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800万保险从业人员,多少是业务员?多少是客户?

从事保险以来,每每回老家同学聚会的时候总是避免主动去聊保险,有同学咨询才会讲起。

也有同学偷偷咨询我,你们做保险的收入应该非常高吧?我表示疑惑!他娓娓道来,他老婆被熟人拉去某安做保险,培训一段时间之后就给他买了一份年交3000块的重疾险,月底结算的时候,虽然只有一单却领取了3000多的薪酬,因此他得出结论从事保险行待遇必定很高。我付之一笑,只说了句因人而异吧。

当然大半年以后,他老婆就离开保险业,也配足了自家和亲朋好友的保单。

后来又有一个同学完全复制了一次这样的经历。

直到今年4月份又有一个同学再次上演如此狗血的剧情,我当时只跟他说了一句,你以为你交的是3000块?其实你交了60000块 ,他当时面部表情变化明显,我也没有继续讲下去。

有时候看到圈子里的乱像真的很难开口,说了,作为从业人员自己很难摘干净;不说,实在不忍心看着身边的同学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当成韭菜。

你以为有些保险公司是在招业务员,其实他们是在招客户。

原保监会公布的近三年的几个时点的代理人数据显示:

2015年三季末,接近400万,具体为392万人,同比增加116万人;

2016年底,突破600万,为657万人,一年增加186万人;

2017年底,突破800万,达到807万人,当年增加150万人。

按照2017年年末中国内地13.9亿人计算,抛开此前已经大批流失的保险营销员,保守估算,约每170人中,有1人是卖保险的。

而此前有媒体统计,算上已流失的营销员,国内约有近5000万人做过或正在做保险营销员。

拉人头、扩队伍

随着保险营销准入门槛放开,不少寿险公司制定各类“增员基本法”,开始疯狂“拉人头”扩队伍。个别公司甚至夸大待遇招聘营销员。业内对营销员的入职门槛并没有统一标准,从学历门槛来看,不少险企甚至将保险营销员招聘门槛暗调至高中学历。

降低营销员的进入门槛,无疑会造成营销员群体良莠不齐,难免带来销售误导等风险。而为获得更多收入,许多保险代理人身兼数职,除了销售保险产品,还有很多其他职业。

谁是业务员谁是客户

进了保险公司之后,第一个板块就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理由也很正常,如果你不信保险,那么你要如何把你的保险观念,灌输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呢?刚培训完之后,因为信任度的原因,别人是不会跟一个陌生人来买保险的,所以,第一批客户,就是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但是当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买完了之后,这个员工啊,并没有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因为赚不到钱,他就会自动离职。然后保险公司再接着招聘 ,重复上面的步骤,如此循环往返。

没有人海“大到不能倒”就会倒下

刹不住车的代理人制度,唯有不停的招人才能维持这个代理人制度运行下去。如果停止招人,按现在的考核制度,基本就没人在了。只有招聘到大量的用户,以新的用户的产出,来供给整个老团队的运营。

以拥有百万代人的某安为例:培训分成四个等级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一年以上……其中0-3个月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35%、4-6的占30%、7-12的占25%,一年以上的占百分之10%

三个月以内的主要给你灌输保险理念,目的是让你给自己和让家人朋友投保,四到七个月的,会给你灌输增员的理论,也就是告你光靠自己是不行的,需要做团队,七到一年的手下也就有一两人了,就给你讲做主任的好处,要走组织发展。

一般新人从入职第四个月开始就会有考核,三个月一考核,3.6.9.12.这都是考核月,考核的标准是三个月最低3件……还要考勤,车险只能算一件,还必须是6000以上单子,不然不算,如果达不到你就可以走人了……

800万保险从业人员,多少是业务员?多少是客户?

总结

当然,行业的弊端难以掩盖行业的保障属性和整体的发展。代理人中也是藏龙卧虎、大神辈出,只是可怜了这帮怀揣发财梦、莫名冲进来,又悲壮退出的“散户”韭菜了。

事实上,受居民收入等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很难出现大幅增长。

但营销员如果出现大幅增长,势必造成保险营销员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低的收入水平,以及保险公司更高的流失率。因此,无论是从节约人力成本角度,还是规避合规风险的角度,在追求营销员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营销员素质的提升,未来营销员的队伍建设,只能通过提高专业度、从“拼人”走向“拼专业”。

更多信息还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险中求佳(baoxianxinshili_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