲乙丙丁戊


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16日,在太监王振等人的极力忽悠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蒙古一部),让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朱祁钰“留京居守”,一个月后,明英宗朱祁镇率领的20万明军(号称50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明英宗朱祁镇本人被俘。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时任刑部尚书丁铉、时任工部尚书王永和、都察院右都御使邓棨全部身亡。

土木堡到北京就200多里路程,瓦剌的骑兵几个小时就能杀到。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上下人心惶惶,当时北京的军队只剩下老弱病残不到十万人。不少高官的将子女开始转移到南方,富人也开始南逃。这时候,不少大臣建议迁都南京,躲避战祸。

此时担任兵部左侍郎的于少保正主持兵部工作,他向监国朱祁钰和孙太后提出,瓦剌的军队不会那么快打来,他们也需要时间,建议朝廷积极备战,坚守北京,指出北宋的前车之鉴不远,一旦此时放弃北京,蒙古人必将长驱直入,大明江山社稷宗庙必然不保,并建议谁再提放弃北京,立即斩首。孙太后和朱祁钰最终同意于少保的意见,于少保在征得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史载有这么回事)和孙太后同意后,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9月,朱祁钰登基为皇帝,改明年为景泰元年,是为明代宗。作为妥协,立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于少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时,于少保抓紧整军备战,同时调集各地勤王军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同年十月,也先率领大军杀到北京城下,于少保短时间聚集了22万大军,并出城列阵迎敌,双方小规模接触,并未发生大战,也先看到明朝准备充分,不久就主动撤退了。

总之也先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要求和明朝和好。为什么要和好?也先要茶叶啊,天天吃肉不喝茶怎么办?和好了才能搞点贸易啊,要点赏赐啊,反正有茶叶才行。在朱祁钰和于少保的努力下,大明朝总算安定了局势。

借此机会,大臣们要求接回明英宗朱祁镇,让太上皇朱祁镇在草原吹寒风说不过去。但是景泰帝朱祁钰显得不太愿意,怕哥哥朱祁镇回来抢了皇位。于少保说,皇位是大事,不是说换就换的,当前皇位已定,不会再改变了,您哥哥朱祁镇回来了他还是太上皇,您还是我们的皇帝。于少保这么一说,景泰帝也就放心了,那好吧,于是派人安排这个事。

第二年八月,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在瓦剌人依依不舍的泪眼中回到了北京,弟弟朱祁钰也举行了比较隆重的迎接仪式,亲自到场接哥哥,然后把哥哥关进了南宫,软禁了起来。此后,兄弟俩各过各的,哥哥被软禁在南宫,弟弟也不去看哥哥。

兄弟俩老是不见面,如何是好?于是,大臣们又操心了,纷纷上疏景泰帝,要求景泰帝逢年过节或是其他有空的时候,带领弟兄们去拜见太上皇,共叙兄弟情义。景泰帝不同意。一直不同意。大臣们就更急了,又上疏景泰帝,说景泰帝,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哥哥太上皇朱祁镇当年对你这么好,你可不能忘恩啊,你看看,当时你20多岁了,还让你留在北京,没有让你去外地就藩;你哥哥朱祁镇御驾亲征,让你留守北京,对你多信任、多好,你应该常去看望哥哥才是。景泰帝不悦,后来干脆把南宫的门锁灌铅,把南宫周围的树都砍了,怕有人通风报信。看看到现在北京的大树都不多,原因就是树大招风,经常被砍。

这就是弟弟景泰帝朱祁钰的不对了。但是,也别说风凉话,换你在这个位置,你也很为难。如果太上皇行动自如,哪天景泰帝朱祁钰这个皇位说不定就不保了,毕竟,哥哥朱祁镇曾经当过14年的皇帝,威望还在。倘若景泰帝是这样想,那就好理解了。

但是,朱祁钰更不对的事情出现了,景泰三年,景泰帝朱祁钰强行废除哥哥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当时,也有不少人劝阻,于少保对此事什么态度呢?于少保是默认的。这就为后来于少保的死埋下伏笔。于少保为什么不劝阻景泰帝,让景泰帝不要违反当初的约定,不要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位?但是,因为有保卫北京、稳定局势的功劳,加之为政还算清明,景泰帝此时在朝野已经具有相当的威望,而哥哥朱祁镇只是个放回来的俘虏,丢人现眼的东西,只好令人宰割。所以,景泰帝成功地废除了哥哥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新太子。于少保不阻止此事,也是出于忠于皇上考虑,毕竟此一时彼一时,景泰帝已经稳定了皇位,景泰帝说的也没有什么错,父有天下,当传于子,冒然阻止景泰帝,于少保可能会落得不忠不孝的名声,里外不是人,尤其是景泰帝朱祁钰对于少保有知遇之恩。

但是,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景泰帝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病死了,景泰帝就这么一个儿子,此事对景泰帝打击实在太大了。但景泰帝这时才25岁,按照常理,再生出儿子不是什么难事。但已有大臣上疏呼吁景泰帝恢复原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位。最为著名的是御史钟同(江西吉安人),他上疏建议景泰帝重新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说:“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意思是说,皇上,你强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下遭报应了,太子死了,说明天命不可违。朱祁钰将钟同乱棍打死。于少保此时什么态度?没态度。

景泰七年正月,景泰帝的太子死了3年后,景泰帝的皇后又死了。到这一年,29岁的景泰帝依然没有再生出儿子。期间,不断有人建议复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帝都是不答应。于少保什么态度?没态度。

短短3年内,景泰帝连续死了儿子、死了老婆,没有再生出儿子,景泰帝还不反思?

《明史景帝本纪》:八年春正月丁丑,帝舆疾宿南郊斋宫。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翻译一下: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生重病了,大臣们建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帝不听。于少保参与了建议复立太子了吗?没有。

景泰帝在死了儿子、死了老婆之后,自己也病倒了,就在这个时候,景泰帝依然不肯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于少保依然没有参与劝说景泰帝复立朱见深。大臣中间有人开始投机了,既然景泰帝生重病了又不肯立太子,就在这个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倘若这次景泰帝答应复立朱见深为太子,那么谁还会去迎接过气的朱祁镇复位呢?

朱祁镇复位后,将将弟弟景泰帝朱祁钰重新任命为郕王,朱祁钰当了8年皇帝,又当回了哥哥朱祁镇最早封给自己的郕王,明英宗朱祁镇还是很讲义气,弟弟你这样不仁不义对哥哥我,哥哥我对你如初。不久朱祁钰病死。明英宗不承认弟弟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并给了他一个恶谥号:戾。以亲王礼将其葬在西山。笔者觉得,明英宗朱祁镇这个做法,不算过分。毕竟,8年来,弟弟朱祁钰做的确实太让他心寒了。

景泰帝的一意孤行,将自己拖进万绝不复的深渊,也连累了于少保,倘若景泰帝最终同意群臣的意见,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死后,帝位将由朱祁镇的儿子继承,朱祁镇仍然是太上皇。这样朱祁钰的一切名号都将得以保全。关键还是朱祁钰的政治智慧不够,没有把父亲的老谋深算和心狠手辣学到手。

景泰帝朱祁钰废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后,短短5年内,朱祁钰全家死光。御史钟同先生说的一点没错,天命有在。人不能做亏心事,否则整天心神不宁,必然被上天惩罚。倘若景泰帝不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位,景泰帝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活着,儿子朱见济会不会夭折不好说,但心中无负担的景泰帝再生出几个儿子应该不是难事;废了侄子朱见深太子位后,景泰帝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最后拖垮了身体,足为后世借鉴。


坐看东南了


景泰帝是一位被历史严重弱化、黑化的帝王,他落个如此的结局与他的性格和政治手段不无关系。

题主说的这“政变失败、被废、身后无名”算是景泰帝身后的事情,有些事情景泰帝是无法把控的,但是在他能把控的时候却没有把握机会,导致了自己身后苍凉。

政变失败这个说法是有误的,景泰帝不是通过政变上台的,他是合法的继承皇位,当时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王朝无君,瓦剌兵临城下,需要有一位成熟的皇帝统领群臣,稳定局势,力抗外敌。


景泰帝朱祁钰在于谦和孙太后的支持下,登基称帝,他还干得不错,不但打跑了瓦剌,稳定了朝局,而且在他当政的几年时间里,政绩还不错。

题主说的政变失败应该是指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在一帮政治投机大臣的拥立下,破门而出,登基复位。相对明英宗朱祁镇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政变;对于景泰帝朱祁钰来说,却是一次很失败的政治风控管理,他丢了皇位。

夺门之变,景泰帝是没有办法的,此时他已经是病重期间,无法掌控朝局了,而朝中的大臣们又各有异心,忠臣于谦又太过爱惜自己的羽毛,没有做出阻止政变的行动,最关键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在正统合法上占有先机。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登基,就开始了清算,首先拿下了大明的柱石之臣于谦,重用夺门之变的拥立之臣徐有贞、石亨等人,整个朝局基本都换成了明英宗朱祁镇的人,所以才能平稳过渡,明英宗能顺利的复位。

景泰帝的被废是在朱祁镇复位后的一个多月后,此事算是中国历史上很奇葩的情形——明朝有两个皇帝:一个是登基复位后的明英宗朱祁镇;一个是躺在病榻上呻吟的景泰帝朱祁钰。

估计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忙着打压于谦及其党羽,封赏徐有贞、石亨等有功之臣,居然给忘记了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还没死呢。一个多月后,才有大臣提出这个问题,于法统不合,朱祁镇才赶紧以孙太后之谕旨废除景泰帝的帝王封号,封朱祁钰为郕王,也就是景泰帝原来的藩王封号。景泰帝才从法统上彻底被废了。

景泰帝朱祁钰的身后无名,主要拜明英宗朱祁镇所赐,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复位后,不但清算了景泰帝一朝的政治势力,更是把景泰帝个人也进行了清算,只是由于景泰帝已经死了,不可能有过分的行为。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清算不了你的人,至少要让你的名声在史书上不是那么好听,朱祁镇的做法很简单,既然废了你的帝号,那么就不能葬入帝陵,以王爷之礼葬之,并且相当的寒酸,篡改史书,比如皇帝庙号问题上,既然景泰帝被废,就不能享用庙号,这就是直接从史书上把景泰帝排除在外了,不承认他曾经当过皇帝。

景泰帝的明代宗这个庙号,还是大明朝都亡了,由南明王朝的皇帝给追封的,一个庙号都要两百年后才上,朱祁镇及其子孙也真是彻底绝了情了。

景泰帝朱祁钰落得个如此的下场,不关乎于他的政治水平和治国能力,说实话,他的治国能力应该比他哥哥明英宗还强些。他实在是心软,没有杀了明英宗朱祁镇,所以等朱祁镇复位登基,翻过身来,清算他的时候可没心软。


沉墨I方之城


(一)

政治需不需要守信用呢?

许多人认为,政治的原则跟用兵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应善于随势而变,不可拘泥,用术语来说,就是要一切“从权”。权,就是权变。政治谋略的根本,在于会变。政治史上从没有“个人征信档案”。迂腐、僵化、不知变通的人,在政治上只能是失败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莽。他的事今天咱不说,让我说回景泰帝。

景泰帝朱祁钰登基,有很大的偶然性,说白了就是命好。

他作为英宗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弟弟,已经成年,本来早该之国就藩了。可能因为正统年间宫廷和谐,母后和太妃(景帝母)关系好,皇帝和郕王也是兄友弟恭,打发朱祁钰到封国去,大家在亲情上一时舍不得,就一直把朱祁钰留在北京府邸里。直到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突然爆发,英宗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皇帝被俘,成了人家手里的一张绝杀王牌,这可大大不妙。可政治这个牌局与一般打牌不同,可以想办法换掉对手的牌,在历史上以“忠君”闻名的明朝大臣们,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们的皇帝,拥立正好在京的郕王为帝,而给英宗奉上“太上皇”的虚号。为了国家的利益,暂时放弃对英宗个人的忠诚,这就是“从权”。所以大臣抛弃了皇帝,没有指责大臣不忠,不仅英宗的母亲孙太后不敢反对,就是英宗本人都没二话。

郕王朱祁钰就是这么登台的,从他的经历来看,国家的不幸,可能正是个人的大幸,历史上许多大英雄都是如此。


(二)

政治的本质是博弈,或者说俗一点,就是交易。政客们在利益的交换和妥协中实现政治协议的达成。

英宗之母孙太后,是宣宗的皇后,她本来只是皇帝的宠妃,最后推倒皇后,凤冠她自己戴,可见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宫廷妇女。

孙太后具有政治眼光,她看清了时势,在英宗被俘,然后被瓦剌人挟持着入侵的国难之下,她不可能拒绝朝臣拥立新君的请求。但她同意郕王朱祁钰继位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册立英宗之子朱见深(即后来的宪宗)为皇太子。这就是一项政治交易:朱祁钰可以即位,但等你百年之后,应将皇位传给大宗英宗这一系。

时局紧迫,太后与郕王君臣彼此让步,顺利达成协议。也就是说,朱祁钰上台,是有条件的。朱祁钰也照办了。

(三)

我前面说了,政治运作应随“时”与“势”,时移势易,政治交易的合同就不免要修改。

朱祁钰是有儿子的,他在皇位上坐了两年多后,地位稳固,他就开始谋算着修改甚至废弃“条约”,立他的亲生子为皇太子。

此时,英宗早已被瓦剌人释放,回到北京。本来朱祁钰很不想哥哥回来,可偏偏瓦剌人不想白养一个失效的王牌、不管用的太上皇,一心要送他回来。当年抛弃了他的大臣们,这时热情高涨,纷纷表态,甚至自告奋勇要去漠北接太上皇回来。弄得朱祁钰好尴尬,只好接受。他这么做是违心的。可是皇帝的心意竟然没有什么人去领会,并帮助他阻止英宗还朝,说明在他即位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他还没有取得帝王应有的威权,大臣根本不顾及这位本尊皇帝的感受,只顾着向过气皇帝表现忠诚。

英宗回来后,被软禁在南城里,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禁锢生涯,并时时遭受一些小人的精神虐待。比如他病了,派人向掌管御药房的司礼监太监廖官保讨药,廖太监竟然不给。甚至还有人串通起来,诬陷英宗意图复辟。这等于告发太上皇谋反了!可见政治有多么的血腥、险恶和可怕,小人们为了升官发财,是不惜拿任何人的头颅做投名状的(这些事我在《大明那些九千岁》第二部《大太监斗法》里有详细介绍,读者可参考)

做这些事的,主要是内廷宦官和一些中低级武臣,至于外朝文臣,还不至于这般无耻,但在景泰三年时,他们早已放弃了对英宗的忠臣。

新鬼总大过旧鬼,谁还向那个被囚禁多年的旧鬼效忠?


(四)

在这样的情势下,景泰帝朱祁钰正式开启“易储”计划。

这么大的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在正式发议前,经过与亲信司礼太监商量,他采取了一项寻求支持、封堵大臣之嘴的措施:无缘无故的,他赐阁臣白银100两和50两。阁臣都猜出皇帝的心思,但大家心知肚明,都不说出来。

随后景泰帝正式违约,宣布要易储,下令让百官群议。参加廷议的有94人,竟无一人表示异议。一个会开下来,朱见深就被废了,景帝亲生子做了太子,将来皇位也不会外流了。当孙太后、太上皇得知消息,只能在背后无人处抹眼泪,他们根本不敢有不同意见。难道让他们拿着“合同”找朱祁钰申诉?那是找死!

事定后,景帝大赏天下官员,许多人从易储中得到了红包,阁臣是黄金50两。正是皆大欢喜!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景泰朝的历史将平稳过度,绝对不可能有太上皇复辟的那一天。这件事就是新立的皇太子不久后就去世了,而景帝再没有其他儿子。

很不幸的是,景帝在景泰八年年初,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朝臣不知病情,人心惶惶,这时,就有一些政治冒险家出来,进行小组织活动,秘密发动夺门之变,让英宗重新夺回宝座。而就在英宗复位几天后,景帝就死了,有人猜测他是被英宗杀死了。

景帝皇帝做的好好的,怎么这么容易就被推翻了?

表面来看,他的不幸在于没有子嗣。

但明代没有子嗣的皇帝不止他一个,为什么只有他被“合法”推翻?

英宗以太上皇被武力拥立复位,其合法性可议。但从来没人说英宗复位不合法。这还要说到当年那份交易了,景帝违约在先,虽然没有人敢公开表示反对,但合同的另一方利益人孙太后和英宗都还健在,他们不可能没有怨恨,而景帝多年来一直没有对他们下黑手,进行人身消灭(这似乎是政治上的惯例和规则),留下了后患。由于景帝违约在先,也为英宗复辟提供了道义上的借口。

景帝统治的弱势,也是导致他被推倒的重要原因。

景帝在统治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收买臣下,而不是恩威相济,令臣下既感恩又恐惧。景泰时有个俗语,说“满朝升保傅,一部两尚书,侍郎都御史,多似柳穿鱼”,就是说景帝大量封官,笼络臣下的事实。但可悲的是,当他病重时,一些大臣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假设景帝会死,没有嗣君,大臣们会拥立被废的前太子朱见深,于是他们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拥立太上皇。这样他们就立下大功了),毫不犹豫的出卖了他。而这些人冒的可是灭族的风险,他们还敢干,说明他们对失败的风险评估极低。

景帝不是一个威权帝王,他一味讨好臣下,而不能令臣下害怕他,导致了他的失败。又或许,景帝生来就不具备“政治家”的狠辣、狡黠、刻毒与猜忌,这才是他不幸悲剧的根本原因。


皇帝不称朕


景泰帝在夺门之变以后的悲剧,主要由于以下几点:生命垂危、没有儿子、未立储君。而这三点中,如果其中之一得以改变,则景泰帝不会落得那样悲惨。

众所周知,景泰帝是在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走以后,匆匆登极上位的。景泰帝在位八年,对巩固明朝有再造之功。


景泰帝在明朝皇帝登极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如果不是瓦剌紧逼,基本上是轮不到他做皇帝的。但是另一方面,景泰帝在位也算兢兢业业,经过八年的统治也基本巩固了帝王地位。正常的话,明朝帝系由其兄英宗这一脉过度到景泰帝这一脉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但是,不巧的是,景泰帝唯一的儿子,也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却过早的夭亡了,而其后景泰帝却一直未再生子。当其忽然生病并垂危之时,夺门之变不幸发生了。

因景泰帝垂危,而景泰帝无嗣,同时又未过继亲王作为养子作为皇储,在这种情况下,景泰皇帝也就成为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了。当然,如果景泰皇帝能够再次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的话,其后路还是完全存在的,依然不会出现英宗复辟后所面临的遭遇,不至于落得身后无名的下场。只是,景泰帝这最后的机会也没有加以运用。


诸如以上情况,景泰帝驾崩以后,景泰帝一脉当从此绝迹。而皇位第一继承人将回归英宗一脉,英宗之子朱见深当是毫无疑问的有资格登极的首选。而英宗当时为太上皇,如果复辟,其殁后皇位依然是朱见深的。因此,某些大臣正是看到帮助英宗复辟的利害之处:如果成功,则有拥立之功,前途无量。如失败,但皇位依然是英宗一脉的,风险太小。因此,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得以顺利成功,更多的大臣自然也不可能横加阻拦。

英宗复辟成功以后,其实其第二次登极的得来就不见得有多光彩了。因此,为了突出其皇位的正确、合理性,也只有贬损景泰帝了。景泰帝死后被英宗去除帝号,以亲王对待,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大明王朝其后的各代,都是英宗一脉,完全为景泰帝翻身也就很难了,更何况历史本以久远。


苏绽


景泰帝朱祁钰其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皇帝。

他临危受命,上台以后,在军事上,粉碎了蒙古瓦剌的阴谋,英勇不屈,坚决抵抗,坚决反对逃跑,最终,他保住了北京城,没有让明朝成为第二个南宋。

(朱祁钰)

在政治上,他广开言路,任用于谦等贤能的大臣,铲除宦官王振的余党,让整个明朝的朝堂吏治清明,一改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朝纲不振。

在经济上,他采用宽厚仁爱的政策,开仓赈粮,减免税赋,解决了当时老百姓遇到的饥荒问题。同时积极鼓励生产,让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

但是,这样一个皇帝,却在他的哥哥朱祁镇的“夺门之变”中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历史上认为,是朱祁钰虽然很贤明,但是有一件事做得很差,就是废黜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转为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第二年,他立为太子的这个儿子朱见济,又夭折了。这一件事,让原本在大臣们心目中形象很好的朱祁钰,一下变得形象很差。最后当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大臣石亨、徐有贞才拥立明英宗复位。造成景泰帝被废,身后无名。

不过,我并不认为,改立太子是朱祁钰失败的根本原因。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对比看看朱祁镇复辟以后的做法,以及朱祁钰当皇帝后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朱祁镇复辟后,仅一个月,朱祁钰就死了。怎么死的?不知道。清朝查继佐在《罪惟录》中有个记载:“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也就是说,朱祁钰是被太监勒死的。

(于谦)

而且朱祁钰死后,明英宗下诏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并且不允许把朱祁钰埋在祖陵。

朱祁钰简直就是亡国之君的样子。

他是亡国之君吗?如果没有朱祁钰,大明江山还能保住吗?

而朱祁钰当皇帝,朱祁镇被放回来后,朱祁钰又是怎么对他的呢?仅仅是把他软禁起来,派人监视他而已。朱祁钰只是防范朱祁镇,并没有伤害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没有短缺。还是不仁不义吗?

从后来朱祁镇成功复辟可以看出,朱祁钰防范是有道理的。还有,朱祁钰采用这种方式防范,实在是太累了。他要是像朱祁镇那样,下狠手,还有朱祁镇的复辟吗?

我们再看看两人对待对方旧臣的态度。朱祁镇一上台,就处死于谦等在与瓦剌军力挽狂澜的正直大臣,完全不讲道理。

(朱祁镇)

而朱祁钰并没有这样做。如果他像朱祁镇那样排除异己,先把石亨、徐有贞这些人除掉,哪还有石亨、徐有贞拥立朱祁镇复辟的这桩事呢?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看不惯,连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都看不惯。朱祁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是朱见深居然不恨他,觉得他是人之常情,还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5个字。又下令按皇帝的规格重修其帝陵。

后来南明弘光时期,再次给他定庙号为代宗,把他的谥号,增加成和其他明朝皇帝一样的17个字。

后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果说朱祁钰为什么会失败的话,根本原因是他没有朱祁镇狠,没有朱祁镇无耻,如此而已。


张生全精彩历史


景泰帝其实是一位非常优柔寡断,胸无丘壑的帝王,他的继位本身具有偶然性,要不是宦官王振挑唆英宗北征,经土木堡一败,压根就没有代总宗什么事,他至多也只能做一位衣食无忧的平淡王爷,然而,可怜的英宗经此一战竟成了俘虏!

皇帝被掠走,那么朝中总得有个人主事吧?此时大明强大的文官集团起到了稳定时局的作用,那么皇帝暂时抢不回来,朝中也不可一日无主,而且为了服众,这个新主子还必须得是朱家人,毕竟大明的江山是朱家人的,所以在于谦的提议下满朝文武将目光投向了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就这样为了稳定局面,其在惶恐不安中登上了帝位!

刚坐皇位的他也是如坐针毡,此时蒙古军正大举南下直逼皇城,但生为朱家子孙,也只能硬着头皮顶着,有他在可以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外有能臣于谦力主坚守,誓死守卫京师,全城军民齐心协力一致抗击,最终使蒙古人铩羽而归,此时朱祁钰才缓过神来,那还有迎立自己哥哥的打算!

然而英宗皇帝的人缘是非常的好,不仅随从爱戴他,蒙古人也慢慢接纳了这位大明君王,他在漠北吃得好睡得香,还生了好几个大胖小子,几年之后蒙古人实在觉得他们没啥利用价值了,就心生一计,送英宗回去,看看大明如何处理同时有两个皇帝的笑话!

朱祁钰是一百个不乐意,但也没辙,人家既然送回来了你也不能不收啊,他就一个拖字决,能拖责拖,直到英宗真的回来了,他又愣是绝口不提让位之事,大臣虽各怀心思但也不敢造次,都咸默不语,朱祁钰也不能将哥哥怎么样,就给其修筑了行宫,让其颐养天年了事,此事到这里结局应该很完美了,可惜我们这位英宗皇帝人缘出奇的好,他在哪里都有人去追随,虽然身处高墙之内,但总有人期盼着他能重掌江山,以石亨为首的一批在代宗手下不得志的官员就动了复立英宗的想法,想法一有,立马串联,结果满朝官员依然咸口不言,但也没有告与代宗,更没人去给代宗出主意,以防不测!这位才智平庸、疑虑重重而不讨人喜欢的代宗皇帝就这样被一群文官架了空!他们复立了英宗为帝!这其中还有位倒霉蛋于谦,在小人的挑唆和英宗的厌恶中失去了性命!

代宗在位期间庸碌无为,没啥建树,且缺乏雷霆手段,一步步将自己逼向了深渊,也算是咎由自取,但话又说回来,本来不属于自己的皇位,还坐了那么些年,也算是人生一大奇遇喽!



洛水商山


景泰皇帝,又称明代宗!应该说是大明王朝危难之际的救时之主,至于景泰帝为什么身后无名,那也只是权利斗争的结果!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他在乎权利,哥哥明英宗也在乎权利,权利面前,亲情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因为亲征而被也先俘虏,本来蒙古想用英宗作为筹码要挟大明的。可是,时任兵部尚书认为“君为轻,社稷为重”就和太后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是为景泰皇帝!尊英宗为太上皇!


也先看英宗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微微一笑,计上心头!把明英宗放回去让他们争去!哈哈,“渔翁得利!”于是,他就把明英宗放了回去,景泰皇帝很隆重的接待了英宗皇帝,并且相互推让了一番,当然这是政客之间的虚伪!之后,明英宗便被迎入了南宫!

景泰皇帝对英宗还是很畏惧的,生怕他又夺了自己的皇位,七年里,英宗说是住在南宫,实则被软禁,更为过分的是还派锦衣卫监视!为了使权利彻底在自己手中,景泰皇帝还废了英宗的儿子太子地位,该立自己的儿子。但是,天不佑几,自己的儿子也死了!七年后,自己也病重,眼看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英宗又联合大臣发动政变夺回皇位,不久,景泰皇帝病逝!



景泰皇帝死后,英宗开始清算,于谦被杀,景泰皇帝被剥夺帝号,以亲王礼葬于玉泉山,没能进入皇帝祖陵!

景泰皇帝受命于危难之际,拯救于国家于危难之中,当政七年,励精图治,百姓生活也算可以!为权利,囚英宗,被夺位,去帝号,后世念其功绩,承认帝位,上庙号,是为明代宗!


风雨奕生局


夺门之变时,景泰帝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他根本就没有作为英宗的对手参与其中,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失败不失败。如果非要说他败了,那他是败给了自己的身体。再说了,夺门之变是徐有贞,石亨几个野心家和投机分子在夜间发动的闯宫行动,只要是坐在那个位置宣布百官来上班基本就成功了,根本没有什么流血冲突,此时的朱祁钰连行动都困难,你说他还能成什么事?加上他的儿子在自己费尽心机将之立为太子之后也病死啦,这个皇位迟早还是会回到哥哥一脉手中,所以更多的是心死了吧。后来英宗复辟,开始了朝堂清洗,连于谦这样的千古无二的功臣,忠臣都被杀害,更何况只是抹杀代宗的功劳呢?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他朱祁镇胜利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毕竟复辟之后又做了8年皇帝,有足够的时间去篡改一切。





煮酒尝历史


景泰帝因为有景泰蓝这一艺术而名气大增,但是其皇帝生涯和整个人生却一点也不“艺术”,充满了危机、背叛、阴谋、宫斗、外患……这个皇帝当的累啊!

其实这个皇帝本轮不到他做,他的皇帝异母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听信大太监王振的鼓动,御驾亲征瓦剌,不想在土木堡遇到瓦剌军埋伏,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决定先另立长君,也就是被封为郕王的朱祁钰,条件是将来还要继续传位现在的太子朱见深,也就是英宗的儿子。朱祁钰答应了,登基后改元景泰。随后他依赖于谦等大臣,打了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军。



过了一年,瓦剌也先看到英宗已经起不到任何利用作用,就把他放还了大明。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也先阴险的算计和伏笔!

英宗回来后,做了明朝唯一的太上皇,被软禁在南宫,不得有任何人随意出入,据说为了防止有人跳墙还把南宫的树木都砍了。伙食供应也比较差。但是不知怎的,条件不好英宗在里面反而还人丁兴旺,生了好几个孩子。

这边的景泰帝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开始不安心于当初还政于英宗一支的承诺了,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唯一的儿子为太子。虽然反对的大臣不少,但是毕竟做到了自己的帝位可以传给下一代了。可是天不作美,太子不久死了!面对大臣们再一次要求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呼声,景泰帝无动于衷,而是抓紧时间“努力”着,努力啥?在自己大小老婆身上努力,争取再有儿子诞生,然鹅,再也没有生过!这点比他软禁的哥哥差远了。

正在这时候,一帮野心家蠢蠢欲动,文臣以徐有贞为代表,武将以石亨为代表,阴谋迎立太上皇复位,以谋取富贵。而恰在此时,景泰帝病倒了,而且非常严重。于是在景泰八年的一个凌晨,徐有贞、石亨等勾结太监,放出了南宫的英宗复位了!本来要抵抗的朝廷人马被英宗一句“朕乃太上皇也”说的放下了刀枪。而大臣们一上朝,发现皇帝换了!先是震惊,后是承认现实,山呼万岁!据说景泰帝在病床上听说哥哥复位消息后,连说了几个“好”。这就是“夺门之变”。



英宗复位后,展开了反攻倒算,景泰帝不久死亡,官方说病死,但有一种说法是英宗派太监勒死的。景泰的帝号被废除,死后也未能进入祖坟(现在的十三陵,他如果进了就是十四陵了),并给了很差劲的謚号。当然,当初拥立景泰领导北京保卫战的英雄于谦也被杀害!

景泰帝的下场,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他不想做的太过,因此没有害死英宗父子,做到不留后患。而另外一方面他又失信于天下,失去了很多支持。好人恶人都没做成!


磨史作镜


1449年7月“土木之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兵败被俘,于谦等人在北京拥立英宗的异母弟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此时朝廷重要的文武大臣和长期驻扎在北京的明帝国精锐京军都被英宗带去亲征被灭,只留下非帝国核心决策权的文武官员,北京的城防相当空虚。这种危情下当时才23岁的景泰帝军又多次击败瓦剌,使大明帝国危而复安。也先派人南下求和,表示愿意与大明重新修好,愿意放回朱祁镇以表诚意,英宗回来后被尊为太上皇。

1457年正月初,景泰帝突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等发到”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英宗复位后,展开了反攻倒算,景泰帝一月后死亡,官方说病死,但有一种说法是英宗派太监勒死的。不仅死前就被虢夺帝位,死后也没有入明朝皇陵,(现在的十三陵,他如果进了就是十四陵了),并给了很差劲的謚号,可谓悲惨。

景帝生来就不具备“政治家”的狠辣、狡黠、刻毒与猜忌,这才是他不幸悲剧的根本原因。

如学唐二代杀史杀兄弑弟,将10个亲侄斩草除根,北宋赵光义炮制了“金匮之盟”上位后了“兄终弟及”的,然而兄弟和侄子逐个莫名死去,就剩太宗一脉人旺。景泰八年的时间有多少可以让英宗及前太子莫名死去的机会。如也来“杯酒释兵权” ,先把石亨、徐有贞这些人除掉,哪还有石亨、徐有贞拥立朱祁镇复辟的这桩事呢?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欢迎赐教、转发、点赞,祝您万事顺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