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知道四大名著的開篇詞嗎,哪部的開篇詞最好?

情思華年


小年覺得還是紅樓夢的開篇詞比較好!其實這也是隨著自己的成長和經歷,小年的喜好也在改變,前幾年還覺得西遊記得開篇詞比較好玩,但是現在覺得還是紅樓夢的比較打動我。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讀完之後,看到的就是滿滿的辛酸。其實紅樓中的詩詞都是十分美妙的,但是讓他的開篇詞,確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荒唐言,說盡了人生百態,一句辛酸淚,道不完跌宕起伏。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西遊記的影視劇看過不少,整兒八經的原著也是小時候看的剪輯版。前兩年拾起來看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開篇詞,那時候,還在追著網絡仙俠小說,感覺無論是那本仙俠,也抵不過混沌未開的氣魄,比不上西遊釋厄的深奧。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俗話說,少不看三國,老不讀水滸。我倒覺得什麼時候三國演義都是我們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史海滔滔,說不盡的英雄人物;滾滾長江,流不完的帝王將相。

以史為鏡,看現代走向;以史為鏡,解生活百態。

小年喜歡歷史,所以對三國情有獨鍾,雖然這開篇詞也十分喜歡,卻不如紅樓夢開篇詞能夠打動我的內心。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七雄繞繞亂春秋。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對於水滸傳,其實小年瞭解不多,只是斷斷續續看來一些水滸衍生的各種書籍,比如黑水滸、水滸人生智慧等等。最近小年,買了一本原著再看,總覺得,別人告訴我的,和自己讀出來的,是兩個味道,這跟看影視劇和原著也是一個道理。

其實每一段開篇詞都是很優秀的,最為我國的四大名著,每一章,每一節,每一首詩詞,都是值得我們去一讀的!


小年讀史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魚樵江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七雄繞繞亂春秋。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太多了,打字太慢了,最後一首我就複製了,還請見諒。)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的開篇詩,寫出了人生一切繁華或者荒涼終將成空的道理,就像《紅樓夢》中的《白了歌》中所言“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文藝不偽


蒼茫大地認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最好。它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所寫,它是一個大才子在歷盡人間滄桑後大徹大悟的智慧之作,作《三國演義》開篇詞十分精妙。具體分析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詞道盡了人生的感悟:歷經千年,是非榮辱,你爭我奪,不過如此!

還是從楊慎說起吧!楊慎是當時三朝老臣入閣掌控大權的楊廷和之子,在正德六年(1611年)高中狀元,距老爹楊廷和任首輔(1622年)只差一年,標準的高幹子弟。他中狀元居然沒有引起非議,之後的張居正貴為攝政,兒子弄個進士居然朝野輿論譁然,為何如此?楊慎太有才了!這麼說吧!他是學霸,他考第二,沒人能考第二。大明從1368年建國到1644年亡國,二百多年間從來不缺才子,但公認的大明頂級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徐渭無任何爭議,而論博學首推楊慎,這就是楊慎的實力!這有點像民國大師劉文典放言:兄弟不懂莊子,世上也沒人懂。這麼牛的狀元出身,按大明慣例,即使沒有老爹罩著,只要不出意外,十幾年功夫入閣兼尚書是小菜一碟,何況老爹還擔任首輔,可楊先生的光輝前程卻因一個人,準確地說是一個皇帝的到來而出現了轉折,這個皇帝就是嘉靖。嘉靖不是兒子接老子的班,而是兄終弟及,接堂兄朱厚照(無子)的班,他的老子是孝宗朱佑樘的弟弟興獻王。嘉靖和大臣們為對嘉靖老爹興獻王的稱呼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嘉靖想封父親為太上皇,大臣們要嘉靖以朱佑樘為爹,改稱親爹興獻王為皇叔考,楊慎作為官二代的領軍人物參與其中,想維護所謂的正統,先是準備在皇宮附近的合法殺人地左順門幹掉皇帝的理論同盟軍桂萼、張璁未果,又以“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為口號煽動二百二十餘官員一起去左順門,向皇帝下跪請願!結果楊頭目被廷杖二次,老楊還沒來得及慶幸死裡逃生,又被仇人嘉靖皇帝追加了一個補充待遇一流放。流放到雲南途中,又遭父親的仇人追殺,險些喪命,皇帝一直惦記著他,多次想置他於死地,幸虧人緣好,大臣們擺出苦瓜臉,傾訴楊慎悲慘境遇,和以淚洗面的後悔情景,終於揀了一條小命,活了七十二歲,人生不幸文章幸,著作等身,名揚天不。但大難不死的老楊早已將紅塵看破,大徹大悟!他有李白似的感慨: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對楊慎來說他的觀點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什麼英雄豪傑,還不是被浪花淘盡帶走了,什麼是非成敗還不是轉頭成空?只有青山千年依舊,在夕陽照射下千嬌百媚…

楊慎個人如此,三國的豪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曹操,掃平袁紹、袁術、劉表、張魯、呂布多少豪傑,可到頭來還不是為司馬昭父子打工嗎?劉備哭得死去活來,終於哭出了益州、漢中根據地,可只傳了一代!傻兒子就把蜀漢江山拱手相送,還留下“樂不思蜀"的天下大笑話!孫權呢!“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事如孫仲謀。"辛棄疾在《南鄉子》中褒獎有嘉,可孫策、孫仲謀兄弟開創的東吳帝國,幾十年功夫,不還是拱手送到了司馬氏之手,司馬昭父子不惜背上“司馬昭之心一路人皆知"的罵名,竊取的晉國江山又保存了多久?…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歷史的必然!說出了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共同感概!引起了《三國演義》迷的共鳴!

綜合上述,《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大氣磅礴,和《三國演義》這部同樣大氣磅礴的戰爭史詩十分匹配,充滿哲理,讓人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般灑脫,讓人蕩氣迴腸,連稱絕妙好詞,快哉!快哉!


蒼茫大地顧煒斌


『萬卷書容閒客覽,一樽酒待故人傾』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1488年~1559年),於1511年狀元及第,後因“大禮議”事件被明世宗貶至雲南,先後在四川,雲南等地輾轉30餘年,創作了傳世的《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又稱之《廿一史彈詞》。將明之前的二十一個朝代用通俗易懂的彈詞寫成,後世將其譽為“彈詞之祖”。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這首《西江月》被馮夢龍(1574年~1646年)放在小說《東周列國志》卷首,沒有署名,很多讀者都認為這是馮夢龍的手筆,實則出自楊慎的《廿一史彈詞》“說三分兩晉”中的一段彈詞。如今我們讀起來,有點像於評書作品開篇的定場詩。這種形式楊大才子的首創。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更是膾炙人口,眾所周知,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很多讀者都以為是羅貫中的手筆,其實這是後世毛宗崗(1632年~1709年)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加在卷首的,舊版中壓根沒有。這首詞也是楊慎的所作,是他的《廿一史彈詞》“說秦漢”中的一段彈詞。

兩首著名的詞作品,作為兩部著名小說的開篇,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我們後世應當記住這位才子。


敬請搜索關注漁夫之談微信公眾號:stumovie

『萬卷書容閒客覽,一樽酒待故人傾』每天一篇詩詞賞析


漁夫之談


四大名著開篇辭大家都相對熟悉了。不過,我覺得其他一些古典名著的開篇辭或篇末辭也同樣出彩,給我留下了深刻影響。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兩首。

東周列國志開篇辭: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郊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儒林外史篇末辭:

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

向梅根冶後,幾番嘯傲;杏花村裡,幾度倘徉.

鳳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

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

無聊且酌霞觴,喚幾個新知醉一場.

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千秋事大,也費商量.

江左煙霞,淮南耆舊,寫入殘編總斷腸!

從今後,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

後者更有一種蒼涼遼闊之美,特別是在讀完本書之後,回想一個個人物次第出場,又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的很貼切,畫龍點睛!

有點跑題,諸位勿噴


半山云云


比起《水滸傳》極具武俠風情的開篇詞、《三國演義》太過歷史滄桑感的開篇詞、《紅樓夢》略帶感傷的開篇詞,文藝君最喜歡《西遊記》的開篇詞。

文藝君最近在重溫《西遊記》,取經前傳部分,反覆讀了兩遍仍覺不能完全悟透,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悟。最早接觸西遊記,還是在孩童時代,當時是通過連環畫了解到唐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大業,只覺得這部神魔小說非常引人入勝,很多故事片段都是讀了又讀、印在心底的,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再加上86版《西遊記》連續劇的播出,文藝君覺得,

雖然《西遊記》原著問世已久,但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西遊記》最輝煌的一段時代烙印,一定打在80、90後的心中。書裡書外,《西遊記》都伴隨著文藝君的成長,比如家中無處不在的一些與《西遊記》相關的卡通形象玩偶、小擺件。

長大了讀《西遊記》,似懂非懂,只悟出了凡成大事者除了需要智慧與膽識,更需一種超乎常人的毅力。現在重溫《西遊記》原著,方覺作者寫這部經典確實下了一番功夫,無論從行文佈局還是從詩詞造詣都非常用心,而作者描繪出來的一個個扣人心絃的神話情節,更是將讀者帶入一個離自己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的幻想世界中,妙趣橫生的言語讓讀者不願從這精彩絕倫的藝術殿堂中走出,可以說一翻開扉頁,文藝君就根本停不下來了。

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用詩詞來開篇:“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作者從提筆鴻蒙,從天地之始到引出西遊,讓大家知道這本書大致要講什麼內容。

這個開篇詞真可謂大氣恢弘,用如此口氣講述待敘之事,讓人忍不住想要了解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文藝君認為,只有鉅著才能寫得出、同時延續得上這種開篇之詞的恢弘

細細一想,如此大氣的鉅著之開篇,文藝君還真的讀過。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沒錯,這就是《聖經》的開篇《創世紀》部分的開篇詞。《創世紀》也是通過介紹宇宙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來引出他們心中之神來遴選民族的過程及艱辛。

再回到《西遊記》,全書開篇首先通過以“元”為單位的“天地之數”,講述了天地及萬物從何而來,怎麼而來。一元為十二萬九千六百歲,同時,一元又分為十二會,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每一會有一萬八百年,經過漫長的輪迴反覆,萬物有生,三才定位(天、地、人)。

通過這些宏觀的宇宙大環境,再將筆鋒轉入世界分成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繼而再轉入東勝神洲的傲來國花果山,從而引出全文的正題。

可以看出,作者延續著中國上古神話的經脈,用豐富的想象力與嚴密的思維邏輯構架起一部鴻篇鉅著的框架,從而引出超凡入聖的頭號英雄——孫悟空的身世之源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

從孫悟空的出生便不難看出,作者延續著傳統英雄的浪漫主義傳說孫悟空生於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的花果山頂的仙石中,很明顯,這一套路沿用了“為證明古代帝王君臨天下的合理性,傾盡全力神話各朝各代帝王的出生,將其後期的'大有作為'視為‘命中註定'的一貫思路。

前端所有關於“天地之數”的描述彷彿都是為了引出石猴出世,可見這隻石猴在作者的眼中也是集天地精華、萬物靈性於一身的,作者的理想主義浪漫情懷可見一斑。因此,開篇之後一系列的修持大道之功便更加惹人期待。

暫且不管邵康節的“元會運世”之說,《西遊記》中的天地之數以“元”計量,文藝君認為,元有本源、根源之意,而一元又分為十二會,從後面的章節中可以看出,整部小說都穿插著“佛”“道”“儒”三家的勢力,西遊記中的道教天神,如前期出場便奉旨招安美猴王的太上老君;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如最高階的釋迦牟尼尊者即如來佛,他們完美地演繹了佛道勢力的平衡與鬥爭。而儒家思想也是伴隨著全書情節發展的重要思想脈絡,如唐僧取經本是為了完成唐王交給他的任務,雖有拜佛修行,求正果金身之願,但“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卻是唐三藏首應唐王發問眾僧之詞的忠誠回覆,因此“忠君”也是唐僧在儒家思想下的人物性格特徵。

那麼,《西遊記》開篇計量天地之數的“元”與“會”到底代表著什麼呢,文藝君將通過書中之後的情節與大家慢慢分享。畢竟,作者說了,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文藝者說


不讀四大名著,不知中國文學之博大精深。

1 《紅樓夢》開篇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這是曹雪芹嘔心瀝血完成的一個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將他一生的榮辱,愛恨都寫進了書裡,不計後果,只為痴念。

“荒唐”,實為反語,相對於封建正統,兒女情長,顛覆禮宗,實為不登大雅之堂,然如此荒唐背後,是人性,慾望,權勢赤裸裸的揭露。

四句道盡曹雪芹不為人知,執著著書的痴念,頗有屈原“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徹悟。

2 《三國演義》開篇語

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英雄與漁夫,誰更重要?歷史興亡,得失勝敗,都逃不過時間二字,你爭我鬥倒不如江上泛舟垂釣的逍遊!

慷慨悲壯,蕩氣迴腸中是羅貫中對歷史深遠高邃的思考,人生有限,功利皆虛名,唯青山常在,淡泊以致遠。

3 《水滸傳》開篇詞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並后帝,分真偽,佔據中州,七雄繞繞亂 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 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 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什麼意思?簡言之:虛名薄利,帝王將相,難逃命運二字。

江湖,鬥爭,反抗,小人物與權勢鬥,與命運鬥,劫富濟貧,伸張正義,都難逃命運的定數,歷史的潮湧。

江湖裡有小人物不屈服尋自由的大無畏精神,滄海桑田,英雄好漢,頂天立地,氣概不滅。

4 《西遊記》開篇詞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天地仁而覆載百姓,萬物生皆由善緣。“心猿意馬”的妖猴由邪到正,由野而順,是因善的感化與信念。

因果輪迴,與人向善,佛家之真諦。

四大名著是人的文學,七情六慾纏身,得失成敗勿論。

《紅樓夢》至情,《三國演義》至智,

《水滸傳》至義,《西遊記》至善。

個人認為,用情太苦,營名太累,行善太虛,本是凡人,改不了歷史,鬥不過命運,倒不如漁樵江上,江海寄餘生,灑脫自在!


一綠浮芳


小說寫的,有時候就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也在開始和結束處。四大名著用詩詞開場和落幕,這或許就是人生的詩意,不論是喜樂還是哀怨。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的開篇詞讀起來就有一種悲傷淒涼之意,讀紅樓更是如此,讀的是風花雪月大觀園,讀完之後才明白什麼是辛酸淚了。紅樓是一場夢,人生是一場戲。

《西遊記》

混沌未開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古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震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為善。

欲知坐化會無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西遊記的開篇詞氣象宏大,頗有一種巍峨壯闊之感。從鴻蒙開場,以坐化收尾,渡盡人生苦厄之意。西遊是一場修行,更是一場渡劫。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七雄繞繞亂春秋。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水滸的開篇詞讀起來反倒有看破人生,渡盡紅塵之意,全然沒有打打殺殺之感。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是我最喜歡的,每次讀到這首詞就有種超脫之感。這種超脫是看破爾虞我詐後的超脫,是看淡人間繁華的超脫,是安貧樂道的超脫。或許只有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才能寫的出來,因為也只有他才有過大起大落的人生,他的經歷配得上他的博學。

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我最歡的四大名著中三國的開篇的詞,是最好,而且一首歌唱出三國那些人的臺種畫面!而且老歌唱家楊宏基那渾厚的嗓音,把觀眾帶進了三國,一個個爭霸的面吼,道盡人生的感悟。經歷千年,你爭我奪,也不過如此呀!

滾滾長江都東逝水,浪一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水滸傳就不談序詞,就用劉歡唱的歌詞中概括!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朝北斗哇,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有酒大家喝,有事大家辦的英雄們。民間有句話說,看了三國會用計,看了水滸講義氣,看了西遊盡放屁!


楓145879080


四大名著各有特色。《三國演義》曰“空”,《水滸傳》曰“隱”,《西遊記》曰“修”,《紅樓夢》曰“夢”。若論開篇詞當以《三國演義》為最。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代狀元楊慎的這首《臨江仙》寫出了秋月春風相續,人世轉換不停,滄海桑田的變幻。即便是千古傳奇亦不過付之一笑耳。用此詞給《三國演義》這部宏篇鉅製來做開篇詞,無論是意境還是格調都是與之吻合的,其宏偉氣勢也是能夠壓住全篇的。所以《三國演義》這首臨江仙可以排在四大名著之首。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並后帝,分真偽,佔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變桑田古路。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切復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此詞有笑傲江湖的味道。冷眼旁觀那些追名逐利者,倡導一種適逸恬淡的生活態度。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天地仁而覆載百姓,萬物生皆由善而來。斯人當以感天地之仁,待萬物以善。要悟徹天造地化之機,修持大道之功,需從西遊中尋找答案。

《紅樓夢》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宴終散場。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開篇直白的耳提面命,簡單明瞭。對大眾而言,就是警世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