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晓彤:读龙应台的《目送》,是一场人生启示录

晓彤:读龙应台的《目送》,是一场人生启示录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缘分,就是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我站在小路的那一头,我注视着,可你却用背影告诉我不必追。”龙应台在她的散文集里这样表达父母、子女丝丝入扣般,埋在生命深处的情意。很难想象曾经以《野火集》享誉台北,而后又在大陆风靡的龙应台能够写出这样脉脉温情的作品。当年《野火集》以尖锐的笔锋直刺中国人民心中的怯懦,字里行间的刚烈,还令人记忆犹新。但《目送》的文字风格却是判然有别。这部人生之书写到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兄弟间的离别、写尽人生的苦楚与幸福、忍耐与宽容。龙应台转型了吗?没有,她一直是那个嘴角带着微笑,说话有些微微台湾腔的作家啊。她也一直将自己的生命坦诚在读者面前,之如《野火集》,之如《目送》都是她人生的体验。而我们读者则在她的书中读到自己,由她带领,观赏生命历程中那些出自平凡的伟大。也许那一瞬间我们还难以大彻大悟,但就在纸张的碰撞中,内心却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

书中的两个片段让我印象最深,第一个是龙应台目送儿子的场景,十八岁的男孩第一次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向外飞奔,连回头看母亲一眼,也不肯。四十岁的龙应台发觉到横亘在自己与儿子间大江大海般的无奈隔阂,那是两代人不同的成长记忆。第二个,是龙应台注视着父亲出殡的场景,父亲躺在冷冰冰的棺材里,龙应台注视着,那道目光意味着什么,我不愿细想,也不敢细想,只能说那是一场最后的送别,从此天上人间,父女二字将与那座小小的墓碑紧密相连。龙应台的父亲与她,她与安德烈,也许不过是生命轮回中的一场缘分罢了,至于这场缘分有无结束的那一天,我想答案就在那背影后,在生命无声的告白处吧。

这部用深情写就的书,却指向了人生最无情的分别。读来,不免一种悲戚在心中流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难道像西西弗斯推石一般吗?在永远的轮回,永恒的孤独中单枪匹马的面对命运?西西弗斯与孤独作战,他用忘却痛苦来面对痛苦,看似是个失败者,但实则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呢?在终将到来的离别中,在生命无声的目送中,又将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