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现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很幸福,但古代参加科举的考生就没这么幸福了

文|陆以外

现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很幸福,但古代参加科举的考生就没这么幸福了


每逢高考,那两天真的是全社会都围着考生们转,交警叔叔,特警哥哥,严阵以待,警用摩托车,甚至装甲车,都是他们赶赴考场的御用座驾。大人们竭尽全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出一个尽可能舒适无干扰的环境,让学子们考出自己的水准乃至超水准发挥。如今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无疑是幸福的。不过显然有人不这么看,大人们依规定拒绝迟到的同学进考场,单这一实在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在这些人的眼里,就是成了“不够人性化”和“对这些学生而言实在过于残酷”。对于类似这种言论,碍于这是一个那么宏大的话题,我也不知该如何反驳,我找了一段有关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描述,有兴趣的话,可以对比来看一下的。

这段描述来自400年前,是明末散文家艾南英的手笔,艾南英才华横溢,但他不算是科举这个制度的完全受益者,所以对于科举,想必他内心多少是有怨言的。但不代表他这段关于科举的描述就是不够公正的。

“试之日,衙鼓三号,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考试当天很冷,但考生们裸露着身体在门外站着。监考官穿着厚长的衣服坐在堂台上,灯火通明,他们围着暖炉而坐,很轻松温暖的样子。(督学衣裶坐堂上,灯烛辉煌,围炉轻暖自如)。考生和监考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那么考生们为什么要祼露着身体呢?因为他们要等待检查,一个非常严格的检查“诸生解衣露足,左手执笔砚,右手执布袜,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至督学前,每诸生一名,搜检军二名,上穷发际,下至膝踵,祼腹赤踝,为漏数箭而后毕,虽壮者无不齿震冻僳,腰以下大都寒沍僵裂,不知为体肤所在”。两个人检查一个考生,从头顶到脚后跟,无一放过,接受这个检查,再强壮的人都会冻到牙齿打颤,腰身以下的皮肤被冻得裂开以至于麻木了。

这是天冷要吃的苦头,而天热时要吃的苦头,两者相较,也是不分轩轾的。监考官坐在那可以边摇着扇边喝茶,好不惬意。考生们就惨了,穿着厚长布衣,“比至就席”一个紧挨着一个,一个考场坐几百人,“蒸薰腥杂”各种难闻的味儿混杂一起,每个考生都是大汗淋漓。一旁是有供茶水的,但“率不敢饮”大家都不敢饮,因为“饮必朱钤其牍,疑以为弊,文虽工,降一等”只要你饮茶就会被记过,当作弊论处,考试答得再好,成绩也会被降一级。

这是科举考生们在天气方面面临的困难。但他们面临的困难可不止于此。一旦进入考试时间,考生们不只是不能东张西望,不经意伸个懒腰侧个身都会被记过,成绩降级,考场除了堂上的监考官,左右还会各安排两名“瞭望军”辅弼。连“溲溺不得自由”,撒尿拉屎都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好了,这些你都忍下来了,但你依然不能完全安心地考试,考场通常连个舒适点的座位都是提供不了的,因为“所置坐席取给工吏,吏大半侵渔所费”,侵渔即贪污,负责布置考场座位的那些小官大多都会中饱私囊,坐席等座具以次充好,编织疏离,一排坐十几个人,膝盖动两下就会散掉,一不小心,人就会往前倾倒,座具数量不够他们就压缩座位之间的空间,让考生们人并人坐着,留给每个考生的空间都非常窄,连动一下手臂都是奢侈,而且一人动会连带一整排动起来,整个考试过程,考生们是在与坐席战斗的摇摆中把卷子答完的,所以会“字为跛踦”,写字的动作都无法稳定,写出来的字常常是难以工整的。

这还是考试吗?这简直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坐具斗呀,一边斗一边还要考试。坦白说,能从这样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也真的是一等一的人才了。不过,真的要看到,虽说高考这个制度还有着很多各种各样的瑕疵,但幸福也真的不是必然的。

另外,奇妙的是,我们拍了那么多古装戏,但对于科举考试类似这样的真实还原,好像没有?戏说类型的倒是一大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