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國玉米供需情況怎麼樣?

手機用戶75688996291


我國的玉米供需關係正處於轉變的過度階段,從原來的供大於求到現在的產不足需,而且缺口預計將會越來越大。

一、過去的十年來,受國家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支撐,國內玉米麵積和產量穩步增長,並一舉超過稻穀產量,成為我國年產量最大的糧食品種。而玉米的需求儘管隨著飼料養殖的不斷髮展,一直在增長之中,但由於前幾年玉米深加工需求因經濟形勢不樂觀、出口受阻等呈現出了下降態勢,總體的玉米需求量增幅低於產量增幅,再加上進口的高粱、大麥、幹酒糟等替代國產玉米加工飼料,使得國內玉米供需基本面呈現階段性過剩,2015年國家在東北四省區收購了1.25億噸的臨儲玉米,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隨著國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取消玉米臨儲收購,改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這兩年一些地區的玉米麵積被減少,國內玉米播種面積下降,使得產量同步減少。而與此同時,玉米消費需求卻出現了快速增長,除了飼料養殖因為肉蛋奶消費增長、養殖規模化等帶動繼續保持剛性增加之外,深加工企業效益的回升、產能的擴張更是刺激了玉米的消費,特別是東北地區的企業給予收購加工補貼,對加工企業開工率構成提振。基於此,國內玉米的供需關係開始發生變化,產需出現了缺口,需要通過臨儲玉米拍賣來填補。這也是2018年4月12日重啟臨儲玉米拍賣以來,成交量遠高於去年同期的重要原因,市場普遍預計在10月末新季玉米大量收穫上市之前,臨儲玉米拍賣成交量或將達到8000萬噸。

三、從後期來看,隨著供給側改革的繼續推進,國內玉米麵積難以出現明顯的回升,而玉米的需求儘管隨著收購加工補貼力度的減弱,增幅可能也會縮小,但隨著養殖規模化的發展,以及玉米深加工產能的擴張,國內玉米的供需關係將繼續維持緊平衡或略有缺口的格局。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低價的高粱、大麥等進口量也將下降,這將促使用糧企業使用國產玉米加工的數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劇玉米供需偏緊的局面。

總的來看,目前國內玉米市場供需正處於轉折期,市場的發展也向著賣方市場為主的態勢,這將會對玉米市場價格形成支撐,農民的種糧收益可能也會高一些。當然,前提是別出現大的災害影響產量和品質,另外國家有關部門也需要對農資市場加大調控力度。





糧小咖


玉米進入供需新階段

政策調控下,玉米麵積快速下滑,玉米價格逐漸走向市場化,在政策支持下,玉米加工產能也迎來快速擴張,2017年,全國玉米當年結餘量首次出現負值,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玉米供需格局將從供過於求向供需緊平衡轉變,考慮到臨儲玉米有接近1.8億噸的存量,目前玉米供需形勢整體仍顯寬鬆,玉米去庫存節奏將逐漸加快。

供給:產量整體穩定,去庫存節奏加快

目前玉米供給主要由產量和庫存供應。從產量情況來看,近期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玉米播種面積為35445千公頃(約合5.3億畝),產量為21589萬噸。這比2015年玉米播種面積減少約4000萬畝,這意味著玉米種植面積調減5000萬畝目標已完成80%,規定調減的空間已然有限。而在“兩區”劃分中,玉米種植區域劃分約4.5畝,這是未來中長期玉米播種面積的底線。我們認為在單產瓶頸未突破前、天氣正常的情況下,玉米產量將維持在2.1億噸左右,波動範圍有限。

從庫存情況來看,布瑞克統計,截至2017年11月,玉米臨儲庫存約1.79億噸,從庫存結構來看,2014年剩餘5270萬噸,佔比29.5%;2015年剩餘12543萬噸,佔比70.2%。按照存儲時間規定,2014年臨近超期。從用途來看,陳化玉米不太適宜飼用及澱粉加工,2016 年至2017 年上半年,由於中國部分飼料企業使用陳化玉米,導致了區域性黃膘肉情況。陳化玉米作為乙醇加工則影響不大。快速擴張的加工產能極大增加了玉米的消費潛力,我們認為玉米去庫存速度將明顯加快。

需求:飼用消費放緩,加工需求快速增長

玉米主要用於飼用和深加工。飼用方面,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增長已經逐漸放緩,飼用方面對於玉米消費提振的影響主要在於飼料的商品化率,整體而言,對玉米消費提振更明顯的是深加工消費。2017年玉米加工產能快速擴張,玉米深加工企業新增項目逐步推進,由我的農產品網對主產區玉米深加工企業在2017年11月份至2018年1月份期間企業投產計劃跟蹤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近期確認投產新增項目的廠家有近8家,其中以東北黑龍江地區最為集中,一共5家企業在今年12月底之前完成初步投產,新增玉米加工量達到375萬。另外山東地區和吉林地區玉米新增加工量皆為為75萬噸。據我的農產品網統計未來1-3年玉米工業消費將有2828萬噸的增長空間,澱粉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全國玉米加工產能在建規模為2071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2017-18年建成2600萬噸玉米深加工產能,整體來看,玉米加工消費需求在未來1-2年進入快速增長期。


布瑞克農業數據


鍾情三農以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至少得是一個懂行的人,因為自從2016年我國取消了玉米的託市收購政策以後,我國玉米市場價格逐步在往市場化來轉變,而供需關係就是決定玉米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

簡單通俗點說,如果國內玉米市場供需關係緊俏,供不足需,那麼玉米價格肯定會走高。

如果玉米供需關係呈現出寬鬆的姿態,供大於求,那麼玉米價格肯定會處於比較低迷的態勢。

那麼,現在已經是2018年下半年,我國玉米市場的供需狀況到底是如何呢?這對於接下來的時間裡國內玉米價格走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2017年,需求提升產能下調,玉米供需關係轉變。


實話實說,雖然我國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從2016面開始,玉米價格幾乎全部由市場決定,但是由於市場的延遲性,當年的玉米供需關係並未有明顯的變化,依舊是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再加上面臨著歷史上最為嚴峻的庫存壓力,市場價格並未有太大的起色。

而這種狀況到了2017年就有了明顯的轉機,而出現這種跡象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個是經過兩年的努力,國內玉米種植結構有了顯著調整,玉米產量和產能有了小幅度的下滑。第二,國家放寬了玉米深加工領域的諸多限制,讓很多地區的大型玉米深加工項目紛紛得以上馬,我國玉米加工產能有了顯著提升。

就這樣,在產量小幅下調,需求量有一定提升的背景下,我國玉米供需關係在2017年迎來了歷史性的轉變,首次出現了供應缺口,這也是當年度玉米價格能夠有機會走高的主要原因。

2018年,玉米市場供需關係進一步改善。


熟悉我回答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對於2018年度國內玉米價格的態度一直都是很樂觀的,我很看好它能夠在今年達到一個近年來最好的水平。究其原因,就是今年的國內玉米供需關係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將會為玉米價格的上漲提供更多的動力,為玉米市場的好轉釋放更大的空間和可能。

今年我國玉米供應量減少是鐵定的事實了,而前兩年上馬的深加工項目也將於本年度投產,權威部門預測,2018年我國玉米供需缺口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這會是一個歷史性的紀錄。同時,它也意味著今年我國的玉米市場價格將會再有所突破。

筆者看來,從目前的情況來說,2018年全國玉米價格時隔多年再次達到1元每斤問題不大。


鍾情三農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就當前我國的玉米現狀來說還處於供過於求的階段,但是隨著我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進,玉米種植面積也在逐步下調,而玉米的價格也逐步向市場化過度。而今,我國糧儲庫存也在逐步下滑,但是總體供給情況也依舊處在供過於求的狀態。

以2017年來說,糧儲庫存在1.79億噸,而歷史高峰曾經達到2.3億噸,經過今年四月、五月、六月份的連續拍賣根據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中國玉米期末庫存為6050萬噸。應該說從整體而言,我國的玉米庫存量處於下滑的趨勢中。在2017年我國的玉米結餘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依照當前趨勢來說,未來我國的玉米供給將會逐漸趨緊。

玉米庫存量的減少主要得益於玉米深加工企業產能的擴張。從今年我國所拍賣的玉米情況來看,其中基本上都是屬於陳玉米,甚至在四月份所拍買的玉米基本上都是2013、2014年的玉米,而此類玉米來說,是難以作為飼料用途的,其中基本上都被乙醇加工用途,而當前快速擴張的產能極大的消化了玉米庫存。預計未來我國還有2000多萬噸的產能擴增規模。

同時由於我國糧食結構種植改革的推進,使得玉米的種植面積也逐步縮減,比如就今年的種植情況看,大豆、水稻、花生種植面積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但是玉米種植面積卻在不斷的下滑。以2017年來說,玉米種植面積5.3億畝,比2015年種植面積減少了4000萬畝,同國家所規劃的縮減5000萬畝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綜上來看,當前我國的玉米總體儲備情況看依舊相當充足,準確地說應該屬於過剩,在當前我國擴增大豆縮減玉米的情況下,未來我國的糧食結構也會更加均衡,無論是從維護我國糧食安全,還是國內糧食進出口方面都會有重大意義。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要點:2017年,我國玉米將出現近年來罕見的供不足需,玉米市場價格出現上漲已經是必然!】

現在是2017年12月28日,已經臨近陽曆年底了,據各方反映的情況來看,今年我國玉米總產量出現下滑是必然,而隨著我國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和壯大,今年的玉米需求卻依舊不減,就在這產量下滑和需求不減之間,今年我國的玉米市場出現供不足需的情況是肯定的了!

2017年,中國玉米產量多年來首次下滑!

眾所周知,2016年開始,我國取消了東北及內蒙古地區的玉米臨儲政策,轉而實施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同時推動非優勢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而在今年這些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5.3億畝,同比減少2640萬畝,減幅4.74%。

其中,在我國的玉米優質產區的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2017年玉米調減面積為1970萬畝。預計總產量約4480億斤,比上年度減少123億斤左右。也就說官方的數據也不得不承認,今年我國的玉米總產量是的確出現了下滑!

那麼我國2017年玉米市場需求又是如何呢?

深加工企業發展迅速,2017年國產玉米需求超出預期!

眾所周知,玉米深加工產業和飼料用玉米,一直都是我國玉米需求的兩大塊,而在今年我國玉米深加工企業的需求量和飼料玉米的整體需求都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首先我們來看,玉米深加工企業的需求,有分析人士預估,2017年我國玉米深加工數量將首次突破5000萬噸,下年度會突破7000萬噸,以後突破一億噸都不是問題。可以看出我國玉米深加工的需求還是很旺盛的。

至於說飼料玉米需求方面自然也不在話下,據糧油市場報記者瞭解到,農業部農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習銀生預計,2017年我國飼用玉米消費1.2億噸,同比增加1500萬噸,而這個數據到了2020年將達1.32億噸,增長較目前提高10%。

同時我國今年還下發了大力發展燃料乙醇汽油的文件,今後生產乙醇汽油也需要大量的玉米。

所以,我國玉米供應不及消耗這一難得的景象會在今年上演!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2.28


糧油市場報


和我一樣的農民兄弟們,大家好!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從今天起(12月8日)肇東金玉公司、成福公司、以及吉林省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集體下調玉米收購價格,每噸20元左右。其它小糧庫,立即跟進,全部降低收購價。和我們農民展開了心理戰!先說一下今年的玉米市場形勢:今年我國的玉米播種面積減少了三千萬畝左右,畝產減產兩到三成。總量供不應求。華北地區玉米黴變超標,很多外省企業都來東北採購玉米。2018年國家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車用乙醇汽油。也就是說,將需要大量的苞米來生產酒精,攙入汽油中,供車輛使用。綜上所述,玉米價格上漲是必然!截止目前,金玉丨11公司、成福公司只收購了全年生產量不足四分之一的玉米,缺口巨大!這就是今年搶玉米的主要原因!在2017年,國家給深加工企業每噸補貼300元

每斤補1毛5分錢),我們農民的苞米,還不是隻賣了四毛多一斤!誰管我們農民死活!今時不同往日,糧少了,快賣沒了!今年,農民有市場話語權了!為什麼急著賣糧?堅持一個月,一粒糧不賣。把深加工企業逼停產了!看企業還怎麼擠兌我們!和我們農民打價格戰,他們玩不起!你是農民嗎?是農民頂起來,轉起來!今年玉米是賣方市場,明年如果播種面積、產量雙增的話,我們農民就不靈了!過期作廢,和我一樣的農民們,直起腰桿,向市場說“不”。轉起來!!11一1|


戰國終結者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說目前玉米市場正在轉向年度供應偏緊的格局中去。

目前從信息主管部門發佈的各種消息來看,這兩年我國玉米年度供需缺口可能保持在幾百萬噸之內,加上國家有龐大的玉米庫存,整個玉米市場供應是充足的。

但從每日糧油所收集整理的情況來看,可能最早到2020年我國的玉米供應就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

鑑於官方數據的各種出臺背景,我們對玉米產量不做過多的猜測,我們以這兩年的臨儲玉米拍賣來做數據的全面分析。

2016年起我國進行玉米市場化收購,在2016年產的玉米中,有2000萬噸作為一次性儲備進入了糧庫,其餘糧食全部進入流通市場,然後我們看到在2017年產玉米上市之前,國家拍賣成交了5400多萬噸的臨儲玉米——這些為公開成交數據。

然後,2017年產玉米上市之後,繼續實施市場化收購,由於價格不斷上漲,2018年4月玉米臨儲拍賣提前介入,截止目前我國臨儲玉米成交已經接近5000萬噸。

也就是說,這兩年我國的玉米供應表是:

2016年產量-2000萬噸一次性儲備+5400萬噸2017年拍賣+2017年產量+5000萬噸2018年拍賣

也就是說,這兩年玉米市場的整體供需除了當年的產量外,我們還消耗掉了約8400萬噸的臨儲玉米庫存。

這就是我們當前玉米市場的最科學、最直觀的供需狀況。而當前臨儲玉米還在拍賣,按照當前進度,預計到2018年新玉米上市之前,還將會消耗掉2000多萬噸的庫存,考慮到今年玉米乾旱、蟲災、水澇等因素,預計在2019年又會消耗掉約8000萬噸的臨儲玉米,那麼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如果明年玉米產量沒有較大幅度的增加,至2020年玉米供應緊張局面就將出現。


每日糧油



我是每日玉米行情,由於身家工企業扶持興建,為了讓農戶的糧食不愁賣,將來可以說是賣方市場,且深加工企業利潤豐厚,可以說不久以後這個市場會出現供不應求,也許這麼做才能讓農戶農民走上小康社會,東北地區利益趨勢還會興建深加工,把終端建在產區,降低了成品的價格,放大了農戶的利潤空間…2018年已及以後得每一年,希望能看見農戶的笑聲聲,謝謝


每日玉米行情


一定要想到農民種糧戶的徹身利益少的進口外國玉米來打壓國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