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謝伏瞻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謝伏瞻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8月28日,中國社科院“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第三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發表題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成效和經驗”的主題演講。


謝伏瞻表示,1994年、2005年和2015年三次匯率改革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認為,匯率改革有效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有力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的內外平衡,抵禦了外部金融危機的衝擊,同時加快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三次匯率改革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出臺了哪些措施?改革開放40年,匯率改革有哪些成功經驗?取得了哪些成效?謝伏瞻對此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協調辦公室承辦,新華網思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

谢伏瞻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發表主題演講。 新華網記者 李林攝

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各位同事,

大家早上好!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我國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成,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蹟。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匯率作為兩種貨幣的兌換價格,是宏觀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的經濟變量。匯率制度的選擇既受到經濟、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與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經濟體量的大小、發展階段等很多重要因素密切相關。反過來,匯率制度和匯率水平又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經濟結構變動以及人民福祉,因此,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一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課題。

今天我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主要進程,第二是宏觀成效,第三是基本經驗。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哪些重要歷程?

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40年當中經歷了很漫長的過程,早期相對來講步伐比較小,這與我們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是相適應的。概括起來,我們有三次比較大的形成機制改革和八次小的調整。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實行的是單一的匯率制,從1981年到1984年,實行官方匯率與外匯內部結算價並行的雙重匯率制度。1985年到1993年,採取的是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的結算價。為什麼這麼做?這是從我們國家當時的開放程度來考慮,同時也與整個市場機制改革的進程相適應。當時外匯資源稀缺,就鼓勵創匯,一點點地放開,對出口企業允許有一些外匯留成,這樣拿到外匯調劑市場進行結算,外匯調劑價格比官方匯率要高一些。隨著經濟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和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當時的匯率制度已經不能適應開放的需要,所以在1994年,國務院推出了一次比較重要的匯改。

谢伏瞻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謝伏瞻: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一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課題。 肖斌 攝

從經濟層面上來講,1993年的CPI達到14.7%,GDP增速13.9%,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高達61.8%。同時,貨物貿易出口和進口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出現了逆差,當年的外貿逆差達到了122.2億美元,同期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212億美元,人民幣兌美元的平均匯價是5.76。在這種背景下,外匯調劑市場匯率貶值的壓力急劇上升,外匯調劑價格明顯高於官方價格,官方匯率處於明顯的高估狀態。

另外,從中央決策來講,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應該說在市場化改革方面起到了奠基作用。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提出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協調外匯政策和貨幣政策。

這是當時大的宏觀背景,1994年初,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國務院推出一攬子改革方案。出臺的措施一是匯率並軌,把過去長期實行的雙軌制的匯率改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二是取消了外匯留成和上繳制度,實行結售匯制度;三是建立全國統一、規範的外匯交易市場;四是實行經常項目下人民幣有條件可兌換,這就是這次改革的基本內容。

1994年匯改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首先是穩定了匯率水平。在改革之初,多數人認為人民幣匯率難以穩定在8.7,會貶值至9甚至10以上,但是匯率並軌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4年年末,人民幣匯率從年初的8.7升值到了8.5。其次是緩解了資本外流的壓力

,從資本流動來看,1993年外商直接投資275億美元,1994年337億美元,扭轉了改革前資本流出的趨勢。再次是增強了貿易競爭力,1994年出口增長31.9%,進口增長11.3%,當年扭轉貿易逆差,實現53.9億美元順差;1995年出口增長23%,進口增長14.3%,順差擴大至167億美元。外匯儲備從1993年底的212億美元,上升到1994年末的516億美元,此後幾年繼續大幅增長。總的來說,1994年匯改是比較成功的,這是一次重要的改革。

谢伏瞻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論壇現場。 肖斌 攝

再介紹一下2005年的匯改,中間價成為了政策風向標,這次改革的背景是怎樣的呢?值得注意的一個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一個是美聯儲當年11次調降基準利率,從上年末的6.5%調降至1.75%,2002年和2003年繼續調降利率,短期資本開始大量流入中國。對我們國家來說,2000年到2005年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經常賬戶的順差,從200億美元上漲到1300億美元,其次是實際使用的FDI從400億美元上升到60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順差從20億美元暴增至912億美元,外匯儲備從1655億美元增長到8188億美元。2000-2005年,整體經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2005年GDP增速已經達到11.4%。2005年全年居民和企業淨結匯的金額達到2800億美元,人民幣在這個時候面臨著比較大的升值壓力。

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在金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夯實金融微觀基礎;二是推進利率的市場化,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三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地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2003年以後,我們金融發展的基礎得到了進一步夯實,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加快,剝離不良資產,提高資本充足率,通過股份制改革方案。2005年建行上市,同年工行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06年中行和工行上市,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同時“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格局形成,金融監管能力得到提高。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內容主要包括,改變早先的人民幣盯住美元制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兌美元一次性升值2.1%,從8.28升至8.11;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由參考上日銀行間市場加權平均價確定,改為參考上日收盤價,但維持人民幣匯率日浮動區間±0.3%不變。2006年1月4日,央行進一步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機制,改變中間價的定價方式。

2005年匯改的成效也是比較明顯的,首先,有效應對了中國入市面臨的挑戰,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2005年中國經濟排名世界第五,2006年超過英國成了第四,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第三,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次,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海外的離岸市場開展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特別是香港的離岸市場日益活躍,為人民幣走出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谢伏瞻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論壇現場。 新華網記者李林 攝

本次匯改之後,我國經濟增長的模式開始改變。同時,這個時期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為我們增強了走出去的實力。第二次改革,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可以說1994年的匯改,讓我們度過了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2005年的匯改,讓我們也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

第三次就是2015年的匯改,這是向浮動匯率轉變的一次有益嘗試。這次改革的背景,一是中國的經濟地位顯著提升,具體來講就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這三個特徵比較明顯。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是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四是國際收支區域基本平衡,2015年第二季度,經常賬戶項目順差約為760億美元,資本與金融項目逆差約為500億美元,總體形成了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搭配的格局。五是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六是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水平,不存在大幅升值和貶值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出了很明確的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講到了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推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的可兌換程度,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十八大報告中講到了逐步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十三五”規劃綱要又提出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的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走出去。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這次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中間價報價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要參考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匯率。在這個過程中,後來為了保持人民幣穩定,在2015年12月11日發佈人民幣匯率指數,強調要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此後,在收盤價基礎上,又進一步引入了一籃子貨幣以及逆週期因子。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第一是有效推動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因為匯率這個變量確實非常重要,既關係到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平衡,也關係到我們國內經濟比價關係的調整,還關係到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應該說匯率機制改革總體上循序漸進,與我們改革大的進程是相一致。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於實現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有利於維護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國際經貿環境。

過去40年,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需要,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了動力和壓力,促進了出口結構的優化和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對外經濟政策調整,在此基礎上,通過擴大內需、改革生產要素價格、擴大進口等組合政策措施,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再有就是對外開放的水平顯著提高,“引進來”“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促進中國工業體系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了中國整體經濟參與全球市場的深度。

第二是有力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的內外平衡。改變過去過度依賴出口的增長方式,提高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的佔比,保持了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運行格局,避免了經濟在遭遇外部衝擊時出現大起大落。另外,經濟內部失衡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人民幣匯率彈性上升,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由2012年的44.9%上升到2017年的58.8%;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由2012年的54.9%上升到2017年的58.8%,經濟增長的模式由投資拉動型轉變為消費驅動型。

再有就是外部失衡也得到的緩解,改變了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局面。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從2014年8月份的歷史高點逐步下降,短期資本流動趨於平衡。

第三是完善了國內的資本市場,抵禦了外部金融危機的衝擊。現在資本賬戶的開放也在逐步推進,截至2017年末,根據IMF分類的7個大項目和40個小項目中, 有34項均實現了全部或部分可兌換,完全不可兌換的小項目6個,主要與衍生品交易、非居民在境內發行股票、個人外幣貸款等相關。

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匯率水平基本在一個合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有效應對了1997年和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的衝擊,保持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第四是加快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推廣,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中的使用頻率和規模穩步增加,離岸市場迅速發展。SWIFT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人民幣在國際收支貨幣中的份額為1.66%,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外匯交易貨幣。

谢伏瞻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與會嘉賓記錄精彩觀點。 新華網記者李林 攝

截至2017年末,人民銀行陸續與37個國家和地區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金額超過3.3萬億元,互換功能由維護金融穩定為主延伸到維護金融穩定和便利雙邊貿易投資並重。

在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帶動下,境外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截至2017年末,香港人民幣存款總計5591億元,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總計4184億元。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批准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哪些成功經驗?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經驗。第一方面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始終遵循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逐步減少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直接干預。

第二方面是始終堅持了改革的自主性。在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我國的根本利益和現實情況出發,決定匯率改革的方式、內容和時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仍然堅持匯率穩定,維持了匯率制度的可信性,向市場傳輸了清晰的信號,有效穩定了國內價格預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G7、G20以及IMF等都在不同場合強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中國政府堅定維護自我利益,堅持以我為主,為應對危機做出了貢獻。

第三方面是堅持改革的漸進性,我們的改革是循序漸進的,無論是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還是資本項目的開放,都是按照我們國家總體經濟的基本面和改革的需要來推進的。

第四方面是堅持改革的可控性,儘可能減少對宏觀經濟的衝擊,防止對外向型企業的打擊,避免金融出現大的波動。2005年的匯改之後,人民幣匯率定價權始終掌握在貨幣當局手中,避免了匯率鉅額波動。

總的來說,這40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始終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進行的;改革的目標始終朝著市場化的方向推進,是與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總體進程基本適應的;改革始終堅持自主性、漸進性、可控性的原則,與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進程是相匹配的。

谢伏瞻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熱點文章

(點標題即可查閱)

《日本禁止“滴滴打車”的根本原因》

《【週末】房租300,第一批90後開始同居式養老,卻治癒兩代人》

《劉鶴十年前提出的“經濟挑戰”都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