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4月15日

《世界遺產地理》雜誌推出《質樸東莞》專刊

其中

用多個頁面介紹茶山傳統技藝和建築

向海內外展示茶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該專刊由市委宣傳部、市城市形象推廣辦公室聯合鳳凰出版集團策劃編撰,作為《世界遺產地理》雜誌的專刊號面向海內外發行。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封面封底圖

該刊共分為趣藝、史韻、瓊樓、物華四個篇章,分別以民間技藝、歷史典故、嶺南建築、地方特產為主題,關注東莞民俗風情,挖掘其背後故事,以通俗、有趣的方式,展現東莞質樸的人文之美。其中,茶山元素在趣藝和瓊樓板塊精彩亮相!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趣藝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雜誌內頁

在趣藝板塊,該專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茶山公仔茶山綢衣燈公,讓我鎮的民俗技藝及其傳承人故事在世界流傳。

指尖上的藝術——茶山綢衣燈公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茶山綢衣燈公傳承人李翠薇

茶山綢衣燈公制作技藝曾被遺忘多年,民間文化研究者李翠薇因《茶山鄉志》的記載而萌生尋訪技藝的念頭。經過三年的尋訪和學習,如今李翠薇不僅繼承綢衣燈公的製作技藝,也努力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比如製作雙面燈公與民俗系列燈公等。2016年,茶山綢衣燈公被公示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7年,茶山綢衣燈公被公示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指尖上的藝術——茶山公仔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茶山公仔代表性傳承人林暖欽

茶山公仔在2012年2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公佈為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林暖欽從七歲起跟隨父親學習製作茶山公仔,至十八歲己經能熟練掌握整套製作技藝,1983年起全職從事茶山公仔的製作和傳承工作。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瓊樓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雜誌內頁

在瓊樓板塊,該雜誌認為茶山南社古村是東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並以較長的篇幅介紹了南社古村落的修建歷史、史料故事、生活情趣等,通過祠堂、牌樓等嶺南特色建築折射東莞獨具特色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

嶺南古村的生活情趣——茶山南社古村

茶山南社古村,東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祠堂30座,古民居達250座,11萬平方米,可由此窺見嶺南古村的生活情趣。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高圍牆與炮隆聲

4個圍門、21個瞭望閣樓、7米多高,一一數過去:南門城樓、吉慶樓、百尺樓……一座鄉野古村,防守圍牆如此嚴密、井然。坐臥在江南水鄉或晉中大院裡的人們無法想象,這獨屬於嶺南,屬於東莞。

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培軍認為,自宋末謝氏先祖來南社定居,至明崇禎已有300多年,南社人建祠堂,辦私塾,鼓勵習文練武,走科舉之路,讓南社人完成最初的財富積累。

如今南社平靜 ,圍牆西園樓的對聯仍在,笑看歷史雲展雲舒,“高閣有風琴韻細,千山無寇角聲微。”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航拍南社古村落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綠色盎然

將軍飯

這是一盆別開生面的飯,代表最典型的南社生活趣味。南社人把這叫做“將軍飯”,飯裡的將軍,是南社村的名人謝遇奇。他隨同左宗棠赴西域平息新疆、甘肅叛亂,累立戰功,封建威將軍。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雜誌內頁

謝將軍對葡萄的喜愛,在其家廟樑柱可見一斑:一串串飽滿欲墜的木雕葡萄,是將軍沉甸甸的新疆情。

吃過謝將軍的飯,我們來探究謝將軍的成材之道。據悉,南社共出5名進士,11名舉人,1名藍翎守備,2名將軍。南社的教育是如何完成的呢?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百歲坊

祠堂見證了謝遇奇們的成長。除苦讀儒家典籍之外,南社人也崇尚習武。

謝遇奇解甲歸元之後,一個舉動改變了南社人的生活方式。南社人可在家門口坐火車了。廣九鐵路南社站一直存在到1984年才停止使用。

一座小小的火車站,承載了幾代南社人外出拼搏的歷史記憶。

了不得|茶山綢衣燈公登上《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謝氏大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