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本条推送以清代御窑瓷作为主,此为明清两代瓷器作品中最受追捧的类别,是为本专场的重中之重。另有民国瓷、文人瓷、古代瓷器三个单元,亦是颇值赏玩。

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80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小瓶

高 H 5.4

“大清雍正年制”款

RMB:20,000-30,000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86

清雍正

斗彩竹石图盘一对

直径 D 20.6

“大清雍正年制”款

RMB:300,000-500,000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91

清乾隆七年(1742 年)

粉彩折枝花卉纹十方碗

长 L 20

“乾隆七年(1742 年)旭华堂制”款

RMB:150,000-250,000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92

清雍正

粉彩麻姑献寿图折沿洗

直径 D 40.3

带座

RMB:470,000-670,000

本品圆唇折沿,腹部微弧,平底,器型硕大而规整。洗胎质紧致,釉色洁白,通体以粉彩装饰,里心绘麻姑献寿图,画面中心麻姑侧坐于石凳之上,轻描弯黛,朱唇一点,高挽发髻,面容饱满,点画寥寥数笔便将其慈静淑德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麻姑粉裙绿褂,披羽氅,天衣绕袖而下,身侧花篮中鲜花盛放。对面梅鹿,衔灵芝而来,空中红蝠,是为灵福献瑞。背后山石皴染自然,青中点蓝。洗内壁绘金玉水藻,折沿上绘百蝶飞舞,外壁绘红蝠翱翔。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其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称之为“麻姑献寿”。本品所绘纹饰层次鲜明,布局饱满,内心所绘麻姑献寿、内壁之金玉满堂、折沿之多子多福、外壁之洪福齐天,可谓做到了瓷器纹饰“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作用。且本品用彩丰富,描绘细腻,可说是尽扬雍正粉彩之长,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96

紫檀框嵌瓷仿铜胎画珐琅雉鸡牡丹图双面插屏

高 H 34

RMB:750,000-1,000,000

本品屏心镶嵌长方瓷板,背面以细砂垫烧,为典型乾隆朝瓷板制作工艺,正面绘制雉鸡牡丹图,画面右下山石嶙峋,雉鸡蹲伏于突出立峰之上,顾首相盼,尾羽描画细致,纤毫毕现。山石间隐有另一雉鸡,与前者遥遥相望,构图灵动巧妙。本品山石绘法与一般色块皴擦之法不同,以繁而不乱的墨彩线条表示山石嶙峋浓淡,十分独特。怪石之前一丛牡丹盛放,花瓣之层叠,花叶之相背,均绘制细腻,且与一般没骨花卉画法不同,无论花瓣还是花叶均有墨线勾边。山石后一树桃花斜生,画面右上斜插一枝玉兰,将画面构图布局得疏密有致。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本品在装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瓷板正面均以“玻璃白”打底,从而掩盖住原来的釉面,使整个作品的底色显得微微泛黄。此外瓷板所绘花卉不以没骨法为之,山石以墨线披麻代替皴擦。上述几个特点结合起来,从而使本品在视觉上颇似一件铜胎画珐琅作品。故宫博物院即藏有一件铜胎画珐琅雉鸡牡丹图瓶,其山石、牡丹、雉鸡以及玉兰等细节及整体构图均与本品相类。

铜胎画珐琅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画珐琅工艺,创制于康熙时期,由宫廷画师直接参与创作,是一种专属于宫廷的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内廷造办处此后又相继发明了瓷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等。瓷胎画珐琅由铜胎画珐琅发展而来,但在纹饰布局和绘制上均有差异,艺术风格也截然不同。到了乾隆时期,各种宫廷艺术门类均发展至鼎峰。在此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本品,以瓷绘表达铜胎画珐琅之艺术效果,即是对于制瓷技艺的彰显,亦是对于康熙时期创制铜胎画珐琅的一种追摹。插屏另一面为镜,周以上等紫檀料制屏框及座,选料考究,密度、油性极佳,牛毛纹、金星随处可见,框额更有水波曲转若漩涡者,实为难得。边框格角榫攒窄边,框边制为弧形。下屏座边角线条亦与边框呼应,绦环板中凸雕三如意云头,间以二弦纹相连,披水牙板亦为如意云头纹,不过将阳雕化为阴刻,纹饰相同,视觉效果却不同。四站牙板减地雕为勾连纹。三处纹饰各不相同,相互搭配却极为协调。

余韵——清代中晚期御窑瓷器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48

清道光

粉彩过枝绣球花纹盘

直径 D 19

“大清道光年制”款、带旧包装

中国嘉德2012 年9 月17 日拍卖会第3808 号

RMB:120,000-220,000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53

清同治

胭脂红地粉彩岁寒三友诗文蟋蟀罐、过笼、记分牌一套三件

直径 D 13、长 L 7.7、长 L 6.7

RMB:200,000-300,000

本品一套三件,其中养罐直壁,涩口,内挖圈足,盖圆形内凹,盖底则对应外凸。罐内壁施白釉,外壁及盖面施胭脂红釉,其上以粉彩绘岁寒三友图,背面海棠形开光内以墨彩书诗文“群芳摇落画凋残,惟有孤根耐岁寒。为道沧州深雪里,独留苍翠与君看。”其内容亦是咏赞三友,可与纹饰相呼应。盖内底绘太极双鱼图。过笼亦以胭脂红釉地,粉彩绘岁寒三友,背面海棠形开光内书“岁寒三友”。水牌正面施胭脂红釉,上以粉彩绘二龙戏珠图,背面施白釉,上绘格栏。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瓷制御窑蟋蟀罐早至宣德时期即以大量出现,由此可见宫廷中“促织戏”由来已久。清代王公贵族大多是嗜斗蟋蟀的能手,官府还有专门此事的官吏。《清宫词·养蟋蟀》诗云“宣窑厂盆戗金玉,方翅梅花选配工。每值御门归殿晚,便邀女伴斗秋虫。”生动描绘了清宫内斗蟋蟀的场景。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清宫旧藏的同治胭脂红地粉彩岁寒三友诗文蟋蟀罐,其中大罐一件,直径18.5厘米,小罐十件,直径13厘米。大罐带钮,是为斗罐,小罐为养罐,并配有成套过笼和水牌。其中养罐、过笼及水牌均与本品相同,由此可知本品即为同治官窑,是为宫廷御用之物,成套保存,品相完好,流传至今,颇为难得。

「嘉德四季51期」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下)

4755

清道光

青花粉彩花神杯一对

直径 D 6

“大清道光年制”款

清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