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合肥高新区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18年以来,合肥市高新区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截止6月30日,全区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达30019户,这一数据是1991年建区时的2144倍。

凤栖于梧,龙潜于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今年4月,合肥高新区在安徽省率先发出第一张“零跑腿”营业执照,代表着企业登记由“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完成“三证合一”、“一证一码”、“证照分离”改革攻坚,率先在全省实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及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及各类专项排查行动加大企业监管力度,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为打造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推动合肥高新区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区内各主管部门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同步提升服务质效,创优营商环境,在政务服务、缩短流程、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了一揽子政策。

精简行政审批程序 打造高效政务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首位的便是精简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市场监督管理局压缩办证时间,推动电子业务发展。

全面推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高新区市场局于4月份在全市率先发出第一张“零跑腿”营业执照。外商企业登记备案“一口办理”,从7月1日开始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工作,将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全部放至工商登记窗口办理,做到“一窗通办”。积极推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工作,为企业登记进一步简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财政局简化政府采购审批,提供“短平快”服务。财政平稳运行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上半年,高新区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财政收入完成率及增收居全市前列。

今年以来,高新区财政局进一步简化政府采购审批流程,全面纳入市县区一体化平台,做到“统一平台交易、统一制度规则、统一信息公开”。提升区级交易平台服务能力,项目操作“短平快”,所有委托项目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对接”,平均一周左右(定点库项目1天)即完成项目的采购程序。支持园区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从高新区今年上半年政府采购项目看,园区企业中标项目23项、金额2000万元,约占全区政府采购项目数和金额的24%、14%。

建发局压缩申报材料清单,实现“一次上门”。建设发展局在高新区行政服务大厅设有两个服务窗口,为了进一步提高规范服务效能,增强申报工作透明度,同时方便办事群众,规划、建设窗口始终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记、一站服务”。

建设窗口办理施工许可证时限为2个工作日,工程质量安全报监时限为1个工作日。为让报建企业少跑路,建发局对规划窗口报建材料清单进行优化、深入优化办事流程,压缩申报材料清单、减少办理材料重复提供、减少审批办理环节,精简审批手续,减少环节,更新推出“一次办结”事项清单。

经贸局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提供精细化无偿服务。高新区经贸局配合省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第一工作组,实地走访调研园区多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诉求。结合高新区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大调研、包联重点工业企业、包联推进拟上市企业、全员服务企业等各项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四送一服”活动。

高新区经贸局指派专人为企业投资项目协调工商、环保、安监局、税务局,为企业提供设立、落地、开工等全流程、精细化无偿服务。深入推进“缺件办理制度”,在企业备案/核准/审批材料不齐全前提下,提前审核预完成审批意见。

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资金流是企业发展的血脉,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肥市高新区高度重视投融资环境的改善,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创新举措,结合科技手段予以精准扶持。

合肥市高新区积极助推企业对接金融资本,实现创业产业链资源共享。截至目前,高新区共集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158支,资金规模达1770亿元,新增重点基金或金融项目13个,占全市的60%以上。高新区已经成为覆盖全面、投资方向精准、参与形式多样、载体建设完备的基金集聚高地、金融创新高地。

财政局切入市场“痛点”,强化金融支撑。形成以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转贷资金、税融通、银政担、政保贷等为代表的八大金融产品,配合搭建合创汇金融超市平台,开展投贷联动试点。2018年上半年扶持企业800余家,共兑现资金约5亿元。

科技局创新精准政策,助力企业经营。

高新区经贸局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合创汇,提供合创券、政策通、房源汇、金融超市、上市信息、双创活动、信用高新、成果登记等服务。

“合创券”是合肥高新区面向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业企业设计发行的一种可由市场化服务机构兑现的有价电子凭证,旨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市场化专业服务加快企业发展提质升级。自2016年4月12日合创券推出以来,合肥高新区17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领取1.2亿政策资金,获得7147次科技中介服务,形成了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超5000件、促进技术咨询和委托研发406项、受服务企业合计营业收入增长37.1%,政策扶持效果显著。两年来,高新区合创券制度先后受到国家发改委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和国务院主要领导信息批示。

2018年,合肥高新区将合创券制度全面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合创券”平台。目前,1887家企业接受人工智能画像,449家企业领取政策资金“授信额度”,累计授信额度2963万元。

助推企业股改上市,提高证券化率。除了加大政府资金引导,高新区积极推动园区市场主体股改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1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家),约占合肥市上市企业总量的近一半,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

截至2017年末,合肥高新区经济证券化率达到20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合肥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总计完成直接融资超过35亿元,促进了经济稳增长和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根据《合肥高新区加快企业股改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到2020年末,合肥高新区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力争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家,争取实现境外主板上市新突破,扩大区企业国际化属性,力争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额突破1000亿元,上市公司市值超过3000亿元,全区经济证券化率力争达到300%。

打造高端人才“全链条”服务,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尤其在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肥高新区。面对“百舸争流”的发展形势,合肥高新区积极探索“全链条”人才服务新模式,不断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高新区人事局加快建设国际人才城和国际人才网。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成立人才城运营管理机构——合肥高新区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并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小组。积极对接相关市直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设立落户和出入境、人才分类认定、政策项目申报、创新创业服务、生活保障等5个人才服务专窗,以高层次人才来肥创新创业所需的重点服务环节为着力点,结合市直各部门、高新区和第三方机构业务内容,打造“入境落户——分类认定——生活保障——政策扶持——市场服务”的“全链条”服务,预计9月份投入试运行。

人才之事无巨细,高新区人事局尽可能将服务做到细处、落到实处。目前,已完成国际人才网和微信公众号功能开发,可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法律、财务、审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咨询服务和业务代理。

合肥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7年的发展,稳居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今年4月底,合肥高新区又被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这标志着合肥高新区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能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合肥高新区加快打造公平、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