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安徽省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內容十分豐富,多是安徽省境內出土的器物。商周時期安徽省轄地是中原各國與吳楚交會之處,此處的青銅器也各代表中原、吳、楚的色彩。看到不少很有特點的器物,可惜的是有部分珍貴文物借展他處。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楚大鼎和鄂君啟金節,可惜楚大鼎不讓近看。

楚大鼎有銘文十二字,開頭有“鑄客”字樣,因此也被稱為鑄客大鼎,1933年出土於壽縣楚王墓,抗戰時期輾轉於後方,五十年代才從南京運回合肥。該鼎規模較大,被譽為“能煮一頭牛”。鄂君啟金節是第一次看到,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免稅通行證,史料價值不菲。鑄造於公元前322年,1957年壽縣邱家花園出土,是戰國中期楚王頒發給鄂君啟運輸商品的免稅通行證,自銘“金節”。青銅鑄,竹節形。車節共146字,用於陸路,舟節163字,用於水路。目前銘文釋義尚存在分歧。

“能煮一頭牛”的楚大鼎,1933年壽縣楚王墓出土,有銘文12字,規模僅小於司母戊鼎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薰爐,雖然沒有博山爐好看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弩機和箭矢,射程據說260米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就是那“人”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獸面紋鬲-商,1944年阜南月牙河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獸面紋尊-商,1957年阜南月牙河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乳釘紋簋-春秋,1959年屯溪奕棋飛機場一號墓出土,乳釘紋飾,雙耳背附鏤空稜脊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編織紋簋-春秋,1959年屯溪奕棋飛機場三號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鳥紋方足器-春秋,1965年屯溪奕棋飛機場三號墓出土。用途不詳,可能只是一件器物的一部分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公卣-西周,1965年屯溪奕棋飛機場三號墓出土,有銘文“公作寶尊彝,其孫子永用”。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犧鼎-春秋,1974年舒城五里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龍首盉-春秋,1978年廬江泥河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蹲人獸耳簋-春秋,1987年宿縣褚蘭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方形龍流盉-春秋,1955年壽縣蔡侯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蔡侯申盥缶-春秋,1955年壽縣蔡侯墓出土,器、蓋都有6字銘文,相同,“蔡侯申之盥缶”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方形碳爐-戰國,1933年壽縣朱家集出土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鄂君啟金節(左為車節,右為舟節)-戰國(鑄造於公元前322年)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安徽省博物館-古代青銅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