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對於科技日報總編輯狠批國人日益追捧的“新四大發明”你怎麼看?

碰ing兒


劉亞東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點批評過頭了。

最近幾年我們的確看到一些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炮製出許多標題黨文章,過分地誇大了中國科技發展的事實,這點上劉亞東批評的沒錯。

劉亞東在論壇上直言,“中國科技與美國和西方比有很大差距本是常識,可是國內偏偏有些人,一會兒說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說全面趕超、主體超越,吹噓中國現時經濟、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分別超越美國,世界第一;還算得有整有零,有鼻子有眼兒。這種誇大其詞的輿論,無論出於什麼動機,都有百害而無一利,結果是誤國害民。”

但是我認為劉亞東把“新四大發明”中除了高鐵以外的網購、支付寶以及共享單車歸類為“商業模式創新”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以網購和支付寶為例,要知道去年雙十一的時候,交易峰值32.5萬次/秒,支付峰值25.6萬筆/秒,數據庫處理峰值4200萬次/秒。這些刷新全球記錄的數字背後難道不是科技的突破麼?雙十一背後的關鍵技術包括雲存儲、數據庫、人工智能、網絡、安全、中間件、搜索等等,阿里這些年已經有了一整套的技術架構用來支撐網購這樣的海量級“商業模式”,而這是和中國人口的體量分不開的。可以說如果把雙十一放到亞馬遜和Paypal的話,只能是系統癱瘓的結果。

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講,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創新,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基於已有的科學、技術、商業模式通過重新排列組合展現出新的形式,也就是所謂的“積木式創新”。而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即使是有西方模式的影子,也是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獲得了新的發展,完全抹殺中國在這些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上的貢獻顯然是不恰當的。說句不好聽的,耍耍嘴皮子,講幾句批判的話再容易不過,但又能有什麼建設性呢?矯枉過正的確能吸引眼球,但對於埋頭苦幹的工程師來說卻是不公平的。

最後,“新四大發明”是本身就是外國人提出來的,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西方對中國這些年進步的認可。我們的確不用自我麻痺,幻想已經“全面超越”了;但也無需妄自菲薄,總覺得自己永遠趕不上西方。中興被人卡脖子了是事實,高鐵比西方快,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比西方發達也是事實,中國沒有樣樣都超過西方,但也沒有樣樣都落後於別人。我們可以選擇做個自卑的噴子,也可以選擇做一個有民族自豪感的人,但歸根結底,擁有積極心態的人總是能夠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挑戰。


高挺觀點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這四個發明,被人稱為「新四大發明」,而近日卻被科技日報的總編批判:我的國沒那麼厲害。

這個批判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道理。

我想從更高的層面去解讀一下,什麼樣的發明才配得上是「N大發明」這樣的稱謂。

在著名的科學史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作者提出了科學革命的定義。認為科學革命的背後,有這這些關鍵的特徵:

首先,一項新的理論提出之後,能夠取代之前所有的理論,並解決各種定義不清的概念。

第二,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解決這個理論下的問題。

第三,解決了一大批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

那麼,我們的「新四大發明」做到了嗎?並沒有完全做到。網購確實解決了很多問題,然而國外的Amazon通過有差異的方案,也解決了很多問題,所以中國的網購模式不符合第一點要求。

然後看共享單車,追隨者確實甚多,但根本沒有解決任何概念上的問題。比如什麼是共享?最後一公里究竟該如何解決?

支付與高鐵也有類似的問題。總而言之,他們其實都是在已有的框架下做出的優化,並沒有突破性的改變。

不可否認,它們對於我們的生活,確實有重大的提升。但是,從「突破」的角度上看,他們仍然不足以擔得上「新四大發明」的稱謂。


章彥博


我同意這位科技日報總編的意見。什麼“新四大發明”?所謂的高鐵是在劉某人的手上,通過花血本引進日本和德國的技術而來,剛開始完全是抄襲,後來才慢慢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到現在的“復興號”才真正擁有了全套的自主知識產權。

再說所謂的“支付寶、網購、共享單車”,哪一樣離得了因特網,又哪一樣離得了智能手機?因特網的核心技術在誰手上?智能手機的核心技術又在誰手上?一箇中興公司被美國一制栽就恨不得馬上要倒閉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可以這樣說,支付寶和網購的技術含量都不太高,都是建立在人家的因特網基礎上的玩意兒,這個東西外國人也會弄,只是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在中國才有用武之地,被運用得爐火純青罷了。

共享單車就更不好說了,同樣借用互聯網還有GPS,技術含量高不到哪裡去。雖然對中國普通老百姓是個好玩意,現在被國人糟蹋得成了什麼樣子了?我看到的情況是,被人丟在花壇裡水溝裡,或者乾脆被當成垃圾堆成垃圾山,大城市裡到處都是小轎車恭恭敬敬地停著,卻沒有共享單車的一席之地。

我更希望哪天用中國的北斗導航代替人家的gps,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芯片裝備我們的智能手機,共享單車哪天也能像小轎車一樣在城市裡獲得應有的尊嚴!


山人的生活感悟


劉亞東其實回答了他自己問的“中國科技缺的到底是什麼”。

第一,缺乏科學武裝。就是沒有科學傳統。

第二,缺乏工匠精神。就是工程師要有務實嚴謹、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三,缺乏持之以恆的情懷。就是要堅持,耐得住寂寞。

聽上去這都對,但這說明,劉亞東總編輯還是對科研不太瞭解,作出了文科式的評論。

這種“看上去不錯的理由“,主要說的都是某種“精神”,恰恰是外行的評論。外行喜歡聊精神,其實科研沒那麼精神,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科研一要錢,二要人才。中國近年來科研投入大幅增長,人才數量大幅增加,這是對科研最強有力的幫助。而不是什麼”科學武裝、工匠精神、持之以恆“。

錢少人才少,才會去談”科學武裝、工匠精神、持之以恆“。而且,沒有錢沒有人才,再怎麼科學精神、工匠精神、持之以恆,都搞不出什麼成就。

想要突破核心技術,最管用、最直接、最關鍵的手段,就是砸錢、砸人。

近年來中國科技成就不少,絕對不是因為在”科學武裝工匠精神持之以恆“有進步了,而是砸了大錢、砸來了人才。

想要成功,不要扯什麼文科式的精神,就得砸大錢、花大錢把牛人請來。

與其要科研人員發揮“精神”,不如來直接的,給大錢。

而且,中國又不是花不起這個錢,2017年R&D經費1.75萬億元,這錢很多麼。增加科研投資潛力極大。

過去是沒有錢,所以講講精神,可以理解。既然能砸錢,那還是來直接的,砸了足夠的錢,再來說精神也好些。


風雲學會陳經


對於科技日報總編輯狠批國人日益追捧的“新四大發明”你怎麼看?

所謂的新四大發明,指的是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或許從使用的市場,以及龐大的收入,這些似乎可以列為四大發明。然而細細想來,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第一,這四大發明的背後,實際上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在支撐。如果沒有十幾億人口的市場量,難道說這些真會有什麼大的成就。所以,延展開來,我們會發現那些互聯網+模式,幾乎利用的都是龐大的人口紅利。

第二,從這四大發明來看,主要還是停留在應用的層面。高鐵用在“出行”、支付寶用在“花錢”、共享單車用在“出行”、網購用在“花錢”。出行、花錢,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無非是在他人核心技術之上的應用,真正的基礎又有多少。

第三,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短板。一是科技創新的意識不夠強,人們過度關注的是虛擬經濟的來錢快,比如房地產、金融等,人們缺乏對科技的耐心,幻想的是一夜暴富。

二是對於科技的尊重不夠,現實當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行政化傾向,都對科技、教育形成了衝擊和影響,包括一些教授,也可能把官位、職級擺在首位,而不一定把科研、學術放在首位。

三是保護科技創新的環境有待加強,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恐怕還得加大力度,否則,龐大的研發成本,就會讓人更加不敢付出。


碧翰烽


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歸根結底是一個媒體人,語不驚人死不休,追求的是眼球效應。他的一些觀點有正確的地方,也有失之偏頗的地方。

首先,其出發點是正確的。劉亞東提醒國人在成績面前不要驕傲自滿。的確,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建國之初,我國科研領域從模仿起步,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改革開放後,許多領域開始自主研發,從模仿者轉為追趕者;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大量湧現,一些領域從追趕變為並行,個別領域開始領先西方。成績是顯著的,以至於社會上出現了一些盲目樂觀、誤叛形勢的現象。實際上,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的科技實力和西方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被人卡脖子的地方還很多,中興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時候提醒國人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勿忘初心,繼續前進是必要的。

但是,其觀點有些激進。劉亞東對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整體上持否定態度,認為四大發明只能算髮現,與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四大發明是祖先智慧的結晶,比西方早了幾百年,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國人的自豪和驕傲。發現也是一種科學規律的總結,是認知的昇華,牛頓不也是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的嗎?四大發明的科學原理沒有在我國進一步得到探索,而是由西方研究出來,其原因不是中國人沒有科學精神,而是東西方不同的歷史進程決定的,一個長期處於農耕文明,一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發現上我們早於西方,原理上西方早於我們,也並不奇怪,更不是妄自菲薄的理由。

劉亞東還認為,我國新四大發明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的科學基礎上的,不值得驕傲。應當明確,新四大發明不是官方定義,是網友對我國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快速發展給予的褒義。誠然,這些領域的科學基礎都來自於西方,但技術發展最快最好的在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基礎科學是技術進步的前提不假,但並不能因此否定技術進步的重要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科技界有一種說法,愛因斯坦之後基礎科學並沒有大的突破。儘管如此,人類還是一天天在發展,這一切都是技術進步的功勞。新四大發明,讓中國人在這些應用領域走在全世界前列,我們沒有理由妄自菲薄。


等您1660年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終於有個明白人站出來說話了。

在中國高鐵之前,德國和日本的高鐵早就在軌道上跑了好多年了,人家有像我們這樣吹過嗎?



日本最多就出了部動畫《鐵膽火車俠》,不像我們,整天弄“美國人乘坐中國和諧號高鐵,全程驚呆”、“印度大媽乘坐復興號高鐵,直呼太厲害”、還有“英國採購日本軌道列車,第一天就空調漏水,後悔沒用中國的高鐵”這樣的視頻。

這些視頻弄得不少人心裡都飄飄然,播放量、點贊量都非常高。

然而今年發生的中興事件把不少人拉回現實——我們的基礎科技真的是太弱了!居然在小小的芯片上被人牽著鼻子走!

有的人指責中興公司是組裝廠,缺少自主知識產權。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中興在國內芯片研發上排行第三,而且在通信領域他們有幾萬項專利技術。錯就錯在,我們造不出中興需要的電子元件。不是中興不行,而是整個國家都沒有那個技術。



高鐵、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購這些都不是我們發明的,我們真的不能稱它們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我們只是具備讓它們流行起來的環境。舉個例子,美國人煙稀少,如果他們要造高鐵,估計半個世紀都回不了本。他們有民航飛機就夠了。



高鐵、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購能在中國流行,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人口規模龐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經濟發展起來了,有龐大的消費群體。我們有很多成就值得我們自豪,但不能過分驕傲!

腳踏實地,認清事實,認清差距,夯實發展基礎科技,才能讓我們更有底氣!


娛圖師師


本人覺得劉總編的視野,太過於狹隘了。

以電話的發明為例,說是貝爾發明了電話,有很多人會不服,比如加拿大國會還通過了一個法案,說電話的發明者不是美國人貝爾。在貝爾申請電話發明的專利之前,英國人和德國人都發明過其他形式的電話,就是在美國,貝爾也攤上過電話發明專利的官司,最後是庭外和解。

但是又如何?電話就是在貝爾手裡發揚光大的啊,如果不是貝爾的積極推廣,電話的廣泛使用時間,估計還要被推遲,到現在大家說貝爾是電話之父,應該已經是無人反對了。

再來說說中國人發明的紙,單純說紙的出現時間,古埃及人用的莎草紙算不算紙?可是莎草紙的實用性如何呢?就是不行嘛,所以中國的蔡倫,並不是在嚴格的意義上發明了紙,蔡倫的最大貢獻就是讓紙張變得好用又便宜而已。在印刷術和指南針問題上,也有點這麼個意思。

中國人搞出來的移動支付,肯定是站在別人肩膀上搞出來的。可那個發明不是如此,還要看看實際的效果。現在很多中國人出門,已經不帶錢了,帶個手機就行。不僅僅是假鈔少了,甚至於小偷都快失業了,就憑這一點,在國外還應該沒有第二個。若這都不是了不起的創新發明,哪什麼才是創新發明?撇開帶來的巨大方便不說,你還能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消除或者降低假鈔和小偷帶來的危害嗎?

發明不僅僅是數學公式,或者是物理定律,只要是個好東西就行,例如高鐵,高鐵算是個發明,可是用好高鐵,怎麼就不算是發明創新了呢??

鎖在專利局的東西多了,可要把它們用好,就絕對是創新發現


圓窗觀點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這四項發明,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是很值得我們誇耀一番的。高鐵,讓城市之間的距離縮短,方便了交通出行,更形成了一個高鐵商業圈。支付寶,讓消費和小額貸款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減少了偷竊,因為有了支付寶,很多人不再攜帶錢包了。共享單車,我覺得提倡了一種環保理念,還可以健身。網購,則是未來經濟的重要支柱,現在零售額,網購已經達到了一半,受惠的是廣大消費者,因為網上的商品比實體店更加便宜。

這四項發明,都是很好的技術,也確實值得一說。不過,我還是要指出,這些技術,都不是中國所可以獨家壟斷而無可取代的。造高鐵的,不是中國一家,日本,德國,美國,法國,印度,甚至臺灣地區,都在火熱建造或者規劃建造之中。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同樣也是如此。它們都不是外國不能製造的,只是由於需求的差異,它們暫時在技術上落後於中國。

在互聯網領域,有一句話,叫做:誰制定行業標準,誰就具備了絕對控制權。我認為,在其他領域也是這樣,只有具有了決定行業標準的能力,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核心關鍵。你技術再先進,核心在我這裡,你就得乖乖的聽我的話。比如,美國高通就可以制定5G的行業標準,全世界都要服從它一家。這個才叫王者。


懷疑探索者


我認為人家說的對。這些都不是我們發明的。只是我們應用的廣泛而已……我們人口多,市場足夠大!那是佔了規模的便宜!對於以上的冠名的確有失偏頗。高鐵最早法國日本。掃碼支付的二維碼技術起源於日本。快遞業吃的還是中國人口紅利、核心還是低端的廉價勞動力。共享經濟不是新鮮事物……你見過造成這麼大資源浪費的進步發明嗎?新四大發明的確名不副實。中國有句諺語……“自”“大”一點。這個字念臭。炒概念中國最擅長……公家有了名,個別人得了利。熱鬧散去一地雞毛!看看那一批批壓扁的共享單車就明白了盛宴後的單是誰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